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愛友
專業出版社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
——以湖南美術出版社為例
□文|謝愛友
在中國出版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中小專業出版社的戰略選擇將決定其發展方向和發展后勁。湖南美術出版社作為一家典型的地方專業出版社,成立30多年來,在美術出版領域摸索出一條專業化品牌發展之路。文章以其發展戰略為例,從做強與做大、專業化與多元化、自主開發與對外合作、人性管理與制度建設四個方面的關系闡述了中小型專業出版社發展戰略的選擇。
專業出版社發展戰略專業化發展
隨著“十二五”進入收官階段,“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項目規劃也進入申報階段,“十三五”的號角已經吹響,它對出版企業的競爭實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所在的湖南美術出版社2015年已經35歲了,作為一家成立于改革開放之初的地方專業出版社,而立之年,在市場大潮中如何而立?以何種姿態而立?走產業化道路,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這是必然的趨勢,更是發展的需要。
面對圖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倒逼,許多出版企業豪情萬丈地喊出了“做大做強”的口號。不止一個人說過: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只有上規模、上碼洋,才會產生效益。[1]
做大做強成為出版企業,特別是出版集團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進入資本市場也似乎成了中國出版業面臨的一個必然選擇,最大限度地籌集和盤活資金,以鞏固和加強在業界的主導地位??绲貐^、跨行業的兼并與重組,將加快出版資源的再分配和市場的再劃分,出版行業均衡發展態勢將很快被打破。中國出版行業近幾年來誕生了好幾家資產和銷售皆過百億元的大型出版傳媒企業,出版市場并沒有出現井噴,而“雙百億元”俱樂部的隊伍卻越來越壯大,可見出版產業的版圖正在發生變化。中南出版傳媒集團201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作為我國第一只全產業鏈整體上市的出版傳媒股,秉承“多介質傳承文明,全流程創造價值”的發展理念,這幾年發展迅猛,在中南傳媒身上,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資本在出版企業發展中的力量。
身處這樣一個出版業大轉型、大發展的時代,似乎“做大做強”已經成為我們這個行業的主旋律。是否要調換一下順序,先做強,再做大呢?“大”指的是規模,但如果出版了大量的圖書賣不出去,“做大”又有什么意義?只有在“做強”之后,才能考慮“做大”。對于出版社而言,“強”就是要有過硬的質量,要有自己的品牌,具體而言就是要出好書,實現內涵式發展。這些年,出版的品種在逐年增加,根據《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2014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4.8萬種。其中,新版圖書25.6萬種,品種總量很大,圖書的單品種印數正在下降,說明缺乏獨創的、不可替代的產品,出版社需要從追求數量規模向提高質量效益轉變。出書不一定要多,如果編輯力量跟不上,多出書、快出書勢必會變成濫出書。反之,精心做好每一本書,雖然短期內很難在規模上見成效,但做強了單品種,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內精耕細作,必然會帶來更大、更長遠的收獲。這幾年在出版界創造了每年30%增速奇跡的博集天卷,就是以單品種效益而聞名。在博集天卷,每個編輯用多少個書號(出版多少品種)都有明確的規定,“暢銷與長銷結合”的出版理念讓博集天卷在“規模與效率”之間找到了絕妙的平衡點。
做“強”首先要解決的是把什么做強?對于出版社而言,也就是在廣闊的出版領域里選擇什么作為自己發展的根基。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湖南美術出版社,一直堅持將美術教育出版作為自己的核心板塊,提出做美術教育出版的“百年老店”的愿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成長為國內重要的美術教育專業出版基地和中國美術教育研究的中堅力量,擁有了《美術》《書法》等3套國標教材,以美術(書法)教材為核心的藝術教育板塊成為湖南美術出版社做強的支點,通過對這一板塊的經營,出版社的實力不斷增強,從“九五”時期開始,在全國出版社競爭力排行榜上,湖南美術出版社一直排在美術類出版社的首位。30多年來,在美術教育板塊躬身細作,這也成為一家地方專業美術出版社從“強”到“大”的必然發展之路。
要想做強就一定要做專,否則就談不上發展。
當前很流行的“互聯網思維”中有一條是“簡約思維”。簡約意味著專注,專注就是少做點事,或者說只做一件事,“越專注,越專業”。這兩年,湖南美術出版社明確提出,美術社要姓“美”,在強力推動回歸專業時才發現,選擇不做什么比選擇做什么更重要,也更困難。
對于美術類出版社而言,這幾年有個名詞很時髦——“大美術”,就是把圖文并茂、喜聞樂見的美術欣賞、美術批評、美術時尚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和階段。與此同時,“大美術”概念的提出、讀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美術圖書市場門檻更低,很多非專業美術類出版社也參與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美術圖書市場被不斷分化。[2]在美術圖書出版市場上,由美術專業社獨占市場的局面正被悄然打破。一些非美術社的美術書出版不僅做得有聲有色,在某些領域甚至能做到占據頭把交椅的好成績,成為美術圖書出版領域的生力軍。他們的加入,令專業美術出版社也感受到到從外至內的壓力:專業化之路的堅持需要毅力,多元化的嘗試也頗具誘惑。如何選擇?
但凡做得好的出版社都有響當當的過硬品牌。比如人民出版社的黨政圖書、社科文獻出版社的皮書、商務印書館的辭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百科圖書、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西醫圖書、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通信圖書、中華書局的古籍圖書。這些圖書之所以成為其品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版社在一個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堅持耕耘。
在專業化與多元化的選擇上,湖南美術出版社的一些嘗試也許比較有代表性。2003年,該社開始推行的事業部制顯著提升了編輯工作的積極性。一時間,各類圖書開始全面開花,出版品種與規模大幅攀升。從青春文學到圖文社科,到少兒動漫,再到養生菜譜……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嘗試,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由此可見,一個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必須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發行渠道、作者資源、編輯隊伍的高度專業化,也決定了湖南美術出版社必須走“專精尖、小而特”的專業化品牌發展道路,美術社還是應該姓“美”。面對圖書品種每年激增的市場,應學會揚長避短,在圖書的特色化、專業化上下功夫。專業發展就是特色,特色也就意味著品牌,這才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王道。[3]
簡化產品線后,意味著出版社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做更多的事,正所謂少即是多,專注就是力量。對于美術類出版社來說,放棄在產業寬度上的拓展,卻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在產業深度上的挖掘。比如立足美術細分市場從縱向吃透,通過出版、展覽、藝術品收藏與經營,將美術這個細分市場的上下產業鏈打通。
近幾年民營出版力量的逐步強大已是不爭的事實,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文化生產力的代表”。民營文化公司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較強的策劃優勢,并擁有自己的圖書發行網絡,通過與國內各大出版社的多種形式的合作,漸漸從幕后走向臺前。[4]
和很多出版社一樣,在分析了民營出版的優勢和自身的劣勢后,湖南美術出版社也踏上了與民營出版的合作之路。湖南美術出版社與民營出版的合作始于2002年,當時合作開發收藏類圖書,雙方共同投資,合作開發選題,由出版社組織編輯加工。出版后,由出版社負責主渠道的銷售,合作方負責民營渠道的銷售。
與圖書工作室的合作,最怕的是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視了出版社長期的發展,從而導致出版社陷入研發能力減弱、渠道萎縮的惡性循環之中。所以,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只是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的一個環節,或者說一種手段。[5]湖南美術出版社近年來主動汲取合作的民營工作室的優點,積極向現代企業轉變。湖南美術出版社從2002年開始,先后與民營書商和工作室在收藏類圖書領域開展合作,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最終跨入該細分市場前幾名,成為湖南美術出版社在大眾圖書板塊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圖書品牌之一。而在這一過程中,該社也通過與民營文化工作室的合作,積累了經驗,熟悉了對方的運作模式,策劃和運作能力逐漸提高,最終擁有了自己的出版資源,走上了自主開發之路。現在,湖南美術出版社的收藏類圖書板塊中,屬于獨立研發的產品陣線已經占據多數。[6]
如何把出版社的品牌優勢、行業背景優勢、資金優勢、社會公信力優勢等與民營公司的選題策劃優勢、產品包裝優勢、市場優勢等結合起來,讓出版社的本版圖書市場有效擴容,實現“1+1>2”的效應,已成為當前出版社與民營工作室合作中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選擇一些有實力、有信譽、互補性強的民營工作室合作,走向項目合作和資本整合層面成為必然的選擇,通過搭建新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實現風險同擔、利益共享。讓這種合作,不僅僅是權宜之計和隱性措施,而是陽光行動和戰略伙伴,通過合作,實現共贏。[6]
出版社作為曾經的文化事業單位,特別是像湖南美術出版社這樣的中小型專業出版社,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和藝術氣息的地方。但隨著出版社的轉企改制,作為一個企業,制度建設和管理機制就成為一門必須面對的新學問擺在面前。
一個現代化的出版社,一整套的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機制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根基。從國內目前出版業發展的現狀來看,凡是改制快的出版社,其發展就快。[7]湖南美術出版社在這方面應該說是比較超前的,2003年就在全社范圍內進行了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領導干部競爭上崗,建立薪酬與崗位、業績、效益掛鉤的激勵機制。200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長春同志視察了湖南美術出版社后高興地說“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發展”。2012年,出版社又實施了企業資源計劃(ERP)建設,通過計算機系統來優化管理,讓出版社的管理規范化、業務流程化。
對于一家為社會提供精神文化產品的創意企業來說,科學、嚴格的制度是否就是全部呢?顯然不是,一個缺乏人文關懷的企業,是談不上發展后勁的。湖南美術出版社一直倡導“創新、開放、包容、務實”的企業精神,盡力滿足員工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作為一家專業美術出版社,因為充滿人文關懷的企業文化和人才培養機制,在當代藝術和民間美術方面,湖南美術出版社已經擁有了一批知名編輯和藝術家,在業界擁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在今后的發展中,湖南美術出版社將堅持以人為本,繼續鼓勵編輯關注藝術發展動態,積極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對員工個人學術著作的出版給予支持,鼓勵他們學有專攻,讓員工們將自己具有的專業優勢轉化為出版優勢,使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發展趨于和諧統一。
(作者單位:湖南美術出版社)
[1]林陽.美術出版的做強與做大[N].中國圖書商報,2007-09-21
[2]汪家明.再議“大美術出版”——以早期人民美術出版社為例[J].中國美術,2013(5)
[3]曉錢.湖南美術出版社 做美術出版的百年老店[N].中國圖書商報,2010-06-18
[4]蒙莉莉.整合出版優勢資源三大趨勢[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09-17
[5]陸林.湖南民營書業發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0
[6]徐玲.中職教材選題策劃:整合資源 借力發力[J].中國出版,2011(11)
[7]程孟輝.出版社核心競爭力的八大要素[J].出版廣角,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