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畬族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局課題組
抓好景寧“十三五”重大建設項目
景寧畬族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局課題組
“十二五”期間,景寧全縣上下緊緊抓住國家給予一系列民族區域自治優惠政策的良好機遇,全力抓好項目實施。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相繼建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投資建設成效顯著,極大地促進了景寧縣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景寧要圍繞打造“中國畬鄉、小縣名城”和努力實現“三個走在前列”目標任務,以“四個新區”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重點,繼續加大重大項目建設力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城鄉服務體系和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社會。
主要內容。打造全縣全域化旅游景區。目前縣城建設已實現了由“鶴溪老城”時代向“一新一老一副一環”組團布局新跨越。十三五景寧擴大有效投資,離不開政府性投資,更要靠民間投資發力。構建宜居養生的美麗城鄉。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整體提升景寧城鄉生態環境優美度。深化推動農民異地搬遷工程,促進人口和產業加快集聚。加大景寧養生(養老)產業發展力度,構建多層次養生(養老)服務基地。推動全縣生態工業轉型升級。完善工業園區布局規劃、功能定位和配套設施,大力推進傳統優勢生態產業改造提升,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實行多元化產業發展定位。積極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林業經濟。提升全縣生態鄉村旅游發展。全力推進“生態環線”建設,搭建發展平臺,盤活資源。全面實施支持旅游發展“新十條”,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
戰略布局。突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是培育工業主導產業。繼續推進麗景民族工業園等工業平臺建設,努力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及帶動作用強的大企業、大項目。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建設一批高效生態農業基地,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三是加快服務業發展。優先發展商務服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完善公共配套服務,搭建民族總部經濟發展平臺。四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以醫藥產業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產業集聚為核心的特色產業園區建設謀劃力度,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突出城市功能完善建設。按照“一城兩翼”的飛鳥戰略,形成“一新一老一副一環”為組團的大城區空間格局。加快縣城建設和發展,把縣城建設成為縣域中心城市,將中心城區外延拓展至畬族風情旅游度假區。重點加快外舍新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功能建設,完善提升老城區城市功能,實現老城區與外舍新區融合發展。深入謀劃澄照副城建設,積極做好澄照萬人移民安置小區前期工作。突出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加快建設完成溧陽寧德高速(G4012)浙江景寧至泰順段,積極開展溫武鐵路項目前期。繼續加強省道縣道建設改造,加強水路運輸體系建設。突出水利能源保障建設。實施輸變電提升工程,推進城鄉電網改造建設,完善輸變電網線路。積極改造提升傳統水電產業,研究推進風能、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廣應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建設高效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強干堤、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加快推進病險山塘水庫整治修復,加強河道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有效預防和降低洪澇等自然災害損失。突出民生社會事業發展。以教育和醫療兩大資源提升及文化體育建設為重點,做好增強縣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的謀劃。
保障措施。做好項目謀劃,做大、做實項目存量。根據“四個新區”發展戰略的要求,對“十三五”期間項目進行全面謀劃,重點謀劃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輻射范圍廣的重大項目,建立健全項目儲備庫。創新項目工作機制,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完善部門聯動、上下配合、責任明確、操作到位的工作機制,使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成為促進景寧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強化項目要素保障,落實項目建設條件。堅持立足于向上爭取、自身盤活、銀行融資相結合,努力破解資金要素制約。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溝通聯系和協調配合機制,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密切合作,鼓勵和引導更多民間資金進入重點建設領域,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繼續協調推進重點項目銀企對接,加強協調促進項目業主與銀行對接,解決銀行貸款難,縣政府辦、縣發改局和人行景寧支行等單位根據項目建設的需求,不定期地牽頭召開銀企資金洽談會,力所能及地促進各商業銀行與項目法人對接項目建設貸款。
課題組組長:任周良;成員:吳土英 劉奕春梅毅偉程榮坤雷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