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俊發
物流技術裝備行業要從全國兩會獲取動力
文/丁俊發
2015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剛剛結束,全國物流技術裝備行業要從兩會需關注什么信息,獲取什么動力呢?我認為以下五點很重要。
第一,7%的GDP增長率提供了有力保障。有人預言,2015年對中國經濟來講是十分困難的一年,有可能進入6時代。但這次人大定的是7%左右,這說明,從黨中央與國務院以及全國人民的意志來講,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率,7%的經濟增長率對中國,也可以講對全世界太重要了。我贊同不要唯GDP論,但不同意取消GDP考核指標。GDP與物流業有什么關系?從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到,進入新世紀以來,物流總額與物流增加值一般高出GDP5~10個百分點,而從2009年開始,已下降了2~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的物流業已進入中速發展期,重點任務是轉變物流業發展方式,向廣度與深度進軍,升級改造。
第二,“制造業2025”是個進軍令,物流技術裝備行業要建“新四軍”。物流技術裝備屬于制造業,今年工業生產與基本建設是一種平穩態勢,將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我們要更多地關注PMI指數,即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從2015年1月開始,PMI就跌入50%的枯榮線以下,為49.8%,2月上升了0.1個百分點,為49.9。這主要受季節性影響,但新訂單有較大幅度回升,特別是中小企業回升較快,我認為3月份會上升到50%以上,但幅度很小。我們作為物流裝備制造業要關注這些變化。我提的要建“新四軍”,即自主知識產權、信息化、供應鏈與市場占有率。中國制造業的“微笑曲線”是短腿的,中國產品數量很大,但權重不足。我歷來認為,光搞兩化融合是不夠的,要趕快向工業4.0轉型,“制造業2025”是一個偉大創舉,到2025年向工業強國挺進,到2045年,經過30年的奮斗,中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強國,進入制造業第一梯隊,也必將成為物流技術裝備強國。
第三,把創新、創業作為新動力。這次兩會議論很多的是創新與創業。大數據顯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智造”,已有很大變化。物流技術裝備行業在創新與創業上都作出了貢獻。我們要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鼓勵職工創新創業,要營造更好的環境,設立創新基金與創新獎,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創新能力、勞動力高素質上下功夫。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在40%以上,中國只有10%,中試環節嚴重短缺,希望物流技術裝備行業有所突破。物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在向物流業現代化進軍的同時,要提倡在物流業空間中去創造更多的就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業,要伸出雙手去擁抱“創客”。
第四,物流已進入互聯網與供應鏈時代。國民經濟發展,國家領導人要求在全世界去整合資源,提出了“一帶一路”全球供應鏈戰略。世界因互聯網而變,世界因供應鏈而變,得供應鏈得天下,國家有“互聯網+”行動計劃,同樣要有“供應鏈+”行動計劃。物流技術裝備企業,是供應鏈的技術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方面下功夫。《中國供應鏈菅理藍皮書(2015)》五月底六月初出版發行,從2011年開始至2015年,已出版五本《藍皮書》,推出供應鏈菅理優秀案例90個,絕大部分是制造業,希望大家關注。我希望人人都成為供應鏈的宣傳員、戰斗員。
第五,服務業是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要重視物流裝備服務業發展。上期《中國儲運》刊登了我寫了一篇短文,叫“物流企業跨界經營有感”,講到全球制造服務業快速發展,制造服務業收入已占到總收入的20%~30%,有些跨國公司巳占到50%以上。我希望大家高度關注,發展物流裝備產業,在打好質量、品牌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服務鏈、價值鏈,去開創藍海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