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酬
卷首語
好局在握順勢而動
文/天酬
繽紛四月天。不期而至的料峭春寒和雨后春筍般的迭出新政,著實考驗著人們極強的機變功力與消化能力。而對于剛剛過去的智慧飛揚、理論激蕩的三月,從未來的歷史時點回望,或將被視作國際經濟秩序變革的重要里程碑。這蓋緣于被譽為“世紀好棋”,并成為若干年來值得點贊的國家頂層的精心設計與謀篇布局,且首次獲取諸多不同類型國家的首肯和響應。
中國推動的亞投行迅速擴容,幾乎囊括除了美日之外的世界主要國家。據悉,勢如破竹的亞投行籌建工作隨之進入沖刺階段,爭取6月完成章程談判和簽署,屆時將敲定決策機制、股份分配、投資標準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這一中國主導的多邊體系將以怎樣的運行機制和實際行動來實現“精簡、廉潔和綠色”的承諾,即令全球業界為之矚目,亦令一眾金融大咖頗費周章。
孟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保ā睹献颖M心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山中的荊棘小道,走的人多了,就會踏成大路;被眾人遺棄不用,不久就會被荒草掩埋,徹底消失。作為亞投行的最早倡導者和核心大國,中國在貢獻資金和國家才智的同時,需要不斷努力地為之造勢,需要通過合理的自身定位贏得盡可能廣泛的國際認同,進而消解可能發生的各種阻障。孟子的這段名言無論是對亞投行的創建抑或今后發展,或可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引發了一輪洲際開發熱潮,也標志著中國邁向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新階段的起點。“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升級版,也是中國提出的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由資本匱乏到資金充裕,過去三十年間,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家。不僅中國國內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與世界的經濟關系也超越了貨物貿易階段,而上升到投資關系,需要進行全方位的對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也強調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最終要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構建更加高效的世界市場。
可以說,“一帶一路”是亞洲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也是中國經濟轉型與升級的跳板。意欲開拓國際市場躊躇滿志的中國企業,怎樣在國際競技中尋求新的突破口,產業鏈的高效整合不失為攻堅利器。今天,任何一件商品必須經過一個產業鏈才能最終到達客戶的手中,都要經過產品研發、訂單處理、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倉儲運輸、批發零售、售后服務這些環節。倘若剝離“生產制造”,其余的非制造環節就共同構成了一個產業鏈,而非制造環節再加上這個“生產制造”的“X+1”,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如果能夠把“X”這一塊,做一個高效整合,成本則會大幅下降,利潤則會大幅升高。未來企業想要真正有所作為,在優化“生產制造”的同時,似應著力加強以現代物流為導向的生產制造服務環節的高效整合。
可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現代物流體系需不需要及早布局?國內物流業界如何順勢而動?無疑是亟待國家相關部委定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