田倩
上榜理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這是他的處世哲學,也是他的人生智慧。無論作為穩健儒雅的“央視一哥”,還是縱情藝術的丹青名家,朱軍從未放棄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追求。
2014年5月17日,中國美術館五號展廳,主持人朱軍在這里開啟了自己的《杜蘅情懷》繪畫作品展第一站——在50歲知天命之年,朱軍跨界以畫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當鮮花和掌聲成了常態的時候,什么東西還能讓你激動、讓你淚流滿面?我就什么都不干,到70歲時被別人架著也是一德高望重的播音藝術家,但是我覺得那不是我要的生活。于是,我試著在另外一個空間里尋找自己。”
作為連續主持18屆春節聯歡晚會、14載《藝術人生》的央視知名主持人,朱軍居安思危,他想自己也許會被潮流淘汰,但他起碼還能畫畫,守點“符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東西”。
曾經,關于朱軍的標志性節目《藝術人生》,馮鞏在小品臺詞里調侃道:“這個欄目多好,就四招:套近乎、憶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樂一起,讓你的眼淚流得沒個完。”的確,《藝術人生》節目本身以及主持人,都因煽情、風格一成不變、不夠娛樂而遭受詬病。
朱軍對此不作太多回應,“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這是他處世的自信,也是他的人生智慧,他只需要有清楚的人生規劃、價值觀做航向,內心篤定地驅動航船,就不會輕易偏離軌跡,行駛他處。于是我們看到,熒屏中的朱軍溫情、穩重、大氣、睿智,對主持人這份帶有藝術色彩的工作駕輕就熟,贏得了外界“央視一哥”的稱譽。
如他自著的《朱軍熒屏悟語》中所說的:“主持人首先是一個人,他是有感情的,有關懷的,同時也是有禁忌的。他必須在生活中懂得關懷,也必須將這一關懷貫穿到節目中。”
如今,他將這樣的關懷投入繪畫當中。2008年,朱軍拜國畫大師范曾為師學習國畫。范曾告訴他,中國畫的三大元素首要是哲學。于是“人生體驗”成了朱軍的繪畫語言。央視副總編輯朱彤看完畫展跟他說,“我看得出來你對當今這個社會的一種期盼、向往、祝福。”朱軍覺得自己被讀懂了:“我的價值觀就是如此,我內心堅持的就是正能量,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你既然進入這個游戲,就要遵循游戲規則。人所謂的個性會不會影響到這個整體的游戲,很重要。”
繪畫亦為他帶來變化——胡吃海喝少了,腹部贅肉不再加速膨脹。以前三五個小時飯局的時間,現在拿來畫一幅畫。如此,心理狀態的更新也隨之而來,他開始渴望內心的平靜:“我開始學會與藝術獨處,在繪畫中尋找我的精神世界。我希望把一個中年人的責任留給電視屏幕和真實的生活,在丹青里做一回少年,肆意揮灑出一個我不曾經歷的世界,畫出我的執著,給我另外一個人生。”
在時光的堆疊中,一番藝術的人生,讓朱軍徹悟了人生的藝術,如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偽存真,如何在精神世界中自由起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