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檢察官學院北京分院精品課程展示

課程名稱:詢問(詰問)證人、鑒定人課程
課程類型:雙向互動式
課程種類:檢察實務課程
主講人:葉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北京市十佳公訴人。曾成功辦理“長安街英菲尼迪肇事案件”、“青年導演鄢頗被砍案件”、“巨鑫聯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等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課程特點:本課程屬于公訴業務技能實訓課程,采用實戰演練的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系首批納入北京市公訴實訓基地系列課程之一。本課程旨在提升公訴人當庭詢問(詰問)證人、鑒定人的能力。針對新刑訴法修改后證人、鑒定人出庭變化情況,結合真實案例設計課程,綜合了控方證人、辯方證人,專家證人、警察證人等特殊證人類型,充分模擬庭審中詢問(詰問)證人、鑒定人各環節的問題,使課程設計達到最佳效果,進而達到實戰演練的效果。本課程的作用體現在:一是培訓內容高度貼近司法實踐,新刑訴法實施后,證人、鑒定人出庭的情形將相應增多,而公訴人出庭詢問(詰問)證人、鑒定人的經驗明顯欠缺,該項技能亟待加強。故本課程以此需求作為培訓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契合司法實踐;二是培訓形式激發學員參與興趣和熱情,通過不斷的情景模擬、小組互評、現場教學等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切合司法培訓的基本規律,采用“檢察官教檢察官”的模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有效推進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和檢察人才培訓,通過這種培訓模式大幅度提升學員的公訴技能,進而優化整個公訴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教學目的:鍛煉提升公訴人對關鍵證人、鑒定人的詢問(詰問)能力。
培訓對象:面向具有一定公訴工作經驗的公訴部門干警,具有助理檢察員以上職務,獨立辦理一定數量的公訴案件,能夠獨立出庭支持公訴。
教學方法:采取模擬庭審詢問(詰問)角色扮演方式。1.情景設定。模擬詢問證人程序按照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一審案件普通程序的規定進行,控辯雙方在法庭上的活動由審判長主持進行。2.角色分配。模擬二場詢問(詰問)。本案所涉的相關證人有:死者趙莉莉的父親趙堅強;死者趙莉莉的同學馬小紅;光明大廈郵局營業部的職員岳文華;偵查人員張立功;鑒定人員賀江寧、洪玉秀、高明等。公訴方要求安排出庭的是趙堅強,辯護方要求出庭的高明。由于本次培訓有四個小組,第一組、第二組任務詢問趙堅強;第三組、第四組任務詢問高明。3.各組準備。各組在課前共同完成研讀案情、確定角色人選并制定具體詢問(詰問)策略和方案。各組組織本組成員扮演法官、公訴人、辯護人,具體人數可以根據本組學員數量和模擬需要確定,另一組選派代表扮演證人。在準備過程中,公訴人、辯護人可以有限接觸本方證人。4.著裝。原則上辯護人著普通西服或正裝(如無,可以摘除領帶和檢徽),證人原則上著便裝,公訴人著標準檢察制服。5.時間設定。每組模擬控制在35分鐘左右。
教學步驟:1.模擬詢問(詰問):每場35分鐘。2.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對模擬情況進行討論,找出匯報中的優點和缺點,形成小組意見。5分鐘。3.小組評議:
模擬的小組介紹公訴方、辯護方介紹詢問(詰問)策略和對雙方的得失體會,證人點評控辯雙方的得失及體會;評論員組每組負責提出3個優點,3個缺點及改進措施;每組發言限定5分鐘以內。4.第二場模擬結束后休息10分鐘。5.教師總評:四組模擬及評議結束后,教師針對各個小組模擬情況,進行總講評,并提出具有一定高度的、規律性改進意見。50分鐘。
教學要求:1.各小組收到案情材料后,確定人員進行出庭準備,在準備過程中可以有限接觸本方證人,詢問內容一般應當限定在提供的案件事實范圍內,與案情相關的事實不應虛構或增加其他事實。在程序上,請做好證人出庭作證的相關準備,包括向本方證人和對方證人的發問準備。2.在討論評議時,要求評議的每組(包括觀摩人員)提出優點意見不超過3條,但提出缺點意見或者改進意見不少于3條。3.始終堅持“以學員為主體”的實訓理念,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小組學員團隊學習作用,進行集體研究討論。
專家評價:本課程加強了教師小結部分的詢問(詰問)證人技巧的系統性整理,將傳統講授式課程的精華部分引入實訓課程的總講評部分,有效解決了部分實訓課程中學員提出的“我知道自己哪里病了,但不知道怎么治”的問題,使學員在模擬結束后對詢問技巧有更直觀的、更系統的感受,強化實訓效果。

課程名稱:出庭支持公訴法律語言綜合運用
課程類型:雙向互動式
課程種類:檢察實務課程
主講人:李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公訴一處副處長,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入選“首都法學、法律高級人才庫”。
課程特點:1.本課程采用實訓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形式活潑,學員的參與度高。2.本課程的教學對象適用面較寬,教學實踐證明無論是法學院學生、初任檢察官還是資深檢察官都能夠結合自身需求從教學活動中受益。3.本課程使學員能夠全方位、深入的學習和了解自己出庭支持公訴所應具備的法律語言技巧,能夠更為有效的實現培訓預期效果。4.本課程在具體教學步驟的安排方面,始終以保證教學效果為目標,采取了分階段觀看錄像進行討論、點評的方式,以確保學員的注意力能夠始終高度集中于授課內容。
教學目標:鍛煉、提升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法律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培訓對象:公訴部門檢察官,以及對于公訴業務感興趣的檢察官。
教學內容:分階段觀看臧龍敲詐勒索案的一審案件庭審錄像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分別指定代表就庭審各環節存在的優點和不足(重點是不足)發表意見,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評價和補充,最后由授課教師作綜合點評、分析。
教學步驟:1.課程提示,簡要講解教學步驟和要求,并對學員進行必要提示。2.分段觀看庭審錄像和進行討論、點評。3.課程總結,結合全天課程內容進行總結提升,以啟發學員在課后繼續進行深入思考。
教學方法與手段:本課程采用業務實訓授課方法,由學員在觀看庭審錄像并分小組討論后選出代表進行發言、點評,教師的主要任務為總結和梳理學員觀點,并通過追問等方式作一定的總結、明確與升華。
教學要求:1.各小組對于其他小組的發言應當敢于提出不同意見。2.各小組發表意見時應堅持“以問題為中心”,每組提出優點意見不得超過2條,但針對法庭調查階段和法庭辯論階段所提的缺點和改進意見各自不少于3條。3.始終堅持“以學員為主體”的實訓理念,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小組學員團隊學習作用,進行集體研究討論。同時,組長要發揮好組織引領作用,充分調動本組學員討論、發言的積極性。4.老
師在主持課程過程中,要注意發現“意見領袖”、“明星學員”,對在發言中積極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有獨到見解的學員及時給予表揚,充分發揮“意見領袖”、“明星學員”的引領、示范作用,從而帶動全體學員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討論。
專家評價:本課程擺脫了傳統的講授式授課方式,以一個完整的庭審活動為對象,引導學員進行深入剖析,充分強調了整個庭審活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本課程立足于法律語言專業知識,有別于以往單純經驗傳授式或規范性文件解讀式的課程,課程高度關注引導學員探究經驗和規定背后的規則和原理,有助于學員實際技能的自我提升。

課程名稱:民事申請監督案件審查思維與方法
課程類型:雙向互動式
課程種類:檢察實務課程
主講人:王真,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民事檢察處指導組組長,全國民事行政檢察業務標兵。承辦案件獲評“全國檢察機關首屆民事行政檢察十佳精品案件”稱號。
課程特點:本課程系民事檢察業務技能實訓課程,采用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課程緊扣民事檢察辦案技能,圍繞案件審查思路和案件審查方法兩個主題進行設計。課程結合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及《人民檢察院民事監督規則》的相關內容,采用真實案例,涉及案件審查各環節的核心內容,著力于激發學員思考和建立科學的審查思維習慣和工作方法。
課程的主要特點和作用:1.課程的感受度強。學員通過實戰審查案例及交互評價辯論等方式,激發學員破除固有審查思維,重樹科學的審查方法,感受度強,進步明顯。2.課程的區分度明顯。課程設計著眼于檢察監督思維與刑事檢察、民事審判思維的區分度,有利于學員建立符合民事檢察工作性質的審查思維。3.課程內容著眼點深。課程運用焦點提煉法、法律關系分析法、問題歸納法等思維方法審查案件,有利于學員建立良好的思維習慣。4.課程的方法性強。課程著眼于小的工作習慣與方法,有利于學員掌握并靈活運用多元化監督手段審查案件,提高工作效率。
教學目標:1.培養學員養成良好的辦案習慣,明確案件審查材料范圍,審查順序與重點。2.培養學員確立科學的辦案思路,運用焦點提煉法、法律關系分析法、問題歸納法等思維方法審查案件。3.培養學員掌握正確的審查方法,掌握并靈活運用多元化監督手段審查案件。4.培養學員的復合審查思維、法律文書撰寫等案件審查技能。
教學方式:1.實戰審查,學員分四組對給定的兩個案例進行審查,制作工作方案。兩個案例審查各有側重,如案例一,將民事申請監督案件審查的各個環節進行分解,設定每個環節的工作方案,確定案件審查結論。如案例二,僅審查法律關系,確定案件法律關系及案件審查結論,不制作審查方案。2.方案展示,第一步,按照案件審查的步驟,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對各自的工作方案進行展示說明,分別展示審查案件材料及重點、焦點歸納、詢問當事人提綱、調查核實內容、法律檢索的工作方案。第二步,展示本案的審查結論,說明小組審查結論得出的過程及理由。3.交互評價,各組對展示小組的工作方案進行評價,提出優點和缺點,對比自己提出的工作方案,提出補充、完善或修改的意見和建議。4.小結引導,教師總結各組的方案及針對方案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有價值的意見與觀點進行標注,對辦案各環節進行梳理,分享自身辦案經驗,引導學員思考和建立民事案件審查的科學思維與方法。
教學步驟:第一步,小組研討(時間3小時):圍繞案例一,設計案件審查方案,撰寫案件審查工作方案,撰寫案件審查結論要點;圍繞案例二,思考回答
給定的問題。
第二步,審查方案展示(時間1.5小時):在教師引導下,展示案件審查方案:1.審查案件材料(15分鐘):第一組展示自己的工作方案,二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三、四組類推,教師小結。2.案件焦點(15分鐘):第二組展示自己的工作方案,三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四組、一組類推,教師小結。3.聽取詢問當事人提綱(15分鐘):第三組展示自己的詢問提綱,四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一組、二組類推,教師小結。4.調查核實(15分鐘):第四組展示自己的工作方案,一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二組、三組類推,教師小結。5.法律檢索(15分鐘):第一組展示法律檢索方案,二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第三組展示法律檢索方案,四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教師小結。
第三步,審查結論展示(時間1小時):1.案例一審查結論:第二組展示本組案件審查結論并說明理由,一組評價并陳述本組審查意見;第四組展示本組案件審查結論并說明理由,三組評價并陳述本組審查意見,教師小結。2.案例二審查結論:各組依次回答本組討論的案例二的給定問題,教師小結。
第四步,教師總評(時間20分鐘):評議結束后,教師針對各個小組案件審查情況,進行總講評,主要針對審查過程中體現出的審查思維進行講評,提示焦點歸納法、法律關系分析法、案件事實審查法、法律適用問題審查法等審查方法。
課程內容:課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分組學習階段,第二、三部分為課堂展示階段。
第一部分小組研討(時間3小時)教學要求:
各小組拿到教學資料后,要通過集體討論和團隊學習,確定案件審查各環節的工作方案及審查結論,撰寫書面的審查工作方案及審查結論提綱,并確定不同階段的發言人。工作方案列明提綱即可,審查結論要求撰寫精煉版的審查終結報告,僅撰寫“承辦人審查意見”部分,審查理由部分要相對充分。小組討論中的不同意見應當保留,小組組長在展示時可以簡要說明。
第二部分審查方案展示(時間1.5小時)教學要求:
要求每組的每個學員都有發言機會,成果展示及評價階段要確定不同的發言人,表達要清晰流暢,言簡意賅。在討論評議時,堅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實訓理念,要求評議的每組提出優點意見不超過2條,但提出缺點意見或者改進意見不少于3條。具體發言順序如下:1.審查案件材料(15分鐘):第一組展示自己的工作方案,二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三、四組類推,教師小結。2.案件焦點(15分鐘):第二組展示自己的工作方案,三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四組、一組類推,教師小結。3.聽取詢問當事人提綱(15分鐘):第三組展示自己的詢問提綱,四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一組、二組類推,教師小結。4.調查核實(15分鐘):第四組展示自己的工作方案,一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二組、三組類推,教師小結。5.法律檢索(15分鐘):第一組展示法律檢索方案,二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第三組展示法律檢索方案,四組評價并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教師小結。
第三部分審查結論展示(時間1小時)教學要求:
總結本組對案件的審查意見,說明得出上述審查意見的具體理由。本組發言人表達邏輯清晰,論述充分。具體順序如下:1.案例一審查結論:第二組展示本組案件審查結論并說明理由,一組評價并陳述本組審查意見;第四組展示本組案件審查結論并說明理由,三組評價并陳述本組審查意見。2.案例二審查結論:各組依次回答本組討論的案例二的給定問題。
專家評價:本課程區分度強,緊扣民事檢察辦案技能,著眼于檢察監督思維與刑事檢察、民事審判思維的區分度;著眼點深,著眼于辦案思維訓練,有利于學員建立良好的思維習慣,工作中一勞永逸;方法性強,方法更加具體有效,易于普及和掌握,著眼于提高效率;借鑒價值大,辦案思維與方法有共通性,對同類課程建設有積極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