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傳軍
摘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數學素質全面提升,是數學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要求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范疇內以及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原則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內驅力,形成包括合作、探究、對話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打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效課堂,最終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1]近年來,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高效課堂教學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一些膚淺認識。
一、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范疇和意義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范疇是指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能力和知識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相應的學科情感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該注重結合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流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想實現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在于讓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滿堂灌”、“題海戰術”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機械地獲取知識,最終使學生思維產生定勢,無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課堂效率降低,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悖。因此,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更是目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原則
學習興趣原則。興趣是學生學習任何學科的基本動力,中學生每天處于考試的壓力之中,對學習本身失去了興趣,尤其中學數學知識復雜、繁瑣,很容易讓學生對其產生厭倦和疲乏的情緒。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再好的教學方案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原則。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只有開放性的教學,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2]開放性的課堂對活躍課堂氛圍有著重要意義,在開放性的課堂中,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從而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
三、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借用生活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數學源于生活,許多數學概念都是來自生活實際,反過來,數學又服務于生活,人們可以利用數學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上的數學問題靈活地抽象成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以此消除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和厭倦情緒,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合并同類項”這一節時,我們利用最常見的“錢”來創設這樣的情境:有多張面值為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混在一起,要數一數這些錢,你會怎樣數?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就會想到先分類再數,進而教師就可以輕松地引出同類項的概念。
2.借用游戲或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趣味性的游戲或故事中,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影響非認知因素對數學學習起到推動的作用,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講述數學家歐拉發明坐標系的故事:歐拉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怎樣確定物體的位置,偶然間發現一只蒼蠅粘在了蜘蛛網上,蜘蛛迅速的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啊!”通過一個鮮活的故事引入新課,說明如何用網格來表示位置,既形象又生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
(二)滲透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中學階段,學生需要了解的數學思想有: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化歸的思想、方程和函數的思想等。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它隱含在數學知識當中,伴隨數學思維的發展,會被學生逐步理解和接受。[4]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以例題為載體,有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教師必須結合教學的內容和進度自然潛移默化地進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應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4]在教學中,對于一些易混易錯知識,不但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而且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討論來區分、掌握。例如:學習了“二次函數頂點式解析式”后,學生容易把y=a(x+h)2+k中k的值理解成二次函數圖像與y ? ? 軸交點的橫坐標。教學時筆者對學生進行對比引導,加強 y=a(x+h)2+k中的k與y=ax2+bx+c中的c之間的意義不同這一易錯點,緊接著給出跟蹤習題對其進行記憶強化。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進一步區分兩種解析式的不同點,而且能大大降低出錯率。
(四)注重情感培養,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內驅力[4]
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從自身尋找原因,鼓勵其迎頭趕上。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使學生感受成功的愉悅。在課堂評價中可以考慮多采用類似“很棒”等真誠的言語鼓勵評價,當學生回答問題較精彩時,教師應毫不吝嗇地豎起大拇指對他進行肯定。
總之,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作為教師應抓住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讓學生從興趣出發,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從而逐漸完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