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維維
構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綱之作*
——讀《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論綱》
□文|沈維維
“軟實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瑟夫·奈在1991年出版的 《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一書中提出的。他將軟實力概括為利用文化、意識形態、制度等無形資源影響其他國家的能力,是一個國家構筑并借助情勢使其他國家以與其傾向和利益相一致的方式來發展本國的傾向,其研究主要是基于維護美國本國的利益。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發展和軟實力的作用。而今,軟實力已然成為中國文化和政治領域的高頻詞匯。學界對軟實力理論的研究從一開始的譯介性質到現在多方面的討論,有了較大的發展。然而,中國學界對軟實力的基礎研究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比如:對理論缺乏深入研究,對其基本概念盲目照搬西方,因此往往存在研究流于表面、缺乏中國學界的學理認識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論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領域的“提綱”之作,亦是填補本領域內空白的“開山”之作。作者張國祚教授是研究文化軟實力的領軍人物,書中薈萃了他有關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主要學術觀點。
以系統的綱領和翔實的資料為依托。該書是關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系統綱領,構建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理論框架和相關概念,提出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的八項“人本觀”原則、八大研究范疇、十六個主要研究領域和主要研究問題,系統闡述了習近平同志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的總體思路,強調了提高文化軟實力的三個關鍵環節。該書以準確明晰的定義和系統完善的理論框架,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學術理論依據和綱領。此外,作者還從學理層面和歷史實踐層面對軟實力概念提出的背景、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進行了論述,實事求是地梳理和評析了中國和西方有關軟實力的研究現狀,為深入研究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理論體系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以中國學者視角為立足點。該書作者以中國文化軟實力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來研究,因此,其研究主要基于中國國情,而有別于其他國家的軟實力理論研究。該書并沒有盲目遵從西方學界對軟實力的認識和定義,而是站在一個中國學者的立場,對軟實力的研究進行批判和發展,體現了“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作者針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概念構建,明確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是對西方軟實力研究的本質性改造。書后收錄了三篇附記,包括本書作者與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約瑟夫·奈在內的美俄等國學者、政客和記者的對話、訪談和論辯,充分表達了對當代中國軟實力、價值觀等問題的看法,體現了一個中國學者在平等的國際對話中的立場、思考與擔當。
以嚴密的論證和清晰的思路為核心。全書在構建系統的理論框架基礎上,論證嚴密、思路清晰、導向正確。在厘清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相關概念、基本范疇之后,作者論述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人本觀、主要問題和主要研究領域,闡述了習近平同志關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的思路,進而論證了“文化軟實力”與“中國夢”的內在邏輯。《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論綱》為我國廣大理論工作者深入研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一部系統的理論專著,也為高校師生全面準確地學習中國文化軟實力提供了一部簡明實用的理論教材。
(作者單位: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社科部)
*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5NDJC299YBM)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