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文
基層檢察院如何有序推進改革
·楊杰*/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描繪了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進號角。作為基層檢察院,首先要認真學習相關精神,加強研究,高度重視改革;其次,要明確工作思路,科學謀劃改革;最后,要制定有力舉措,積極參與改革。如此通過在具體工作中全面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才能在推進依法治國中有所作為。
依法治國檢察改革科學謀劃有序推進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描繪了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進號角。我有幸參加了國家檢察官學院組織的第24期基層院檢察長檢察改革專題研修班,通過參加此次專題研修,我對依法治國,尤其是檢察改革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有了一些新思考和新認識。作為基層院一把手,既要充分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又要客觀看待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統一全院干警思想,為改革的有序推進做好準備。
當然,我們也要善于為改革建言,尤其是針對實際存在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時客觀反映,為改革的順利進行起到參考作用。綜觀改革試點中反映的一些問題,主要還是擔心改革主導者不能考慮某些特殊情況。的確,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均衡,人口過多的集中在大中城市,干警素質、待遇差別較大等問題,不僅需要通盤考慮,還需要適度差異化處理。以西青區人民檢察院為例,近幾年來全區人口迅速增長,但干警編制未能和人口的增速協調一致,在辦案保障方面也需要跟進等等。這些特殊問題,我們要有清楚的認識,但同時也要科學對待,自覺地圍繞改革大局展開謀劃。
《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提出要形成“四個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既擔負著適用法律、執行法律的職責,又具有開展法律監督,保證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重要職責。檢察活動既是法治實施的重要內容,又是法治監督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通篇貫穿著改革創新精神,圍繞建設“四個體系”,對推進法治領域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特別是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重大舉措。檢察改革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對于推動檢察事業自身科學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和特殊作用。我們必須增強主體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投入、依法有序地參與和推進改革,成為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目前,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已經組織梳理了改革清單,采取中心組導學導讀、黨支部微課堂、科室小論壇等方式組織干警進行全面學習、深入研討,為投身改革奠定了基礎。
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服務發展大局。全會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司法機關,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檢察工作的正確方向。一方面要完整準確領會,堅決落實好區委的決策要求,圍繞依法治區的大局開展檢察工作。另一方面要堅持全市檢察“一盤棋”,對市院黨組提出的工作要求,部署的改革任務,確保一體推進、一體落實。
二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干警思想工作。全會確定的許多改革舉措,如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檢察官員額制、人財物省級統管等,事關廣大干警切身利益和發展,容易引起思想波動。針對此,采取干警思想動態定期分析、科室和院領導定期談心等舉措,摸清思想動態,做好思想工作,引導干警正確認識和對待改革,實現人心不散、工作不亂。
三是必須加強調查研究為改革積蓄力量。結合市院的改革工作部署,做好相關項目的基本情況總結、數字統計等工作,提供客觀全面的一手資料。準確把握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反腐倡廉、權益保障的新期待,針對一些改革內容提前調研,摸實情、清底數、聽意見,形成可操作的調研報告,為改革提供理論支撐。立足本院實踐,及時匯總改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總結分析,發出基層聲音,主動提出對策建議。
四是必須加強協調優化外部環境。及時以信息、專報等形式向區委、人大、政協、政府、政法委匯報改革進度,爭取理解和支持。落實和完善公檢法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同其他政法部門協調配合、監督制約的新格局。加強同紀檢、稅務、工商等行政執紀執法部門的橫向聯系,制定和健全聯系機制,形成反腐敗和打擊犯罪的合力。
四中全會涉及的檢察改革項目,有的需要上級制定方案統一部署,有的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先行先試,為改革做準備、做鋪墊。
一是不斷優化人員配置。檢察改革措施的探索,如案件信息公開、公益訴訟等,在現階段將會增加業務部門的工作量。因此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合理調配業務與綜合部門人員的比例。同時強化崗位業務培訓,不斷完善管理和考核,切實提高干警的執法水平和執法能力,為改革提供人才保障,為分類管理和員額制做好準備。
二是探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目的在于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因此要扭轉習慣上審判、起訴、逮捕、立案證明標準依次降低的觀念,在證據把握上更加嚴格,及時主動排除非法證據,確保案件質量。完善多元化的刑事案件處理機制,準確使用起訴裁量權,對刑事案件在審前進行科學分流。完善職務犯罪偵查模式,強化批捕、公訴對偵查的引導功能,加大科技手段的應用,實現從“由供到證”到“由證到供”的轉變。
三是探索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依法治國首須依法行政,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將按照《決定》的要求,重新審視在促進嚴格執法、保證依法行政中的職能定位,完善與行政執法機關的案件移送、信息通報制度,促進督促起訴和檢察建議規范化,積極探索公益訴訟制度,加大瀆職犯罪案件查辦力度,形成手段多樣、梯次銜接的行政行為監督模式。
四是強化法制宣傳教育。著力引領法治風氣、傳播法治文化,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以“青春能量站”為載體,為青少年開展“護航青春”為主題的套餐式法律服務;開通“社區檢察服務直通車”,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民事法律服務;在西青開發區建立新市民法律驛站,為外來務工人員進行法治教育服務,加強執法辦案中的釋法說理,建立法律文書說理制,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五是深化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案件信息,探索建立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訴等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嘗試刑事申訴案件、重大信訪案件第三方參與化解機制,向主動公開、全面公開、實質公開縱深推進。健全檢務公開機制、豐富檢務公開形式,繼續建好案件管理大廳,完善官方微博和政務網頁,建立官方微信,發揮新載體、新媒體的作用,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檢務機制。
深化檢察改革的目標已經明確,任務已經確定。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將嚴格按照市院的部署,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敢為人先的精神,積極投入改革,有序推進改革,努力為全市檢察改革、為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作出新貢獻。
*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3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