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哈代在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生橫跨兩個世紀的哈代,既是小說家,又是詩人,其作品具有濃厚的批評現實主義精神和現代主義特征,《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卡斯特橋市長》等著作令其享譽文壇。哈代研究一直是中西方文學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國內對哈代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開始對哈代作品特別是悲劇作品的思想體系和藝術形式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真正全面地對歷來東西方的哈代研究狀況給予整理和總結的作品卻寥寥無幾。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成果,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文學學術史研究叢書《哈代學術史研究》(2014年8月出版)一書,填補了對哈代學術史學理梳理的空白,將哈代學術思想引入了深層次的闡釋,重新塑造和定位了哈代學術思想的價值,對于文學藝術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
《哈代學術史研究》一書著重于對中外哈代學術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做細致的梳理和宏觀的思考,在哈代學術研究的回顧性研究中開展批判性解讀,給予客觀性評價,進而體現哈代研究的深邃性、學術性和價值性。一方面,書中從哈代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出發,還原其創作形成的主客觀因素,站在學術史的視域考察其作品的產生過程和代表性作品的藝術特點,以及以哈代各個創作時期為節點,整理學術界對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該書總結以往的研究,將歷來對哈代作品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題、思想藝術等問題給予歸類解析,同時分別介紹了哈代小說和詩歌在中國譯介、研究的基本狀況。對于國內未來哈代學術研究的發展方向以及學術研究的方式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首先,該書凸顯了學術史研究的方法論意義。該書站在歷史的維度,從學術史的角度對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外哈代研究的發展變化予以歸結和剖析,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在了解和客觀認識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開展批判、反思等學術活動,可以說是以歷史的眼光看待哈代之研究。從這個視角看,學術史研究即方法論,學術史即學術,這種方法無疑會對未來的學術研究起到參考和啟示作用。書中所采取的另一種方法論即歸納法。作者以前人對哈代的研究為前提,對哈代作品中的重要問題進行歸納分類,例如將哈代學術思想歸結為向善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文學思想、悲劇思想等,逐一理清思想脈絡,進而提出獨創性見解。
其次,該書研究深入,論域寬泛。以往國內對哈代的探討主題多集中在哈代作品的悲劇意識上,并以苔絲、裘德等哈代長篇小說中的主人公為研究對象,揭示資本主義虛偽道德下人們的悲慘命運。該書則盡可能地對國內外哈代研究專家的立場、觀點進行周詳的梳理,不僅僅專注于詮釋哈代的悲劇小說、性格與環境系列小說,而且將哈代作品的創作紀事、哲學、宗教倫理等學術思想乃至文學審美和藝術手法等主題盡數呈現在讀者面前,開闊的視野也拓寬了哈代研究的廣度。同時,該書又不乏對哈代學術思想的深度挖掘。例如對《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地居民》乃至史詩劇《列王》的分別研讀和研究概述,使讀者對每一部作品的理解更為細膩;對哈代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背景、教育經歷和從事職業的深入解析,對于認識哈代創作的心路歷程和作品體現的思想性、藝術特征大有裨益,也再現了哈代將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和現代主義融合的創作模式。
書中所運用的研究視角,對研究方法的強調,對哈代作品的推敲,對中外哈代學術研究的整體性介紹和反思性評論,對于我們清晰了解哈代學術研究的成果,重新考量哈代學術思想價值,討論我國哈代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向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不失為一部系統展現哈代學術思想的啟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