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把穩增長作為當前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提速、轉型加快,質效齊升、壓力不減的特征。初步核算,1-6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498.75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高于一季度1.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3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時隔三年重回兩位數增長,在全省首位度進一步提高。增速較快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信息經濟有效支撐;二是證券交易火爆;三是房地產交易活躍。上半年全市信息經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36.08億元,同比增長21.7%,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3.31億元,同比增長33.9%;5月末,杭州證券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2.48萬億元,同比增長504.9%,占全省比重為34.6%;上半年市區商品住房共成交46178套,成交面積517.3萬平方米,成交均價16235元/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01.0%、104.6%和6.4%。但也要理性地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著宏觀數據向好與微觀壓力不減并存,新經濟動力增強與傳統產業經營困難并存,三大收入趨穩與三大需求不足并存的“三大背離”,局部性風險依然存在,深層次矛盾沒有根本解決,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基礎并不牢固,特別是省委、省政府對杭州市考核的11項指標中,上半年有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技改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等5項指標未完成,全面完成年度目標的壓力巨大。
下半年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將持續發力,重大國家戰略、重大投資工程包、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利好將助推杭州經濟繼續向好。但另一方面,證券市場的走勢難以預測,如果發生大幅震蕩,股市、房市“同頻共振”將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做好下階段的經濟工作,要做到“一保一爭五回升”:即確保經濟不滑出合理增長區間,增長速度不低于8.5%;力爭站穩兩位數增長,從而實現進入GDP萬億元俱樂部的歷史性跨越;力促五項與省考核目標有差距的指標在三季度企穩回升,工業增加值力爭回穩到6.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回穩到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回穩到9%以上,出口回穩到5%,工業技改投資回穩到與去年持平的水平。為此,建議近期重點加大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力度:
繼續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必須摒棄對投資增長的一切雜音非議,確保投資增長不失速。接天線。呼應國家戰略,緊盯國家“7+4”工程包、制造業調整七個方向和消費升級六大領域扎實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對接省政府明確的七大產業,加快推進產業項目;圍繞“兩區建設”,形成具體項目并加以推進。補短板。加大工業技改投資,全面梳理今年總投資1億元以上技改項目,盡快形成投資增量;鼓勵機器換人設備更新改造;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完善。抓重點。著力抓好平臺項目,推進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和其他各類開發區項目;著力抓好“五水共治”項目、地鐵等基礎設施項目、PPP項目。優管理。加強項目前期的研究論證,實行項目“領辦員”制度,加強項目協調。強保障。積極爭取省用地指標的點供,爭取國開行對棚戶區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貸款落地,加強政、企、銀對接。
促進消費升級。打造高端消費。抓緊制定杭州促進消費回流的政策意見,促進高端消費回流。升級旅游消費。實施“互聯網+旅游”的定制式旅游消費模式,完善和豐富基于移動終端旅游服務平臺的功能。穩定住房消費。抓緊研究制定差別化的房地產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統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價格補助和充電設施建設。
支持外貿出口。加大出口支持力度。落實鼓勵外貿出口的獎勵政策,增強出口對產業的帶動能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單一窗口”建設,大力拓展B2C業務,積極發展B2B大額貿易;加大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海外倉和園區建設力度。鼓勵發展服務貿易。提高貿易便利化。
堅定不移推進“一號工程”。推進重點項目實施。深入貫徹落實《杭州市信息經濟智慧應用總體規劃》、《六大中心及智慧應用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前期梳理的600多個“一號工程”項目的推進落實。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積極發展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平臺軟件和應用服務軟件,加快阿里云、華數云、云華三、螢石云等平臺應用;抓好互聯網+文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推廣智能制造。
千方百計確保工業回升企穩。咬定目標不動搖。咬定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8%的目標,逐月下達各區、縣(市)增速目標。全力推進工業項目落地。抓緊抓好產業投資基金運作,積極謀劃引進大、好、新項目。加大對工業技改的支持。抓工業大縣、大鎮、大企。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對10億元以上企業的經營狀況和58個重大工業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專人跟蹤,實施“一對一”精準對接服務。加快“騰籠換鳥”。堅持“騰換”并舉,利用騰出的發展空間,加快小微企業創業園(基地)建設。
繼續發揮服務業拉動作用。推進服務業重點領域再聚焦。按照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產業定位,繼續提升“四中心”產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動向,培育大數據、健康服務業兩個新增長點。制定出臺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優化市級現代服務業重點集聚區管理。培育15家稅收超億元、5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進落實一批服務業項目。
提升招商工作水平。不斷優化招商引資結構。主動適應招商引資新常態,利用好“海峰計劃”、“杭州全球投資峰會”等招商平臺,堅持引智、引資、引才相結合。不斷拓寬招商渠道。做好“以企引企”文章,做精“店小二”式服務,發揮現有大企業好項目的“磁鐵效應”,不斷拓寬、延長、做實產業。
發展“互聯網+鄉土經濟”。繼續培育以農村現代民宿為主的農村經濟新業態。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培育力度。通過互聯網+,推動農村“鄉土產品”打開市場,加速農業生產主體電商化。
推進金融創新“裂變”。大力發展多元資本市場。把發展新型金融業態作為戰略重點,積極打造全國資本市場最開放、最活躍的城市。穩步提高間接融資規模,繼續深化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引導簽約金融機構履行協議。鼓勵金融創新。舍得在金融創新上出臺政策,拿出資金,引進和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發展壯大消費金融、結算金融、金融租賃、金融保理、財務公司等創新型金融。
助力創客放飛“夢想”。推廣“云棲模式”。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制造能力強的制造業企業向創業者開放計算、存儲、數據和生產、研發資源,降低全社會創業門檻和成本。突出人才創新。加大人才新政27條的落實力度,重點扶持海歸創業、浙商二次創業、互聯網創業、大學生創業“四位一體”的創業重點,繼續發揮創業創新“新四軍”的作用。打造創業創新平臺。實施企業研究院、重大技術攻關、重點創新團隊“三位一體”自主創新推進工程,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積極盤活閑置的商業用房、工業廠房、企業庫房、物流設施和家庭住所、租賃房等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和居住條件;支持有條件的商業綜合體打造“創新綜合體”。打造特色小鎮。研究扶持特色小鎮的政策意見,成立特色小鎮發展基金,助力特色小鎮發展,爭取更多的小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
推進國家戰略落地。加快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跨境電子貿易示范區建設。加快32條創新政策落地,抓緊出臺跨境電商產業政策,編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產業發展和布局規劃;建立“網上交易管理”和“公共信用管理”兩個負面清單。加快杭州都市經濟圈建設。繼續加強都市經濟圈交通網絡的互聯互通,推進區域間軌道交通的建設;加快都市經濟圈內公共服務的互聯互通,特別是教育、醫療、公交等方面的一體化;增強杭州對都市經濟圈金融、智慧產業、科技服務、人才服務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峰會項目建設。加快美麗杭州建設。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打造投資融資大平臺。加快組建若干個不同功能的大型市級投融資平臺,發揮大型投融資平臺的作用穩定投資增長。加快PPP項目實施。探索研究將收益穩定的存量項目出售給社會資本,置換出流動資金;善于對項目有效整合,打包實施PPP項目,提升整體收益能力。探索新型投融資方式。加快設立運作杭州城市發展基金,加快建立產業發展基金。深化財政扶持資金管理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資本為主導的政策性引導資金,引入競爭性分配機制,逐步加大間接扶持比重。深化國有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競爭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企業向市場主體轉型。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推進實施“畝產倍增”計劃,堅持新增用地精準投放,對“負面清單”中的項目、重點平臺之外的項目原則上不予新增用地。
深化簡政放權改革。繼續完善“四張清單一張網”,修訂完善《杭州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清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登記制度,推行“五證合一”登記制度,進一步簡化流程。
加快同城化發展進程。推進六城區與蕭山、余杭、富陽的同城化進度,形成“九城區”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推進“西湖藍”建設。認真抓好就業幫扶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力發展民辦醫療機構。積極推進標準化中小學建設,實施重點高校建設計劃,加快民辦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