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棣
上榜理由:作為卓有聲望的律師,他幾乎沒有缺席近年來中國的所有敏感大案。他以勘量邊界、把握尺度、判斷趨勢、平衡理想與現實的獨特智慧,體現了中國律師的良知與操守,捍衛和推進著中國法治進程,并成為中國三十年法制進程中繞不過去的一個符號。
陳有西幾乎沒有缺席近十年重大敏感案件。李莊案讓他名震法律界以后,他又跟進“北海案”、“小河案”、“顧雛軍案”、“夏俊峰案”、“王功權案”、“吳尚澧案”、“李某某案”等重大公共案件。不管作為辯護人,還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短短五年,陳有西屢屢發出犀利評論,其所贏得的聲望已經讓他成為中國律師界的領軍人物之一。
陳有西是一位體制的出走者。上世紀80年代杭州大學畢業后,他作為后備干部入寧??h委機關,后至浙江省公安廳從事預審和調查研究工作,而深深影響他的則是上世紀80年代輔佐浙江省委政法委書記袁芳烈的日子。
1999年,陳有西徹底下海,開辦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律所從3人壯大為如今的220人,后來事業越做越大,開了6個分所,所接案子多為商業訴訟。2013年,律所業務首次收入達到1億元,納稅1700萬元,律師平均年收入60萬元。
從農民到高校才子,從前浙江省委政法委書記機要秘書到名震中國的大律師,與中國30年現代法治進程同時起步,生于1955年的陳有西的人生跨度之大,更直接映射出了這個時代的某些體征與內涵。
他在體制內盡職服務的16年,讓他有了熟諳體制的獨特經歷,這份經歷也愈發顯現出陳有西對于中國政治的獨到拿捏。李莊案后,陳有西更加活躍地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發表更趨理性、深刻與犀利的評論。
沈陽小販夏俊峰刺殺城管案進入最高法院死刑復核程序,陳有西伸出道義之手,為夏俊峰免費提供法律援助。他親自調查取證,取得證據上的重大突破,一定意義上也推動了死刑復核程序的制度建設。
云南李昌奎案件中,陳有西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我們不僅關注李昌奎死與不死,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究竟應該要李昌奎以何種方式而死。
他認為中國現在很多被炒得很熱的案子,真正對中國法治的進步作用或許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明顯。而中國一年辦的案子兩百多萬件,許多被公眾熱議的案件根本不是代表性的案子。
陳有西曾這樣闡述他心目中的律師職業:律師是法律共同體中的民權力量。法官、檢察官、律師、警察、法學教授等法律共同體各類成員中,只有律師是不拿國家財政工資、不向公權力要好處、靠自己的法律服務養活自己的群體。
陳有西曾對《時代人物》記者強調:“律師氣質中,最需要的就是剛正、獨立、飽學、堅毅、風度、負責任、歷史感、民本思想、悲憫情懷、濟世抱負?!彼J為這些正是重建中國律師倫理的基本內涵。這種法律人是站在民權一方,同公共權力進行抗衡,制約公權、保護民權的一種力量。
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謝志浩這樣評價陳有西:陳有西在中國當代法政人中,起到了獨特作用。他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粘合劑”的作用,他是中國法治一枚獨到的“粘合劑”。
謝志浩還認為,陳參與李莊案,夏俊峰案,李某某案,是有著成熟的考量的。因為,這三個案件,恰好反映中國轉型時代的社會生態。而在這三個案件中,陳有西推動中國法治進步的功績,有目共睹。
早在“2011影響中國法律界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中國律師界泰斗級人物江平給陳有西的頒獎詞這樣說道:他長期工作在司法系統,善于把握中國體制內外的特性,做出更有益于法治進程的溝通。在一系列司法糾紛中,他以理性的聲音、嫻熟的訴辯技巧和建設性的態度,體現著中國律師的良知與操守。
作為卓有聲望的律師,他幾乎沒有缺席近年來中國的所有敏感大案。他以勘量邊界、把握尺度、判斷趨勢、平衡理想與現實的獨特智慧,體現了中國律師的良知與操守,捍衛和推進著中國法治進程,并成為中國三十年法制進程中繞不過去的一個符號。
(相關報道見本刊2014年5月5日刊《陳有西 大律師的生猛與智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