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改革
案例
2014年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供銷合作社系統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大膽探索創新,在基層組織建設、系統聯合合作、農業社會化服務、現代流通網絡建設、農村合作金融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為各地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提供了經驗借鑒。
服務方式
山東汶上:大田托管服務模式
汶上探索建立的土地托管模式,是由農民、縣供銷合作社和村委會3方共同簽署土地托管協議,由縣社所屬公司和基層社向受托方提供農資直供、耕種收等托管服務項目,實行統一耕種、管理、收獲和分配兌現。
汶上土地托管分兩種方式:一種是土地全托管服務,包括耕種、管理、收獲全過程;另一種是土地半托管服務。根據村民或流轉土地大戶需求,由縣社的土地托管服務隊按低于同期市場價格,提供耕、種、收等生產環節的半托管服務。土地托管服務利潤收益分配比例為縣社60%、村集體30%、鄉鎮基層社10%。
汶上縣土地托管保證了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實現了農民打工、種地兩不誤。除了增加農民、村集體的收入之外,還增加了耕地的有效面積和糧食產量,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也杜絕了假冒偽劣農資進入市場。
農村合作金融
浙江省系統:金融支撐的全產業鏈服務
一是充分利用“外置金融”資源,加強與銀行、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的合作。以縣級社為主體,爭取當地財政與供銷合作社等部門共同出資組建農信擔保公司,擔保規模按注冊資金放大10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生產和建設加工、倉儲、流通設施提供借款擔保。二是積極發展內生于合作社和農戶的“內置金融”,發展多種形式的內部資金互助。三是支持各地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開展農信擔保、農業存貸款、農戶信用培育、資金托管結算等服務,豐富金融產品,為農業生產、流通提供資金支撐。
目前,浙江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擁有39家農信擔保公司、5家小額貸款公司、34家資金互助組織,參股3家村鎮銀行,累計提供擔保100億元,20余萬農戶和涉農企業直接受益,初步形成了具有供銷合作社特點、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體系,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資金需求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基層組織建設
山東省系統:黨建帶社建
山東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工作2012年開始試點,目前已經在全省范圍鋪開。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共有691個基層社、3012個村莊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各級供銷合作社一方面主動向黨委政府和組織部門匯報,與有關涉農部門及下派駐村“第一書記”聯系對接;另一方面主動在系統內部廣泛發動,積極組織基層社和社屬企業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尋找可以合作共建的村莊,共同研究共建項目和共建目標、共建措施。此外,把土地托管和領辦農民合作社做為社村共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通過社村共建使村“兩委”成為供銷合作社開拓農村經營服務領域、實現“兩個延伸”的有力幫手。加強與各級黨委組織部門下派駐村“第一書記”結合,和有關涉農部門配合,聚合多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有力推進社村共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