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勛(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
陳志剛 蔣濘鴻(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
隨著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的轉型發展,越來越多的矯治手段和技術被應用到戒毒實務中,習藝勞動作為傳統教育矯治手段,在新的形勢下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在“大戒毒大矯治”理念引領下,還原習藝勞動的本質屬性,引入現代企業先進管理理念,推行習藝勞動“三化管理”,受到民警和戒毒人員普遍歡迎。本文立足該所試點經驗,探討“三化管理”的理論和實現途徑,為進一步完善勞動康復體系,發揮勞動戒毒矯治功能,提供可供借鑒的模式和經驗。
戒毒場所組織生產勞動是《禁毒法》賦予的職能,也是戒毒矯治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過去過分注重強制性和懲戒功能,與勞動的本原屬性相割裂,導致勞動康復效果不佳。
(一)積極性不高,認識存在偏差。吸毒人員由于長期浸淫毒品當中無法自拔,逐漸喪失勞動能力,養成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的惡習,常常懷有不勞而獲的心理,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不高。在傳統習藝勞動環境和氛圍中,戒毒人員往往刻意強調自身的受害者、病人身份,主觀認為受害者、病人不應該參加勞動,片面認為勞動是對其違法者身份的懲罰,故意忽略勞動的矯治和康復功能,對勞動的認識存在較大偏差。
(二)管理方式粗放,勞動效率偏低。在長期組織習藝勞動過程中,戒毒場所在生產、安全、考核等方面,陸續建立完善了相關制度和規范。誠然,這些規章制度為維護場所安全穩定、改善矯治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忽視生產勞動的客觀規律,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高,生產組織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相對落后,明顯滯后于勞動實踐和戒毒需求?!邦^痛醫頭,腳痛醫腳”,“按住葫蘆浮起瓢”的現象依然大范圍存在,“作坊式”管理方式盛行,管理方法簡單隨意,缺乏根本性、系統性的制度和管理保障,從而導致勞動效率低下。
(三)勞動報酬“均攤”,激勵作用偏小?!督痉ā返?3 條規定:“組織戒毒人員參加生產勞動的,應當支付勞動報酬?!苯涠緢鏊凑铡督痉ā返囊幎ǎ瑢氖铝曀嚿a的戒毒人員,發放了一定的勞動報酬,但是總體水平比較低,分配傾向于“均攤”,沒有很好體現報酬的“差異化”,不但不能發揮勞動報酬的正向激勵作用,還給場所帶來了安全隱患。
馬克思認為,“正是勞動的實踐本質,才使人得以在勞動中確證著人的本質力量,在勞動中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實現”。勞動與生俱來就具有教化和矯治功能。戒毒場所組織習藝生產勞動,是禁毒法律法規賦予的重要職能,也是提高戒治質量的有效手段。
(一)“三化管理”提出的背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成為重要任務。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戒毒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2014年7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禁毒工作的意見》,要求創新吸毒人員服務管理,探索科學有效的戒毒康復模式。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回應社會期待,遵循戒毒工作客觀規律,積極構建“大戒毒大矯治”體系,全方位整合戒毒資源和手段,為優化戒毒機制作出了可貴探索。在“大戒毒大矯治”視域下,傳統習藝模式由于其功利性、懲戒性等缺陷,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戒毒矯治的新要求。在戒毒工作職能轉型的條件下,習藝勞動定位不能滿足于簡單的矯正戒毒人員思想,而應側重于將戒毒人員作為社會平等主體予以尊重,有效激活戒毒人員的主動發展意識,促使戒毒人員在勞動過程中實現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康復。因此有必要借鑒和吸收現代企業生產組織的先進理念,對傳統習藝勞動重新進行規劃和設計,“三化管理”在這種背景下由此產生。
(二)“三化管理”的內涵實質:基于對傳統習藝勞動的深刻反思,基于對毒品成癮及戒毒客觀規律的把握,為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勞動康復模式,坪塘強戒所提出了習藝勞動“三化管理”理念。即“戒毒人員身份員工化,習藝勞動管理企業化,習藝勞動報酬市場化?!敝荚趪@提高場所戒毒康復效果,通過與戒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組織崗前培訓、雙向擇崗等方式轉化身份觀念,強化戒毒人員的員工身份意識;通過模仿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架構、健全生產管理制度、培育企業文化等途徑實現習藝勞動企業化管理;通過提高績效比、按件計酬、按勞分配等方法實現習藝勞動報酬市場化。探究習藝勞動“三化管理”的實質,在于弱化習藝勞動的強制性,將習藝勞動從強制管理手段變成教育矯治手段,提高戒毒人員的勞動積極性,減少其心理和行為的對抗,極大地激發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勞動回歸教化和矯治屬性,突出習藝勞動的康復功能。
(一)社會身份理論。社會學家塔吉爾認為:“個體群體行為的進行依據個體所歸屬的群體”。塔吉爾將社會身份定義為:個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它包括個體對自己作為某個社會群體的成員身份的認識, 以及附加這種成員身份的評價和情感方面的意義。戒毒人員往往樂于將自身歸類于受害者、病人等群體,因此對習藝勞動等康復訓練存在抵觸心理,戒毒依從性不高。從目前來看,無論將戒毒人員歸屬于違法者、受害者或者病人哪一群體,都無法引起戒毒人員對習藝勞動的身份認同感,反而會導致戒毒人員片面地認為習藝勞動是一種強制剝奪手段,從而想方設法采取種種逃避勞動的行為。因此,給予戒毒人員一種新的社會身份是產生自我價值認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將戒毒人員個體歸屬到員工群體當中,賦予“企業員工”的權責和職能,強化員工身份,不但能增強戒毒人員對習藝勞動的自我認同感,還能發揮作為“員工”的積極作用,在本質上實現習藝勞動的戒毒康復功能。
(二)再社會化理論。再社會化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個人未達到社會化目標而未取得主流社會成員資格,需要重新學習社會知識和社會生活方式,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戒毒人員必然都將回歸社會,面臨家庭、擇業等社會問題。脫離真實社會的強制再社會化必然會導致回歸社會成本過高,無法融入真實社會,以至于再次吸毒或引發新的犯罪。以習藝勞動“三化管理”為基礎,營造真實的企業環境和氛圍,引導戒毒人員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完成再社會化,建立一套針對戒毒人員勞動觀念錯誤、勞動技能缺失、勞動習慣落后等方面缺陷的再社會化機制,幫助戒毒人員主動接受再社會化,自動接受企業化的管理方式并主動參與到企業化管理中來,有利于戒毒人員培植正確的勞動觀念,熟練掌握勞動技能,最終順利實現回歸、適應并融入社會。
(三)人本—制度管理理論。人本—制度管理是現代企業的重要管理模式之一。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堅持一切以人為核心,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繼而圍繞調動企業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展開的企業的一切管理活動。制度管理是指按照既定的規則來推動企業管理,這種規則必須是大家所認可的帶有契約性的規則,同時這種規則也是責權利對等的。就習藝生產勞動本身而言,戒毒人員無疑是生產要素之一,因而只有做到尊重人、關心人、善待人,才能發揮戒毒人員戒毒矯治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只有提高習藝勞動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針對員工行為、工藝流程、質量控制、考核獎懲制定制度規范,形成權責利對等的企業管理制度體系,并鼓勵戒毒人員參與到習藝生產管理各個環節,才能有助于激發戒毒人員參與勞動康復的內驅力,進而提高勞動效率,提升勞動戒毒效果。
(四)薪酬運用—公平理論。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啴斔梗↗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該理論是研究人的動機和知覺關系的一種激勵理論,認為員工的激勵程度來源于對自己和參照對象的報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觀比較感覺。公平理論指出,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實際報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為密切。適當提高戒毒人員在習藝勞動中獲得報酬的可支配收入比,堅持勞動報酬核算的公平、公正、透明,以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為原則,建立“付出—回報”比較機制,最大程度發揮勞動報酬正向激勵作用,不但能調動戒毒人員參與勞動康復訓練的積極性,還能從勞動中獲得樂趣,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合理回報和愉快體驗,從而有助于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前適應社會化勞動。
在推進習藝勞動“三化管理”過程中,該所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按照“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的思路,在制度規范、管理架構、薪酬設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達到預期效果。
(一)身份“員工化”方面
為調動戒毒人員的勞動積極性,該所從尊重其勞動者地位入手,培育戒毒人員生產過程中的員工身份,增強自我認同和角色意識。
1.創新人員管理,體現自主性。改變過去戒毒人員生產車間佩戴標志牌的做法,將現有生產崗位分為管理、技術、普工三大類,并以橙紅、草綠、海藍三種顏色區分對應制作員工證,強化了戒毒人員的員工意識和身份認同。在一大隊、三大隊等試點單位,戒毒人員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后,參照崗位說明書提交擇崗意向,通過雙向選擇最終確定生產崗位,并模擬社會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優化了勞動崗位組合,激發了戒毒人員的參與意識。針對管理和關鍵技術崗位,通過個人申報、競職演說、民主推薦,選舉習藝生產自主管理委員會,設置主任、線長、安全員等職位,在民警指導下協調和組織生產,實現了組織和個人目標的雙贏。
2.營造習藝氛圍,彰顯人文性。對勞動效率較低的戒毒人員,杜絕簡單粗暴的懲戒方式,成立習藝勞動“互助組”,開展以老帶新、互幫互助活動,促使其掌握習藝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與白馬垅強制隔離戒毒所開展“友好科隊”活動,以“勞動戒毒、你我同行”為主題,組織習藝技能大比武,兩所民警和戒毒人員分別交流互動,實現了對標找差、共同提升的目的。對生產原材料進行了達標檢測,與生產廠家協調更換環保原料,投入數十萬元購置鼓風機、空調等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生產車間環境。夏季每天為車間配送稀飯、西瓜、冰棒等清涼食品,現場配備專職醫護人員和必要的藥品,確保防暑降溫、安全度夏,使戒毒人員的生命健康得到充分保障,也讓他們感受到人性關懷和人格尊重。
3.塑造精神文化,注重引領性。試點單位在“三化管理”體系下創新理念,塑造具有大隊特色的車間文化。一大隊樹立“戒奢、戒惰、戒毒,興一、爭一、創一”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以“推三化管理,創四個一流”為主體設立主題墻,在兩側墻面張貼“6S”管理規范圖和激勵標語,制作大隊LOGO 標識,統一標準色及輔助圖形,集中張貼制度牌,懸掛公示欄和榮譽榜,營造了層次分明、效果統一的文化氛圍。三大隊借鑒現代企業競爭機制,將習藝戒毒人員分成四組,每周評選生產之星、質量之星和進步之星,鼓勵和引導戒毒人員學習先進、崇尚先進。針對夏季高溫導致戒毒人員情緒波動,該所專門編排了文藝節目,到習藝車間巡回表演,并組織戒毒人員做康復工間操,既活躍了車間的生產氛圍,又有效調適了戒毒人員的情緒。
(二)管理“企業化”方面
該所在健全制度體系的同時,強化習藝現場“6S”管理,培養戒毒人員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1.運行重規范,制度先行。該所課題組圍繞“依法依規,規范管理”這一主題,研究制定了《員工行為準則》《員工培訓制度》《員工獎懲管理辦法(試行)》《員工薪酬管理辦法(試行)》《生產質量控制管理制度》。同時習藝現場嚴格按照“6S”管理要求,合理分區、明確標識,以整頓、整理為基礎,堅持每日清掃、清潔、清理,并定期組織開展自查自評,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生產重計劃,自主組織。為了實現計劃生產、有序生產,自主管理委員會每周召開例會,根據廠方要求、人員配置,結合上周生產任務完成情況,民主協商確定本周生產計劃,由試點大隊最后審批后下達,再將任務分配給各生產線線長,線長具體執行和督促任務落實,由于尊重戒毒人員意愿,避免了計劃的盲目性和行政性。
3.管控重過程,量化考核。試點單位結合行業生產水平,制定了生產任務量化標準,并細化到每條流水線、每個時間段、每個崗位,通過民警現場走動巡查,設置習藝勞動效能監督員,適時掌握生產作業情況,對生產任務進行量化考核。對未達到量化標準的崗位,分析偏差原因,及時整改。在習藝車間設置安全員,巡視安全文明生產情況,勸導和糾正違章行為。
4.產品重質量,嚴格把關。為了保障產品質量,制作了崗位說明書,在民警定期抽檢的同時,各線選舉一名戒毒人員兼任材料員,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檢查,及時向大隊反饋有關情況。加強對原材料的管理,健全保管、收發、使用制度,避免了原材料浪費。生產科對大隊原材料實行周清查、月盤底,嚴格落實廠家規定的原材料合理消耗標準。
(三)報酬“市場化”方面
針對勞動報酬總體水平偏低、差異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該所將戒毒人員勞動報酬發放比例提高至30%,積極推動試點單位對接市場,改革戒毒人員勞動報酬結構和發放形式。
1.管理人員實行固定薪資制。對自主管理委員會主任、勞動報酬核算組長、培訓組長、安全員等10 個職位,按照崗位貢獻、難易程度給予固定月薪,最低月薪不低于一線習藝人員最高薪資水平,確保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目前試點單位自主管理委員會成員最高勞動報酬每月達1300 余元。
2.普通崗位實行梯形薪資制。遵循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同時根據崗位難易程度,明確各類單品的報酬價格,通過階梯式發放績效獎勵,適當拉開個體收入差距。大多數戒毒人員每月績效達數百元,表現突出的超過1000 元,完全能滿足日常生活開支需要,不需要增加家庭任何負擔。戒毒人員裝病現象明顯減少,習藝自主性大大提高。
3.薪酬核算實行公開公示制。成立由戒毒人員組成的勞動報酬核算小組,組長及成員均由戒毒人員選舉產生,核算小組根據個人實際產量,結合當月總產量、總產值,計算出戒毒人員勞動報酬,其結果經審核后予以公示,確保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同時該所創新勞動報酬發放形式,將其分為日常開支、感恩工資和就業儲備金三部分,其中感恩工資每季度由所部寄給戒毒人員家庭,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感恩工資60 余萬元。
“三化管理”試點推行受到了戒毒人員的普遍歡迎,有效激發了戒毒人員參加習藝勞動、參與康復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習藝勞動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增強了戒毒人員自我管理意識、制度意識和紀律意識。2014年該所勞動效率同比增長30%,戒毒人員所獲報酬從去年人均 80 元/月,提高到目前的 320 元/月,個人最高達到1300余元/月。大多數戒毒人員通過勞動康復訓練,掌握了1~2 項勞動技能,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得到強化,回歸適應能力得到加強,促進了戒毒人員毒癮戒除和身心康復。
新事物的產生、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習藝勞動“三化管理”的探索也不例外。從目前來看,戒毒場所傳統習藝勞動管理方式有其現實性和合理性,也導致部分民警抱著老辦法不放,對“三化管理”的認識還不透徹,思想還不夠解放,對創新管理方式持觀望態度?!叭芾怼北旧磉€處于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不管是在理論探討還是實踐探索中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展,在制度規范化設計、員工權益保障、身份認同強化等方面要進一步探索,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在綜合發揮勞動戒毒康復功能、提高回歸社會適應能力方面也還需要大量的實踐研究與社會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