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論文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想到了中國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問題,即中國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的著眼點和基礎問題。因為中國資產評估時間和理論研究的后發特點,國際資產評估有許多成熟的理論可以學習,有許多實踐的經驗可以借鑒。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容易把中國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放到學習和借鑒國際資產評估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上,而不是極具特殊性的中國資產評估實踐方面。筆者的看法是:中國資產評估理論的邏輯起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社會實踐。概括地講,就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實踐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要求等價交換和公平公正;“計劃經濟或社會主義”中的產權制度、國有經濟比重、兩權分離及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對國有權益保護的要求等構成了中國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我們為什么要強調中國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呢?有人做了這樣的概括:
明確中國資產評估理論建設的邏輯起點,有利于將現已基本成熟的基礎性理論概念和理論觀點進行科學歸類及劃分,從而在根本上解決資產評估理論的學科定位和內在機理等基礎性問題。
明確中國資產評估理論建設的邏輯起點,有利于準確把握評估具體實踐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促進中國資產評估理論建設在整體上形成統一的理論范式和邏輯嚴密的理論主線。
明確中國資產評估理論建設的邏輯起點,有利于準確把握中國資產評估實踐的發展趨勢和潛在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資產評估理論研究,強化理論對于實踐的指導意義和引導實踐不斷前行的重要作用。
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作為一種新興評估業務,加之中國特殊國情,有許多特殊之處值得注意和研究。
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資產評估準則等執業規范,對知識產權在評估基準日以質押融資為目的或質物變現處置為目的下的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評估意見的行為和過程。作為一種新興的資產評估業務,具有自身的技術特點。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依法所有的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物及債權的擔保向銀行申請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開展是由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興起引致的,是一種維護質押當事人合法權益以及質權人規避融資風險的一種經濟行為。引入獨立第三方的資產評估實際上就是促成利益相對兩方進行的一種合作博弈,政府作為管理者希望資產評估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融資提供專業服務,促進國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資產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師希望能夠在提供專業服務的前提下獲取合理的評估服務收費,規避執業風險;銀行希望能夠在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基礎上,保證銀行的利益和信貸資金安全;融資企業希望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獲得盡可能多的貸款。
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中,資產評估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要打破信息不對稱狀況,通過資產評估的專業服務解決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減少或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以降低交易費用,支持科技企業創新,保證金融資產安全。
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對象的特殊性源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本身與質物在融資中的作用緊密相關,即與質押知識產權必須發揮融資保證物的作用有關。從理論上講,發揮融資擔保作用的資產,不論是作為質物的質押知識產權,還是作為抵押物的房地產,都必須能與其所屬企業相分離或可分離,都應該具有相對獨立性、可轉移性或可變現性。因此,從質物的屬性上講,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可變現性的知識產權才能成為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中的評估對象。與傳統的無形資產評估業務及其評估對象相比,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除了應考慮一般無形資產評估中評估對象的合法性、效益性等內容外,特別強調評估對象與所屬企業的相對獨立性和可分離性、可轉移性和可變現性,以保證質押知識產權能夠作為融資的擔保物發揮作用。
既然質押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中扮演著質物及融資保證的作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基本價值目標就應該是質押知識產權也即質物的變現價值,或“退出價格”。滿足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目標的評估價值前提就應該是變現價值前提。因為,質押知識產權是作為擔保物而存在,發揮著融資保證作用,因此,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價值目標只能選擇變現價值或“退出價格”。而且其評估的價值前提最好也能選擇變現價值前提。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對變現價值或“退出價格”價值目標的要求,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變現價值前提的要求,正是質押知識產權評估的一個顯著特點。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要求的變現價值或“退出價格”的評估價值目標和變現價值前提,以及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中是否考慮其因共享性和衍生性導致的權益邊界外溢及由此引起的評估價值值域空間的變化,使得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在評估價值類型選擇上經常會出現“理論與實際”脫節的情況,從而使得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類型的選擇具有多樣性與相對復雜性的特點。
以上是對一般情況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自身特殊性的歸納:評估對象與所屬企業的相對獨立性和可分離性、可轉移性和可變現性;評估價值目標選擇變現價值或退出價格;評估價值前提應當是變現價值前提。事實上,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實施的條件并未達到“一般情況’水平,國情的特殊性使得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更為復雜。
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國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狀況就比較突出,而金融危機后的今天,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籌資環境仍不樂觀。貿易壁壘的加強、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導致中小企業出口艱難,而在出口利潤空間一再縮小的情況下,原材料價格、人力成本不斷升高。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普遍情況是:利潤下降、成本上升,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供應緊張。巨大的資金缺口而又缺少可抵押資產融資,資金缺口與融資難并存,這是我國開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基本背景。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啟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從2006年起,上海浦東正式啟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同年,北京也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活動。接下來,武漢、長春、湘潭、佛山、寧夏回族自治區、南昌、成都、廣州、東莞、宜昌、無錫、溫州、杭州等地相繼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由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各個試點地區都采取了結合本地區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整體而言,國內各地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或模式,即以北京、上海浦東和武漢為代表的運作模式。
在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武漢模式,實際上反映出我國知識產權債權化的不同實現路徑,這些實現路徑包括但不限于:市場化路徑及商業化模式,市場化+政策支持路徑或半商業化模式,以及非市場化路徑及非商業化模式。直觀地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三種模式,體現了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的百花齊放和因地制宜。同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三種模式也反映出這樣幾個層面的問題:其一,中小企業用于質押的知識產權的種類、質量、水平參差不齊,中小企業用于質押的知識產權并沒有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質物的標準和要求,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不可能完全采取北京模式。其二,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三模式中還可以發現,中小企業質押的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所發揮的作用,既有擔保作用,也包括證明企業發展潛力或增加企業償債能力的作用。其三,中小企業質押的知識產權在性質、功能以及作用方面的差異,決定了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目標與技術應用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無論是資產評估還是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從運作機理上講,都需要利用市場定價機制,甚至模擬市場完成估值。相比一般商品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知識產權市場發展嚴重滯后,表現為知識產權的交易頻率低、品種少、規模小和透明程度低。這種狀況不僅僅限制了評估技術應用的寬度,例如市場法應用的困難,也直接限制了評估價值前提的選擇。由于市場發展的滯后,使得對知識產權的可變現性和可變現程度的判斷以及可轉讓情況的判斷十分困難。這就使得絕大部分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項目不得不放棄了應該選擇的變現價值前提,而被迫選擇了在用續用價值前提。加之目前中小企業用于質押的知識產權很多仍處于成長階段,與所屬企業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與企業難以分離,這就更加強化了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在用續用價值前提的采用,而與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前提選擇的一般要求相悖。
既然大部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項目中采用的在用續用價值前提是一種被迫的選擇,既然這種選擇是由我國特定國情決定的,實際上就決定了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具有特殊性,就需要在實際評估實踐中注意這些特殊性,以及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過程和評估報告中反映出這些特殊性。
基于對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企業質押的知識產權以及知識產權市場發展水平的認識與分析,就我國目前知識產權評估的特殊性做以下嘗試性分析。
基于對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目標和意義的認識,以及對目前不同類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下的質押知識產權發揮作用的分析,對我國目前條件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質物和評估對象的界定條件做如下概括:
1. 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對象的界定條件
以北京為代表的市場化商業運作模式下,發揮著融資保證作用的質押知識產權,在評估對象界定上除了需要滿足一般評估目的下知識產權在法律權屬、獲利能力等方面的條件要求以外,還必須滿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目的下質物與所屬企業可分離、可獨立交易轉讓的要求。即如果質押的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實際擔當著質物角色,發揮著融資保證作用的時候,質押知識產權,也即評估對象就必須是能與所屬企業可分離并可獨立轉讓變現的單項或組合知識產權。可獨立轉讓變現是界定市場化商業運作模式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對象的基本要求。
2. 非完全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對象的界定條件
在非完全市場化運作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質押的知識產權可能并不一定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質物,在質押的知識產權中可能相當部分是起著證明企業擁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鼓勵政策并具有發展前景(知識產權)的作用。這些質押的知識產權雖然并不能夠完全確認可以脫離所屬企業發揮獲利能力的功用,但它們一定能夠增厚所屬企業的獲利能力,能夠對所屬企業擁有的第一償還能力有著明顯的補充、增厚和保證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發揮企業獲利能力和償還能力的證明和增信作用的質押知識產權,也基本具備了質物的“保證作用”,只不過是一種間接的保證作用(以下簡稱“保證作用2”)。從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實踐來看,在非完全市場化運作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質押的知識產權能否與所屬企業分離以及能否獨立交易和變現并不必然成為該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成為“質物”的充分必要條件,也并不必然成為界定評估對象的條件。在非完全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質押的知識產權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鼓勵政策并具有潛在成長性,并能夠對所屬企業的獲利能力作出明顯貢獻,該知識產權就可以成為“質物”并可以界定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中的評估對象。那些暫時與企業難以分離且并不一定具備獨立轉讓交易條件,但具有成長性和發展前景的單項知識產權或知識產權組合等都可以成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質物”和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中的評估對象。這是目前我國知識產權市場發育程度以及中小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水平共同作用的結果。
3. 半市場化運作模式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對象的界定條件
在半市場化運作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質押的知識產權在不同的項目和條件下,交替發揮著融資保證的質物作用和證明企業擁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鼓勵政策的知識產權并能增加企業獲利能力或促進企業成長的作用。因此,在半市場化運作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質物”和評估對象的界定條件與標準可能會因質押知識產權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不同作用而不同。在發揮保證作用的情況下,質押的知識產權評估對象應該滿足能夠獨立交易和變現的條件。而發揮證明知識產權對企業獲利能力具有增厚和促進作用,即具有“保證作用2”的質押知識產權,可以不必完全滿足獨立交易和獨立變現的要求。那些暫時與企業難以分離且并不一定具備獨立轉讓交易條件,但具有明確成長性和發展前景的單項知識產權或知識產權組合等也可以界定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的評估對象。
從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三模式的情況出發,對我國目前條件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質押知識產權的作用和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對象界定條件做如下概括:
(1)企業擁有的滿足知識產權法律特征,具有現實和潛在獲利能力,并可以獨立于企業轉讓變現,發揮著實質性的質物并起著實際擔保作用的單項或組合知識產權,可以成為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對象。
(2)企業擁有的滿足知識產權法律特征,具有現實和潛在獲利能力,并不一定能獨立于企業及單獨轉讓變現,發揮著名義質物,起著證明企業擁有符合政策鼓勵的知識產權以及發揮著增加企業獲利能力基礎和增加企業信用作用的單項或組合知識產權,可以成為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對象。
(3)企業擁有的滿足知識產權法律特征,具有潛在獲利能力和成長性,并不確定未來是否可以獨立于企業轉讓變現,發揮著象征意義上的質物,起著證明知識產權的發展潛力以及對企業成長性的助推作用的單項或組合知識產權,可以成為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對象。
從理論上講,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價值前提應該是變現前提。由于我國知識產權市場發展滯后,加之中小企業可以質押的知識產權并未都達到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程度,且與所屬企業存在著分離上的困難等,因此,目前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絕大部分評估項目選擇了在用續用價值前提,或者說絕大部分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項目是被迫選擇了在用續用價值前提。雖然這種選擇是被迫的,但大家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中選擇在用續用價值前提不是常態,不是理所當然;第二,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雖然可以選擇在用續用價值前提,但需要對評估結論做必要的修正、調整和說明,需要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報告中反映這些特殊性。例如,在用續用價值前提與變現價值前提的差別;在用續用價值前提對評估過程和評估技術應用的影響;在用續用價值前提下的評估結論與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目的要求的評估結果之間的差異以及處理方法等。
如果說在目前的市場及評估對象的條件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選擇在用續用價值前提是被動的,那么,如何在在用續用價值前提下運用評估技術以及如何在評估報告中客觀披露評估信息應該是主動的。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的多樣性和質押知識產權作用的多樣性要求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目標的多樣性要與之相適應,以滿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踐創新的需要。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目標的確定,并不是由評估師或評估機構的想象出來的,而是由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及質押知識產權在其中的作用決定的。根據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三種模式的現實,以及質押知識產權在融資中所起的保證作用、增信作用和證明作用的情況,當前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價值目標就其大的方面可以分為三類,即保證價值、增信價值和證明價值。
1. 保證價值。對于在純市場化運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發揮真實質物及擔保作用的質押知識產權,其評估的價值屬性應該是保證價值。所謂的保證價值,是指質押知識產權自身具有的可變現價值。在實現質押知識產權的保證價值目標時,評估師并不考慮質押知識產權與所屬企業之間的聯系和相互影響因素對質押知識產權價值的影響,評估師只需要關注質押知識產權的市場變現能力和變現速度。
2. 增信價值。對于在非完全市場化運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那些難以與企業完全分離但發揮著增加融資企業第一償還能力作用的質押知識產權,其評估的價值屬性應該是增信價值。所謂增信價值,是指質押知識產權對融資企業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及整體償還能力的貢獻價值。在實現質押知識產權的增信價值目標時,評估師不僅需要考慮質押知識產權自身的功能和能力,而且需要將質押知識產權與所屬企業的其他資產一并考慮,即考慮質押知識產權在所屬企業的環境中對企業的價值貢獻。
3. 證明價值。對于在非市場化運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中那些難以與企業完全分離但發揮著證明融資企業擁有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并對企業發展和成長具有貢獻的質押知識產權,其評估的價值屬性應該是證明價值。所謂證明價值,是指質押知識產權證明了融資企業擁有屬于國家政策扶持且具有很好發展潛力而具有的對企業成長的貢獻價值。在實現質押知識產權的證明價值目標時,評估師更多地是要判斷因質押知識產權的存在,其本身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會對所屬企業的發展潛力、成長性、獲利能力潛力和償債能力潛力的貢獻。質押知識產權的證明價值評估的目標和本質,是對質押知識產權的存在以及對所屬企業成長性貢獻程度的判斷,是關于質押知識產權對企業成長性影響力的判斷。
從理論上講,不論是有形資產的抵押評估,還是無形資產的質押評估,都沒有唯一的價值類型與之相匹配。因此,在抵質押評估中需要根據相關條件選擇價值類型。從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實踐的情況來看,不論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的多樣性(北京、上海,武漢模式),質押知識產權作用的多樣性(保證、增信、證明),還是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目標的多樣性,都決定了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類型選擇上存在著多樣性的可能性。然而,在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試點期間,全國的大部分甚至是絕大部分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項目都選擇了市場價值作為評估結果的價值類型。不論是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目的的角度(并沒有限定只能選擇市場價值),還是從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相關條件的方面(三種融資模式、質押知識產權的多重作用及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多種價值目標)來看,對所有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項目只選用一種市場價值都是值得商榷的。因為,評估價值類型的選擇除了受評估目的約束之外,還要受到各種相關評估條件的約束。以市場價值類型為例,市場價值是一種市場整體認同的價值,或者說是對市場整體而言的評估價值。要保證市場價值的市場整體認同特點,在評估市場價值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數據資料都應該來自活躍市場,評估數據資料能夠反映市場整體對評估對象的評判。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市場發展嚴重滯后,知識產權的交易頻率低、品種少、規模小和透明程度低,以致于在知識產權質押評估中不得不棄用變現價值前提,而被迫選擇在用續用價值前提加以替代。客觀地講,在缺少了活躍市場和市場參照的情況下評估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是有困難的。另外,質押知識產權與所屬企業難以分離的情況,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發揮的不同作用,知識產權共享性與衍生性對其權益邊界界定的影響,以及知識產權最佳最有效使用的判斷等都會對評估質押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形成挑戰。如果沒有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或難以解決上述問題,廣泛和大量地評估質押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可能會缺乏評估基礎,甚至可能是張冠李戴。
因此,根據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實際情況,恰當地分析選擇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價值類型,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目的及價值目標,是一項非常值得廣大評估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重視的事情。根據本文前面對我國實施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及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條件的分析,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價值類型多樣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實踐來看,可供選擇的價值類型或特定價值主要有: 市場價值、正常變現價值、在用價值、抵押貸款價值、可受償價值和清算價值等。其中,質押知識產權在用價值,是指質押知識產權作為企業中的一個要素資產在所屬企業中發揮作用及其對企業獲利能力作出的貢獻所體現出的價值估計數額。
我們反復強調,評估目的對評估價值類型選擇是有約束作用的。從理論上講,在用價值與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目的并不直接匹配,甚至是不匹配。但是,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本身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完全的商業性質的擔保貸款。我們顯然也沒有必要用完全商業化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評估價值目標及價值類型的要求來約束我們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實踐。
在用價值的使用是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三模式的一種呼應,也是對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增信價值目標和證明價值目標的一種具體體現,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和過渡性特點。
關于抵質押評估,特別是不動產抵押評估,國際上有著較為成熟的理論和經驗。即使是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國際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由于我國市場發展程度相對滯后,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企業資產狀況和資信狀況參差不齊,融資渠道不暢,以及國家決定經濟轉型創新,催生了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渠道以及多種模式。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多模式本身就顯示出這是具有我國特色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式。服務于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需要在借鑒國際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切實為中小企業融資,為銀行規避風險,為國家經濟轉型和發展發揮作用,真正為企業、銀行及政府相關部門之間搭起溝通聯系的專業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