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鳴 曾元祥
治理書評亂象 建立獨立書評人制度*
□文│王一鳴 曾元祥
當前我國書評創作生產領域存在著過度商業化和文化性弱化的兩大亂象,反映出書評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存在失衡現象,糾正書評價值失衡、根治書評亂象,歸根結底要建立獨立書評人制度。本文從政府、媒體、行業組織、社會公眾幾個層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的若干建議。
書評亂象 價值失衡 獨立書評 獨立書評人制度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針對當前文藝創作方面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機械化生產和快餐式消費”問題,習近平特別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1]。
然而在當前我國書評寫作生產領域,卻存在著較嚴重的過度商業化傾向,部分書評罔顧客觀真實、一味唱贊歌,甚至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拿錢說話”淪為市場的奴隸。例如2012年5月盛大云中書城宣布投入數百萬元重金懸賞“白金書評人”,對旗下網絡文學作品進行鼓吹包裝,并將銷售收入與書評人分成。更有甚者,2008年豆瓣網曾曝光某出版商雇用網絡用戶為旗下圖書撰寫吹捧性評論,以達到增加圖書銷量的效果[2]。由此可見,部分書評“拿錢說話”、過度商業化是當前書評亂象之一。
習近平在講話中同時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3]。然而現實情況正如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長、著名書評家伍杰在《書評理念與實踐》中所言,我國書評界批評性書評太少,書評的文化性嚴重弱化,“不管圖書價值、水平如何,一味吹捧,大唱贊歌。無中生有,無好說好,小好說大好,隨意拔高”[4]。業界同仁也紛紛指出,“書評的力量在于肯定,也在于批評”“書評中的批評正在消失,許多批評家墮落,真知灼見的批評難以生存”[5][6]。由此可見,部分書評批評性不足、文化性弱化是當前書評亂象之二。
上述書評亂象反映出業界對書評具有的雙重價值把握不夠充分,即書評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存在失衡現象。文化性是書評的靈魂,書評本質上就是一項文化創造活動,書評通過指導讀者閱讀、引領作者創作、規范出版活動來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閱讀風氣和正確的出版價值導向,其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書評的闡釋、導讀和評價功能三個方面;商業性是書評的應有之義,書評通過向讀者通報書情、廣而告之,能夠起到促進圖書銷售的作用,其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書評的促銷功能與引導讀者需求功能等方面。書評具有的闡釋、導讀、評價等文化價值是發揮書評工作“剪除惡草、灌溉佳花”的社會職責、根治文藝創作生產領域“銅臭氣”泛濫的內在依托;書評具有的促進圖書銷售、擴大圖書覆蓋面等商業價值則是推動書評寫作、傳播書評理念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過分強調書評促進圖書銷售、創造經濟效益的商業價值,忽視書評指導讀者閱讀、引領作者創作的文化價值,從而出現價值失衡現象,就極易導致書評的本質被掩蓋甚至扭曲。當前我國書評界存在的這種重商業價值、輕文化價值的價值失衡現象正是上述書評亂象的具體表現。
之所以出現過度商業化和文化性弱化的書評亂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我們認為,就是因為書評的獨立精神缺失、獨立書評人嚴重匱乏。
所謂獨立書評,是指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圖書的思想內容做出不偏不倚評判的一種書評類型,通常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書評內容堅持獨立客觀的評論準則和文化操守,二是指書評人在經濟上不依附出版商、作者等利益集團。寫作這種書評的作者我們就稱之為“獨立書評人”,即那些與出版機構無相關利益關系、站在公正客觀的角度對圖書優點和不足進行評價的書評人。
獨立書評和獨立書評人才的匱乏是導致當前我國圖書評論工作出現種種亂象的根源,無論是一味叫好的吹捧式書評還是弄虛作假的商業書評,都折射出書評獨立性不足的現實困境:書評人抹不開面子,或受人所托、或礙于人情,因而扭曲評論的客觀真實標準,大唱贊歌作違心之論,是對書評獨立性的無視;書評人擋不住誘惑,或受雇于出版商、或得利于作者,隨即罔顧評論的客觀真實立場,指鹿為馬睜眼說瞎話,是對書評獨立性的背離。當前我國書評工作中存在的過度商業化和文化性弱化的亂象,正是由于書評人喪失客觀獨立精神,接受出版商、作者的“恩惠”,或者受人所托、礙于“人情”進行書評寫作的結果。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書評的主體既不是書評作者,也不是書評媒體,而是出版機構的營銷部門。新書出版之后, 營銷部門便郵寄樣書給書評作者,收回文章之后再分發到各個媒體,甚至稿費也是由出版機構負責發放”[7],通過這種方式就滋生了大量商業虛假書評和人情書評,最終導致種種亂象。
因此,糾正書評創作生產領域的價值失衡現象,從而根治書評亂象,關鍵要依靠獨立書評和獨立書評人。然而獨立書評和獨立書評人“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8],而是一定社會土壤和制度保育催生的結果,呼吁獨立書評和獨立書評人,歸根結底要建立和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獨立書評人制度是基于獨立、客觀的評論精神進行書評活動的一系列規范、準則的總和,建立獨立書評人制度,可以有效凈化批評性不足、過度商業化的書評環境,能夠切實引導書評工作者樹立科學的書評觀念、規范創作行為;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可以充分發揮書評鞭策文藝創作、引領文藝導向的“磨刀石”作用,能夠真正體現書評服務讀者、服務社會的文化價值。
治理書評亂象,歸根結底要建立和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系統性工作,需要政府、媒體、行業組織、社會公眾等各方力量參與共建協同合作。
首先,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的重要保障。政府要為獨立書評人的發展和制度的建立營造積極的氛圍與環境。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對書評平臺及書評工作者的規范制度,通過提高準入門檻、完善考核制度、加強業務培訓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書評編輯隊伍的業務規范,通過頒布相關的行為規范準則,規范書評寫作者的創作行為,凈化書評工作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把好關,嚴肅查處部分書評平臺的虛假商業書評、打擊部分書評作者的人情書評。二是要加強對獨立書評人和書評平臺的培養與鼓勵措施,對優秀的、有發展潛力的獨立書評人,應出臺相關的培養政策與獎勵辦法,以激勵書評人樹立獨立客觀的書評觀念、貢獻出更多優秀的獨立書評作品;對導向正確的、有良好社會影響的書評平臺,應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具體來說,可設立專項基金,扶持、資助專業書評報刊的建設與發展;針對報刊書評欄目的缺失,應完善各級黨報、機關報文化書評欄目建設的指導政策,加大報刊的書評欄目建設;對于電視書評節目,政府可嘗試在一些文化類電視頻道適當加大書評節目播出的頻率,為此可對此類電視書評節目給予定向補貼和資助,同時應建立電視書評節目的報備制度,對于無故停播公益性書評節目的電視頻道,應在了解實際情況后予以糾正和懲處;而對于網絡書評平臺,則要針對當前網上書評出現的種種弊端合理管控書評導向、引導形成健康的網絡書評運行機制。
其次,書評媒體是建立和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的主體力量。報刊、電視頻道、網絡平臺等書評媒體要加強自身建設、創新書評形式,以規范書評傳播工作,激勵書評寫作活動。而目前我國書評媒體數量日漸萎縮、獨立書評所占比重越來越小,為此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探索獨立書評運作機制。美國是世界傳媒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在書評領域已形成了層次分明、多元并存的全方位書評媒體格局[9]。其中如 《紐約時報書評》 《紐約書評》《華盛頓郵報》等就是獨立書評人制度的開創者和踐行者。在美國書評界,書評人在發稿前聲明“本人與該書作者沒有任何關系”不僅是各大書評媒體的硬性規定,更是整個書評行業的共識。美國書評媒體在向旗下簽約書評人組稿前,都會實施嚴格的審查程序,確保書評人的獨立性,如《紐約時報書評》就與簽約書評人特別約定:書評人不得與該書作者師出同門,或是同學關系、同事關系和親屬關系等等,同時書評人若與作者有“裙帶關系”,往往也會主動聲明并堅決回避[10]。書評發布后,書評媒體還會對書評的客觀性進行監管,如果發現有刻意歪曲的情況,將對書評人聲譽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因而書評人很少會為了一兩篇罔顧獨立性的書評文章而“冒天下之大不韙”賭上整個職業生涯。而反觀我國的書評媒體,就未能與書評人建立這種互信與默契,因此,我國書評媒體應借鑒美國書評界廣泛實行的“簽約書評人”制度,對書評人的獨立性進行審查和監管,爭取早日建立并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
再次,書評行業組織在推進獨立書評人自主聯合、壯大獨立書評人隊伍方面大有可為。書評行業組織是溝通政府與各類書評平臺、書評人的中介組織,一方面可以補政府宏觀調控之不足,對書評平臺建設起到指導、規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各分散書評平臺和書評人之力量,擴大其社會影響力。在美國等出版業發達國家的書評領域,很少看到政府干預的身影,獨立書評機制的運行都是在行業組織的帶動下依靠行業自律得以保障實施的。以美國國家書評家協會(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為例,從開展行業交流為書評提供社會土壤,到設立書評獎項鼓勵閱讀和創作,再到監管書評界輿論動態約束失范現象,都是依靠廣大獨立書評人成立自主聯合組織來解決的[11]。針對當前我國書評工作中存在的“批評弱化”、人情關系嚴重的現狀,書評行業協會應從建立行業標準與職業規范、培養行業人才入手組織專家、學者召開研討會,盡快制定一整套涉及書評創作、評價及監管的行業標準,努力增強協會的輻射力,可嘗試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牽頭,廣泛征集文藝領域工作者、各類媒體及出版企業的意見,早日形成廣大書評工作者和書評平臺普遍認同并遵守的職業規范。同時,書評行業協會要廣泛開展行業交流、推動業界對話與合作,在學習交流、資源共享、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良好的溝通、協調作用。可嘗試在各地定期舉辦書評創作專題培訓班,邀請專職書評人、報刊編輯及其他熱愛書評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討論學習,為培養書評行業后備人才奠定基礎。此外,探索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間書評行業組織也是當前書評工作的突破口之一,2014年11月23日,首屆華文書評人年會在深圳舉行,會議決定將成立全國首個華文書評人聯盟,暫定每年舉辦一次年會,包括一系列論壇活動,以推動業界對話;規定加入該聯盟的書評人須秉持獨立的寫作立場和認真負責的寫作態度,并于2015年舉辦華文書評人大獎,由華文書評人聯盟負責獎項評選并向社會公布評選結果[12]。可以預見,如果該聯盟能夠堅持設立初衷,積極為改進我國書評工作奔走,必將扭轉當前書評界的不良風氣,并推動我國獨立書評人制度的最終建立與完善。
最后,獨立書評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廣大社會公眾的支持與監督。書評的最終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而幾次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均顯示,我國公眾的閱讀狀況不容樂觀,在一個虛假成風、閱讀退化的社會里,書評也將無立足之地,公眾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將為建立獨立書評人制度提供必要的社會環境。同時,公眾監督是完善獨立書評人制度的重要鞭策力量,面對虛假書評、人情書評,廣大公眾應堅決抵制,必要時可“用腳投票”迫使部分書評人、書評媒體糾正失范行為、重返獨立立場。公眾監督的對象主要是書評媒體和書評作者,對于書評作者個人的不當行為可及時向書評媒體或書評行業組織反映,書評媒體經查實后可終止與責任書評人的業務往來,書評行業組織經查實后可取消責任書評人的會員資格,并將其納入“黑名單”。如前述《紐約時報》就實行了嚴格的虛假書評追懲機制,使得書評人極少會為了一兩篇虛假書評而賭上整個職業生涯;對于書評媒體的失范現象可直接向政府管理部門或書評行業組織檢舉,為此,政府管理部門及書評行業組織應設立公眾舉報熱線,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設公眾舉報平臺,對于公眾普遍反映的明顯虛假、人情書評問題,相關行政部門可點名批評、責令整改。通過以上種種措施,社會公眾監督在糾正書評行業不正之風方面的巨大作用必將得到充分發揮,使我國書評工作在陽光下運行、經受得起公眾的檢驗。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機制建設研究”(11AZD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1][3]人民網: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EB/OL].(2014-10-15)[2015-03-23].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 c22219-25842812.html
[2]張麒麟.商業性網絡書評的文化內涵及其知識傳播價值[J].圖書館雜志,2013(11):34-35
[4]伍杰.書評理念與實踐[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78-79
[5]陳麗婉.書評的力量:在于肯定,也在于批評[N/OL].深圳都市報,(2014-11-24)[2015-03-23].http://dtzbd.sznews.com/html/2014-11/24/content_3072012.htm
[6]華夏經緯網.作家哲夫:書評中的批評正在消失 許多批評家墮落[EB/OL].(2014-11-25)[2015-03-23].http://www.huaxia.com/zhwh/ whgc/2014/11/4165327.html
[7]王曉漁.我們的書評觀[J].中國圖書評論,2008(01):4
[8]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152
[9]劉蒙之.美國書評媒體的類型與定位[J].編輯之友,2012(10):125-128
[10]龐貝.書評可當社論做——美國《紐約時報》獨立書評機制的啟示[J].新聞知識,2008(08):49-50
[11]WIKIPEDIA: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EB/OL].[2015-04-21].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Book_Critics_Circle
[12]南都網:全國首個華文書評人聯盟將成立[EB/OL].(2014-11-24)[2015-04-21].http://paper.nandu.com/nis/201411/24/297578. html?c=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