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
五大任務,四減一增,其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被合并稱之為“四大殲滅戰”,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相互呼應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強調了十三五期間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四減一增,其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被合并稱之為“四大殲滅戰”,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相互呼應,是十三五期間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致力于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去產能,即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浙江過去依靠大規模的資源消耗推動經濟大幅增長模式的不可持續,鋼鐵、紡織、光電伏、玻璃、水泥等產業面臨著嚴重的供需不平衡,意味著這一批傳統制造業將逐漸退出舞臺的中央,“兼并重組”、“破產清算”是其唯一的出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可以說是浙江近年來PPI連續下行的主要原因,而一批企業的“關停并組”也勢必會釋放更多的人力、能源、土地、資本等要素,從而給供給側改革提供更多的要素供給以及提高要素使用的效率。
去庫存,即化解房地產庫存。房地產庫存商品和傳統制造業商品的消化在時效性上有本質的差別,作為固定資產的房產資產供需平衡的實現更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在商品房供給環節,要進一步控制房地產的投資、適當降低商品房價格,而在需求環節,推出了包括戶籍改革等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增加新市民住房需求等政策。對于浙江來說,截至9月份全省去化周期尚需14個月,1-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零增長正是房地產投資商在商品庫存較大的情況下理性的市場化選擇,而如何增加、擴大新市民的需求應是下一階段的落腳點所在。
去杠桿,即要化解金融風險。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在持續,溫州等地地下錢莊、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事件還不時發生,地方財政杠桿已處于較高水平。防止地方政府破產、防止全面金融危機的產生,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正是新常態下供給側金融改革的關鍵。金融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經濟的生命線。不同于國家從利率改革、匯率改革、資本市場改革、監管體系改革等宏觀層面著手,地方政府更應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和地方融資行為的監管。浙江是互聯網金融的先發地區,目前有支付寶、挖財等多種互聯網金融APP,更應該創新監管,加強互聯網金融運行的監測預警。
降成本,即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資金大幅流入金融市場,造成“脫實向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融資成本過高,亟需改革企業融資的狀態,讓金融為實業服務。浙江“五險一金”合計已占到工資的40%以上,隨著最低工資的上漲,勞動力支出必然大幅增加,因此也就亟需落實會議報告中提到的“研究精簡歸并五險一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降成本,“中國制造2025”更需要降成本,通過財稅改革降低企業的稅費,降低企業在物流、電力、財務等方面的負擔,只有把企業成本降下來,使資金投入得到最大化的應用,才能讓資金進入到實業投資渠道。
補短板,即擴大有效供給。浙江的短板在哪里?一在貧困,這是全面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今年全省26個原欠發達縣成功“摘帽”,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將全面消除,在扶貧大路上已實現不把“貧困”帶入“十三五”。二在農村,浙江十三五建議中提出要按主題功能區的部署,以海洋經濟區、四大都市區、生態功能區為基本框架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居民收入水品、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進一步縮小。三在創新,補齊浙江在高技術、高質量上實現“發展中高端”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