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上海證券報》2015-03-26)
從古至今,任何創新都是社會經濟發展與企業發展的動力或引擎,每一次產品的創新或技術的重大革命,都會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革命,這些革命都會引發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重大變革。而這些變革是全面推進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創新,并不只是個創意的概念,也不僅是一種新儀器的發明或一個新市場的開發,而是所有這些事物以一種整合方式共同行為的過程。創新既有重大理論上的突破,也總伴隨著技術革命及商業開發,并由此而形成一場經濟、社會、人的觀念意識與行為方式的重大革命。而這些都需要用一系列制度來保證,如果沒有創新驅動的制度基礎,要達到中國創新上的重大革命是不可能的。(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新京報》2015-03-19)
日前,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下達了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允許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債務轉換成利率較低的地方政府債券。當前,地方債已進入償還高峰期,地方債務規模究竟有多大,尚未見底。地方債有時是政績晴雨表,問責時少報,置換時則多報。為長遠計,規范的市場化運作是解決地方債風險的根本之道。地方債置換不是左右口袋倒騰那么簡單,必須趁著債務置換的政策機會,啟動相應的財政制度改革,比如編制地方資產負債表、進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實行透明預算、進行中期財政規劃等,解決地方財務軟約束的歷史弊端。否則,債務置換就是意味著“縱容壞孩子”,地方債一旦吸上轉換“大煙”的癮,有了依賴性,想戒也難。(作者為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
(《第一財經日報》2015-03-23)
紀律建設強調對人的約束,法律建設側重對權力的約束,這是力求治本的上策。要想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性政治生態,最關鍵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在權力運行的全程設置關卡監督。甚至可以說,一個官員越是精明強干,其手中的權力越要受到完善的監督和制約,否則他一旦腐敗,后果也越嚴重。當然,這不是說平庸懶惰、無所作為的官員就不需要制約和監督,對這些人而言,降級降職,甚至調離公務員序列才是最好的安排。只有干部選拔機制跟上步伐,清廉能干的官員才會脫穎而出,反腐的成效才會最終彰顯。
(《21世紀經濟報道》2015-03-23)
改善食品安全狀況不需要多么復雜的理論和制度設計,只需要把已有的規定落到實處。行政部門加強監管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力量。只有來自消費者層面的嚴格監督,才能確保生產者履行其社會責任。我們應當切切實實地確保媒體采訪自由和信息公開,給予消費者充足的信息來選擇,讓那些對自身生產安全把關不嚴甚至直接縱容、參與違法行為的食品企業成為眾矢之的。有關部門也可以建立“黑名單”制度,對漠視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絕不姑息,以此對所有的食品企業產生威懾作用,逐漸改變現狀。
(《新京報》2015-03-20)
所謂的出資人職責,就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賦予的國有資本出資人的股東權利,履行出資人職責就是對所出資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出資人職責與監督管理權利應該是不可分割的甚至是同一的,離開出資人職責,所謂的監管權力也就不存在。這就是說,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若不再履行出資人職責,它也就不再具有監督管理職能,相應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對于國資監管部門來說,真正做好國資監管,不能單純只滿足于“婆婆”式的監管角色,更需要認識到國資委本身還賦予的出資人角色。國有企業雖然是國有資本,但是本質上仍然是企業,而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充分發揮出資人董事會的作用,才有可能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作者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