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新+徐一鷗+王浩年+王文成



【摘要】 中國移動即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TD-LTE網絡二期工程部署工作,室外宏基站和室內基站規模進一步擴大。而高速鐵路的覆蓋作為各運營商形象的展示窗口工程是LTE覆蓋的重要部分。高鐵存在著覆蓋損耗大,切換頻繁,多普勒頻移等技術難點,而在高鐵中使用共小區技術來克服這些問題,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共小區技術 TD-LTE 高鐵
一、概述
高速鐵路的無線覆蓋和傳統網絡覆蓋有著極大的差異,首先對于每秒行駛距離80米以上的高鐵列車,多普勒頻移效應明顯,頻偏可能達到1KHz以上,如果缺乏有效的高速眵動算法來進行校正,高速引起的大頻偏將導致接收機解調性能大幅下降,4G系統性能將嚴重惡化,甚至可能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通信。其次,高速列車采用密閉式廂體設計,車體茅透損耗較大,如何在保證用戶體驗的情況下,通過選取合哩的站間距和覆蓋重合區域,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在傳統大網的組網模式中,時速300KM/h的情況下用戶將每10秒左右進行一次小區間切換,頻繁的小區切換將極地大降低網絡性能,高速行駛將導致小區變更頻繁,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如何控制切換、選取合理的切換帶也是擺在高鐵覆蓋上的一道難題。如果無法解決上述技術挑戰,則無法保證高鐵的無縫覆蓋,從而造成用戶速率下降,用戶感知差等問題。 本文主要是針對高鐵通信網絡覆蓋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以解決高鐵的4G覆蓋問題。目的是在高速鐵路4G覆蓋區域,時速300KM/h的高速行駛的高鐵車廂內,用戶可享受更高時速的移動寬帶體驗。今后高鐵乘客除了傳統網頁瀏覽、網上購物、SNS等數據業務外,更可以享受高清電話會議、高清視頻點播、互動游戲等高帶寬業務服務。
二、傳統組網技術和LTE共小區組網技術分析
2.1 傳統組網方式分析
高鐵線路大部分路段呈線狀分布,和通常的基站部署場景有著很大不同,一般鐵路沿線的基站也需要呈線狀分布。相應的,高速列車切換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由圖可見,列車每經過一個小區,就要執行一次切換過程。結合高鐵的運行速度,每隔lOs就要進行一次切換。
圖:高速列車切換示意圖(一)
圖:高速列車切換示意圖(二)
合理的重疊覆蓋區域規劃是實現網絡業務連續的基礎,重疊覆蓋區域過小會導致切換失敗,過大則會導致干擾增加,進而影響用戶業務感知,因此高鐵覆蓋規劃中要合理設計重疊覆蓋區域。考慮單次切換時,重疊距離-2*(電平遲滯對立距離+周期上報距離+時間遲滯距離+切換執行距離)。高鐵專網場景下,考慮適當預留,重疊切換帶按200m考慮。 考慮到LTE要求車廂內覆蓋電平一般不低于-113dBm,基于鏈路預算:城區F頻段覆蓋半徑約500米,D頻段覆蓋半徑約350米,郊區、農村F頻段覆蓋半徑約600米。考慮重疊切換帶問題,宏基站RRU間距如下:城區F頻段800米,D頻段400米,郊區、農村F頻段約1000米。
由于高鐵列車的穿透損耗,為滿足覆蓋目標單RRU覆蓋范圍較小,列車高速移動時將在短時間內穿越多個RRU的覆蓋范圍,引起頻繁的切換。若在無多RRU小區合并的情況下,假設列車以300km/h運行,則列車每12秒左右將進行一次小區間切換,頻繁的小區切換將極大降低網絡的性能。
2.2 共小區組網方式分析
LTE共小區組網技術簡單來說即多個RRU覆蓋區域合并為一個小區,擴大單小區覆蓋范圍,降低切換和重選次數。不同基站的射頻模塊采用相同的頻率及參數設置,在邏輯上設置為同一小區。通過將相鄰的射頻模塊設置為同一小區,可以有效避免傳統覆蓋方案中切換過于頻繁的問題,同時可緩解小區間的干擾問題。共小區方案還可增加高鐵專網單個小區的覆蓋面積.不僅減少了專網的切換次數,提升了網絡指標,還可以緩解部分鐵路沿線基站選址困難,有效減少站點需求數,減少配套、土建等投資。LTE共小區組網方式單次通話切換次數估算:
LTE共小區組網方式覆蓋距離估算估算(鏈路預算參數與傳統方式相同,只是覆蓋重疊區有所區別):
采用RRU進行高鐵覆蓋的優點:
1)大幅度減少切換次數。
2)合理設計站間距,有效增強高鐵覆蓋。
3)大幅度降低在重疊區起呼的概率,從而提高起呼成功率。
4) RRU各位置組不同步發射功能,不但降低能耗、避免了時間色散,而且減輕了高鐵專網對公網的頻率影響。
三、共小區組網技術建設方案
3.1 宏基站建設方案
宏基站建設方案,每個物理站點配置兩個兩通道RRU,分別連接高增益雙通道天線進行覆蓋,多個物理站點之間進行小區合并,典型的小區合并能力為每三個物理站點(6個雙通道RRU)合并為一個邏輯小區。BBU和RRU直接采用直連方式,在主站BBU和RRU采用單模尾纖連接,在拉遠站,BBU和RRU通過主干光纜連接。隨著技術的發展,個別廠家可以支持12個RRU共小區。
Sl配置BBU+RRU連接示意圖
覆蓋區設計的總體原則是在增強專網覆蓋的同時,嚴格控制專網在鐵路兩側的覆蓋范圍,避免對兩側非高鐵用戶和原有網絡造成較大影響。
(1) RRU共小區采用功分后雙向覆蓋方式,更好的貼合鐵路走向,提高覆蓋效率;
(2) RRU共小區專網覆蓋方式,由于鐵路沿線選址困難,建議距鐵路垂直100 - 300m,高度以高出鐵軌10 -20m為宜,覆蓋距離1- 1.2KM,既能滿足覆蓋要求,又必須嚴格控制對周邊網絡的影響;
(3)鐵路平直路段且兩側建筑稀疏時,優先選擇窄波束高增益天線;
(4)共小區的位置組之間由于不需要預留重疊覆蓋區域,站間距可適當加大,小區間的站間距嚴格按照高速列車切換/重選的重疊覆蓋區要求設計,并預留今后可能的提速對重疊覆蓋區的擴展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