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敏
做好臺州新型城鎮化大文章
張銳敏
日前,臺州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使得臺州“一都三城”發展新定位在國家層面有了新載體。臺州的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重點圍繞“一都三城”,以“產城融合”為主要特征,堅持“以產促城、以城興業、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發展路徑,著力做好產業園區轉型、特色制造轉型、城鎮發展轉型、農民市民化轉型和投融資轉型這五篇文章。
推進“多規融合”體制改革。統籌園區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生態環保等規劃,著力構建有機銜接、相互統一的規劃體制。按照產業鏈發展、集聚區功能要求,組織引導企業和項目向相關園區集聚,推進“特色化、高端化、集聚化”發展。
完善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導向機制。嚴格產業園區項目準入,探索實施園區負面清單管理和環境容量管理機制,建立以投入產出、節能減排、用工績效為主要內容的項目承諾準入機制,試行閑置要素和低效企業土地使用權、用能權、排污權按市場評估價收儲制度,實施嚴格的履諾問效機制,加快淘汰產業園區落后產能。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促進職住平衡。加快完善產業園區生產和生活性配套設施,布局建設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鄰里社區,實現居住、就業、娛樂、休閑等的相對平衡,就近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加快建立社區組織,培育社區功能,加快推進向多功能綜合性城市新區轉型,實現職住平衡發展。
探索開展“港產城聯動”改革試點。以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開展“港產城聯動”改革示范試點,推動中心港區、產業集聚區和中心城市互動發展。推進臺州港一體化,完善臺州港“一港六區”投資經營體制,主動對接省“五港一體化”戰略。
積極推進“特色小鎮”試點。加快建設智能模具小鎮、沃爾沃小鎮和神仙氧吧小鎮3家省級特色小鎮,積極培育大麥嶼自由臺貿小鎮等30家市級特色小鎮,打造一批多種功能疊加,生產、生活、生態互動發展的特色小鎮,成為產業創新升級的示范區、獨具魅力的統籌城鄉發展樣板區。
推進“臺州智造2025”改革試點。加強智能產業平臺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爭取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區)試點,加快建設臺州科技城、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區、科技金融集聚區和眾創空間示范區。大力培育智能流水線、數控機床、高端模具等特色智能產業園區,著力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積極引進國企、央企、外企,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智能管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完善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機制。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臺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與清華大學共建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臺州分支機構,申請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牌照。
建立眾創空間培育發展機制。研究制訂公眾創業服務行動計劃,加快形成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以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試驗區、智慧小企業創業基地(園區)等為主要載體,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支持條件成熟的職業院校創辦“創客學院”。大力推廣“民企民資+人才項目”合作創業模式,完善相關引才政策。
完善市區“三區融合”體制機制。完善市區發展協調機制,探索建立市區兩級共建共享的區塊整體開發機制。優化提升中央商務區、商貿核心區等城市核心功能區,促進整體聯動發展。加快市區內環路、臺金高速市區連接線等骨干路網沿線開發。深入推進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等市區公共服務一體化,增強市區支撐和帶動能力。

完善“三市同城”機制。建立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推進中心城市與臨海、溫嶺同城化。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同城規劃、同城建設、同城服務”的機制,推進公交、教育、醫療、環保、社保等公共服務同城化。
深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加快整合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一體化,健全就業、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推進服務下沉和網上辦理。
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推進“智慧臺州”建設,大力推進網絡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多領域的廣泛應用,構建統一的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地上、地面、地下各類設施“一張圖”集成管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城市水況系統性動態監測、協同運行。
全面推進“三權到人、權隨人走”改革。全面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的確權登記發證等基礎性工作。探索集體資產量化、農民合作社擴員擴股、集體物業經濟參股、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實施農民持股計劃。繼續深化農村“三權”活權運轉機制,建立市縣聯通一體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全面開展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完成玉環縣戶籍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區分,分階段消除依附于原有戶籍制度上各項政策差異,逐步實現城鄉標準的接軌和統一。
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科學測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分擔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機制。逐步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同等化權益。
深化完善政府投融資體制。加強政府性項目投融資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規范融資機制,爭取省級地方政府債券置換額度向臺州傾斜。制定出臺PPP相關政策意見,規范PPP運作模式。推出一批面向民間資本的盈利模式清晰、前期條件成熟的PPP模式投資項目。
規范民間投資引導激勵機制。加快創建國家民間投資改革創新示范區,創新民間投融資管理,鼓勵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探索建立民間投資“負面清單”,打破市場壁壘,有效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建立健全臺州信用體系,建立信用評價制度。
建立金融機構支持城鎮化建設機制。加快創建國家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積極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用于新型城鎮化建設。鼓勵地方金融機構針對城鎮基礎設施、農業現代化創新金融產品。
根據試點方案,臺州市將通過5年的大膽探索,試點先行,綜合改革,加快全國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灣區經濟試驗區、新型城鎮化樣板區的建設。
作者為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