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軍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農村社區建設要差別化有序推進
文軍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要注意差別化有序推進。中國農村地區差異較大,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條件應該有不同的社區建設模式,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差別化地制定社區建設規劃,在充分考慮到城鄉差異、地區差異、社會經濟和文化差異的背景下來有序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將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與農村社區自身的特色結合起來,提高社區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要注意農村社區建設與城市社區建設之間的差異,不要將城市社區建設的模式機械地照搬到農村,以城市社區建設的經驗來簡單化地改造農村社區。中國的農村有自己獨特性的一面,不能完全以城市社區建設為模板來進行農村社區建設。要在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基礎之上,實現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政治認同、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以及生態環境保護,以保持農村社區的鄉土特色、留得住“鄉愁”,形成鄉土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
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必須注意和重視“人”的因素。社區建設“核心在人”。雖然在起步階段,農村社區建設可能更多的是圍繞道路交通、自來水供應、垃圾處理、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等“物質”層面的建設來展開的,但隨著社區建設深入推進,“人”的因素將會發揮越來越凸顯出來。作為農村社區建設主體的“人”(即廣大的農民)是農村社區建設的起點和前提,也是最后的落腳點和歸宿。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不能只重視“物質”因素的投入而忽視“人”的主體性、參與性和能動性。
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要注意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多吸收農村居民的主動參與。處于試點起步階段的農村社區建設,自上而下的動員模式有其現實必要性,沒有自上而下的財政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區建設恐怕是難以展開的。但由于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要充分發揮農村居民自治的作用,因此,農村社區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動員方式上,而是要把農村居民的主動參與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不斷去激發農村居民的參與熱情,以形成農村社區建設源源不斷的動力。
農村社區建設要注意處理好村民自治和多元主體參與之間的關系。社區建設強調依靠社區居民自身的力量來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建設,但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內的主體往往是多元的,這些多元主體都是社區建設的力量,都需要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它不同于單一的村民自治。因此,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村民自身的自治和多元主體的參與關系,要形成一種共建共享的機制。
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社區服務、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的關系。在農村社區建設起步階段,常常比較強調社區管理而忽視了社區服務的功能。社區管理與社區服務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政府服務,而社區服務也可以表現為一種管理。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應當根據農村社區建設的實際需要去進行管理和服務,讓農村社區建設在有效管理的基礎上實現最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