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興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不能急也不能等
葉興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這次發布的指導意見,加上之前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都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財政資金將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補上我國農業經營規模小、效益低的短板。我國人多地少,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偏低,戶均耕地面積不足8畝,導致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成本“地板”抬升與價格“天花板”下壓,我國農業承受著“雙重擠壓”,面對全球一體化的國際競爭,我們的競爭優勢在下降。而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農民的非農就業收入不斷提高,從事農業的意愿日趨下降,“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成為亟須解決的難題。因此,提高農業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培育與之相適應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也是適度規模經營不可缺少的環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范圍很廣,如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植保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各種產銷合作組織等。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搞好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服務,加強農產品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對于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不能急也不能等。一方面農村規模經營必須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經營組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相適應;另一方面,農業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很大,必須從現在起就積極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