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如林
新形勢下檢察機關理論建設的方向和任務*本文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李如林副檢察長2015年5月18日在甘肅蘭州召開的第十六屆全國檢察理論研究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本刊登載時略作修改。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如林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強調以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這對檢察機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檢察工作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檢察機關的理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確把握和深刻領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檢察工作發展的深刻內涵和內在要求,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加強檢察機關理論建設的方向和任務,推動檢察理論研究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形勢下如何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檢察工作以及加強檢察機關的理論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簡要做一闡述。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總體部署,描繪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藍圖,就強化法治體系建設、保證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等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新時期檢察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對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加強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檢察機關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切實從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凝聚思想共識,真正把法治思維作為謀劃檢察工作的基本方式,把法治理念作為執法辦案的精神信念,把法治方式作為處理問題的具體方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征程中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一要增強忠誠意識。檢察機關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是國家政治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忠于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忠于國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忠于人民,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忠于法律,嚴格依法辦案規范司法行為,這四個“忠誠”,應當成為檢察機關的政治品格和法定義務,是檢察機關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基石和根本方向。
二要增強責任意識。檢察權是重要的國家權力,事關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權利。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檢察機關手握國家公器,既要敢于監督、勇于監督、善于監督,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也要明確權力邊界,用權不能任性,不能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要對得起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對得起人民群眾的期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要增強公正意識。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要求,“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犯罪行為污染的是水流,司法不公污染的則是水源。像呼格、趙作海這樣的錯案,一旦發生,對受害者及其家庭就會造成難以
彌補的傷害,對司法公信力也會造成嚴重的損害。檢察機關執法辦案,要符合法律規范、法律精神與法律邏輯的要求;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真正做到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使每一起案件都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四要增強為民意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目標,是用法律保障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惠及人民群眾的成果,保障人民幸福安康。檢察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工作做得好不好,要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檢察機關要把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執法辦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重點關注和回應人民群眾最期盼的事情,比如懲治腐敗犯罪、糾正冤假錯案等;要重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比如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檢察公信力的重要標尺。
五要增強底線意識?!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擔負著對偵查、審判、刑罰執行主體的監督職能,要真正樹立監督權威,先要強化自身監督,約束好、規范好自身的行為。要牢固樹立法律是“底線”、“紅線”和“高壓線”的意識,不可逾越、不可觸碰、不可違背,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帶頭廉潔自律,方能履行好確保國家法律正確統一實施的職能。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道路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道路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不容易,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過去我們檢察機關在法律監督制度問題上曾經遇到學界的質疑和爭議。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檢察制度,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由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諸多因素綜合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以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為指導,立足中國國情,在認真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成功經驗,科學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領域的偉大實踐。法律監督是我國憲法賦予檢察機關的神圣職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根本屬性。檢察理論研究作為事關檢察工作全局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檢察工作發展中的問題,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檢察工作科學發展和檢察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強有力的智力保障。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檢察理論研究的重要使命。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作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經濟發展形成新常態,社會發展出現新趨勢,深化改革明確新任務,依法治國提出新要求,人民群眾有了新期待,這些新的變化對檢察工作將產生深遠影響,將推動檢察工作理念、機制、方法作相應轉變,對檢察機關的理論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察理論研究要堅持以檢察實踐和改革中的問題為導向,注重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中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以及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開展研究,充分發揮好服務和指導實踐的功能。
(一)重點研究檢察工作如何服務大局保障民生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檢察機關
的中心工作,也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深入研究檢察機關立足職能服務大局以及司法為民中的重點問題、政策策略、方式方法,是加強檢察機關理論建設的內在要求。
針對當前反恐維穩的新形勢,要加強對暴恐犯罪防治機制建設的研究,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家安全。研究暴恐犯罪的立法完善、法律適用和司法政策等問題;研究健全暴恐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偵查、快捕快訴、協調配合和應急指揮機制,提高辦理暴恐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針對食品藥品安全的嚴峻形勢,要加強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以及該領域瀆職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研究,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研究辦理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執法標準不統一、證據銜接難、行政執法機關與刑事司法機關銜接不暢等難題;研究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要加強對生態文明法制完善和環境污染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研究,大力促進美麗中國建設。研究環境污染取證難、“兩法銜接”難等問題;研究探索建立辦理環境犯罪案件快速反應機制,督促或者支持有關行政機關、社會團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針對公眾關心的重大冤假錯案問題,要加強對冤假錯案糾防機制的研究,保障司法人權,維護司法公信力。要深入研究檢察環節冤假錯案防范機制;研究非法證據排除制度、訊問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理解與適用等問題。
(二)重點研究如何提高懲治和預防腐敗犯罪的能力
過去一年來,中央的反腐決心和力度有增無減,高壓反腐成為新常態,反腐敗斗爭更上一個臺階。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敗工作任重道遠,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和反腐敗重要職能部門,要主動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著重研究如何加強反腐敗制度建設,切實提高預防與懲治腐敗犯罪的能力。
系統、完備的反腐敗法律制度是法治反腐的前提,檢察機關要研究如何推動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缎谭ㄐ拚妇牛ú莅福穼椭胃瘮》缸锏姆梢幎ㄗ鞒鲂薷?,要配合立法修改,研究如何完善貪污受賄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研究四中全會“把賄賂犯罪對象擴大為財物和其他財產性利益”改革任務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要研究如何完善職務犯罪案件初查機制;如何完善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制度;如何完善職務犯罪案件跨區域管轄制度;如何完善檢察機關與紀檢監察機關反腐敗協作機制;如何完善國際追逃追贓體制機制,努力提高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的法治化水平。
(三)重點研究如何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檢察改革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今年改革的任務非常重。我們將全面開展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工作,深化跨行政區劃人民檢察院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完善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行政強制措施的司法監督制度,建立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行使職權行為的督促糾正制度,深化中央統一部署的4項重大改革試點。凡涉及改革的重要舉措都要經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
一要夯實重大改革措施的理論基礎,提高改革的決策科學性。比如,建立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行使職權行為的督促糾正制度改革,以及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改革,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同為國家機關,強化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活動的法律監督,理論正當性何在,在制度層面如何設計保證可執行性。
二要深入分析研究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增強改革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比如,檢察官員額制改革,在職數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合理地加以分配,確保不損及一線辦案人員的積極性;再比如,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不同性質的業務中主任檢察官的職權如何確定。
三要認真研究總結先行試點改革的經驗,切實增強試點經驗的示范性。比如,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試點,北京、上海等地形成了切實可行的試點方案。針對我國省情、地情差異大的實際情況,如何發揮上海、北京等地試點經驗的引領作用,確保試點方案符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司法工作實際。
四要統籌考慮司法改革的系統性,促使檢察改革與其他領域改革措施的協同推進。深化司法改革和檢察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比如,司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員額制改革;司法行政事務省級統管制度改革;法檢兩家如何協同一致,配套推進;再比如,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檢察機關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檢察機關如何適應,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法律監督職能作用。
檢察學是面向實踐的學科,檢察理論是面向實踐的理論。服務檢察決策是檢察理論研究的根本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智庫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新型智庫建設,對檢察理論工作的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要從檢察工作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匯聚力量,大力推進檢察智庫建設,不斷提高檢察理論研究的水平和決策服務能力。
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檢察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檢察理論研究的組織和領導職責。各省級院要有打造檢察智庫的意識,加強檢察系統內部和外部的溝通協調,加強與法學界的交流合作,依靠并充分發揮各地區法學院校和法學研究機構的重要作用,調動各方力量開展檢察理論研究,為全面提高檢察理論研究水平提供充分的組織保障。
要高度重視檢察理論研究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依托高層次研究人才擔負起重點課題和重大攻關項目的研究重任,解決和突破困擾檢察事業發展和檢察改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要積極發動廣大檢察人員參與檢察理論研究,著力培養研究隊伍的后備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為研究人員搭建平臺,營造良好環境,改善研究條件。
要在保證成果數量的基礎上,著重強化精品意識和成果轉化意識,努力推出檢察理論研究的精品力作。對當前的檢察改革、法治建設、反腐敗等重大問題提出有分量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要以要報的形式上報,不斷擴大檢察理論研究的社會影響,為檢察決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各級檢察機關和檢察工作者,要以開好局為己任,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戰略部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真正從內心深處信仰法治、堅守法治、維護法治。檢察理論研究工作要從建設檢察智庫的戰略高度,研究和解決檢察實踐、檢察改革和法治建設中的規律性、體制性、機制性問題,為檢察工作的發展、檢察制度的完善和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