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漢東 |
網絡技術革命與版權制度變革
| 吳漢東 |
時至今日,網絡已經深入人類社會之中,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生產與交往的方式。我們享受它帶來的便利,也要正視其帶來的問題。用狄更斯的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網絡的出現,不僅帶來信息廣泛而便捷的傳播,而且成長為經濟增長的產業引擎。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其中手機網民達5.94億人。與此同時,我國網絡經濟規模已超過8700億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國信息消費規模增長迅速,特別是基于智能終端的網絡信息服務普及加快,移動互聯網的信息消費已成為最具活力、增長空間最大的領域。可以說,我國互聯網產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絡改變了傳統的信息擁有者、傳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間的利益格局,引起版權產業與網絡技術產業之間的激烈沖突。版權問題已成為網絡產業的“阿喀琉斯之踵”,是網絡產業發展中必須去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在各類互聯網應用中,大多數內容都與版權問題密切相關,其中涉及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的商業模式更是成為產業利益矛盾的風暴中心。
網絡技術是人類歷史上繼語言和文字的產生、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以及電報、電話和廣播的使用后,出現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變革,版權制度也實現了從“印刷版權”“電子版權”到“網絡版權”的轉變。在新的“網絡版權”時代,版權制度的內容得到極大豐富,但同時也彰顯出許多新的問題。
新的主體界定標準對傳統權利配置方式構成挑戰。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版權主體的界定標準。在以“用戶創造內容”為特征的網絡環境下,網絡用戶集創作者、傳播者與使用者于一身,導致明確區分版權主體的權利配置方式失靈,從而演變為網絡環境下的創作與傳播出現了網絡用戶(版權所有人)——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用戶(版權利用人)三方法律關系。
新的客體利用方式改變了傳統權利運行規則。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著作權客體的利用方式。在網絡環境下,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不完全是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诰W絡用戶的創作與傳播動機表現出多元化趨勢,創作與傳播的目的更多作為一種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其中包含了自我表達和社會交往等非經濟需求,可能并非從中獲取經濟收益。
新的作品保護形式突破了傳統權利保護范圍。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作品的保護形式。在信息飛速傳播、海量存儲的網絡時代,版權保護范圍不再局限于發表權、復制權等傳統內容,其權項內容發生了擴展,出現了信息網絡傳播權和數據庫作者權等新興權項。
新的侵權認定規則動搖了傳統權利救濟手段。網絡技術的發展需要新的侵權認定規則。在網絡技術時代,民事權益保護方式以及侵權責任機制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即由傳統的直接侵權責任向新型的間接侵權責任轉變,并以連帶責任的形式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設置了獨立負擔之責任。
網絡技術革命與版權變革,彰顯出人類社會的創新力量,構成了知識創新與制度創新兩者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現實圖景。在“網絡版權”的嶄新時代,我們除了從應對上述問題出發,繼續完善網絡版權制度的設計之外,還要進一步強化和規范網絡版權司法保護,用司法的威力和公信力構筑網絡版權保護的堅實基礎。同時,還要繼續發揮我國網絡版權保護“雙軌制”的優勢,進一步加強網絡版權保護行政執法,在國家版權局已經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的“劍網行動”執法基礎上,加強網絡版權執法新常態建設,不但給予網絡視頻、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云盤等新型網絡版權業態以有力保護,而且還要通過執法賦予全社會以網絡版權保護的正能量,實現網絡版權社會環境的全面凈化。
01 網絡技術革命與版權制度變革 ......................................吳漢東
高層吹風·出版要聞
本刊特稿
06 社會效益首位要求下的閱讀市場消費探析.........................................中央黨校第65期文化專題班課題組
焦點論壇
11 論網絡版權侵權責任認定 ..............................................叢立先
14 網絡版權避風港規則的發展趨向 ..................................呂炳斌
改革探索
17 股權結構、戰略投資者與特殊管理股制度——基于國有出版傳媒企業的理論模型分析..........................................................................................程柯
書業實務
20 字母詞詞典收條探析......................................................朱俊玄
報刊縱橫
23 新媒體時代加強深度調研報道的路徑、方法與動力機制.............................................................劉光牛羅婷譚林茂
26 期刊內容碎片化傳播的版權問題芻論 ..........................向淑君
數字時代
29 國內新聞出版產業大數據應用障礙分析............................................................................石佳靚吳鼎
32 新媒體品牌資產驅動因子的評估體系探析.............................................................................徐銳吳松
36 報紙信息數據庫建設:現狀、空間及營銷路徑 ............祁濤
版權之頁
39 網絡轉載立法的歷史變遷及動因 ..................................彭桂兵
43 云音樂版權保護、市場秩序與產業發展——由“網易云音樂侵權訴前禁令糾紛案”前后引發的思考.........................................................................................楊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