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陸平 何堅剛 王永鋒
新特征新亮點新問題新舉措
——上半年紹興市經濟運行情況解讀
傅陸平 何堅剛 王永鋒
上半年,紹興經濟呈現企穩回升跡象,不少指標增速加快,居民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GDP增長7.1%,比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七位,比一季度上升3個位次。總體上看,新常態下紹興經濟運行呈現新特征,既有不少新亮點,也面臨一些新問題,需要抓緊落實新舉措,促進新發展。
三次產業穩步回升。農業總體穩定,總產值增長1.4%。工業穩中有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較一季度回升1.7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1.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3%,快于GDP增速2.2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45%,較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
三大需求走勢分化。投資增長11.7%,較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長7.9%,高于全省3.1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長17.4%,高于全省平均9.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2%,低于一季度0.2個百分點。出口明顯下滑,同比下降7.7%,低于一季度5個百分點,但較1-5月回升0.6個百分點,出現回升跡象。
三大收入增速不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7%,較一季度放緩0.7個百分點;但從單月看,4月、5月和6月單月增幅呈現逐月回升態勢。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5.9%,較一季度回升11.5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9.8%,高于全省0.2和0.5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促進增長有新招法。確定重點產業培育發展思路,明確高端紡織、先進裝備制造、綠色化工材料、金屬制品加工、生命健康、文化旅游、信息經濟、現代住建八大重點產業,每個產業建立“八個一”工作體系。調整招商機制,成立內外資兩個招商局,圍繞建鏈、強鏈、補鏈,實施精準招商、重點招商、專業招商、主動招商和優化招商流程“四招一優”。全面啟動省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出臺指導意見,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創機制,力爭3年培育10個省級特色小鎮、30個市級特色小鎮。
結構調整有新推進。從產業結構看,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4%,快于規上工業2.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8.3%提高到30.2%。從投資結構看,技術改造占比達到83.8%,高于全省1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比達到38.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從企業結構看,產值超億元、十億元的工業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25家和5家,工業產值占比達到78.3%和38.7%,高于去年同期1.6和2.2個百分點。
創業創新有新作為。創業創新環境明顯優化,新增私營企業7993家、個體工商戶30493家,分別增長6.5%和56.3%。創業創新資金引進加快,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增長25.7%;回歸引進省外資金139.6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58.2%。創業創新成效顯著,新產品產值增長13.1%,快于工業總產值增速9.1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1%,提高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同比增長3%,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32.5%。
培強扶弱有新成效。強化龍頭企業培育,新增5家上市公司,總數達59家,新三板掛牌公司10家,總數達15家,10家上市公司開展了73.3億元的并購重組。強化困難企業幫扶和風險化解工作,落實“四方聯手、三級聯動、兩手并舉、雙向著力、長短結合”的工作機制,整合成立新的企業幫扶辦,對部分大幅虧損及經營困難的企業開展解困幫扶,設立企業服務員制度,做到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全覆蓋,一批企業風險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改革創新有新舉措。開展簡政放權和“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回頭看”,推進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全面啟動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理規范工作,“中介超市”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建立健全放權松綁的開發區體制機制,落實“授權用章、見章蓋章”的審批機制,實行限時審批答復制。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設立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出臺推廣運用PPP模式的政策意見;繼續大力度招引國資、民資、外資,完成社會融資總量495億元,其中直接融資239.2億元,發行企業債券5只41億元,居全省首位。
優質項目生成問題。重大工業項目投資減少,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比同比減少52項,完成投資同比減少6.1%。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青黃不接,嘉紹大橋、紹諸高速等項目已經竣工,杭紹臺高速、杭紹城際軌道交通等項目形成實物量尚需時日。
企業信心不足問題。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企業虧損額上升34.8%。企業綜合成本明顯上升,規上工業企業應付職工人均薪酬增長9.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2%,已連續42個月處于下降區間。企業家發展實體經濟信心不足,后續投資意愿不強,電力新增申請容量大幅下降28.1%,564家重點工業企業監測結果顯示,69.1%的企業未來三個月無投資計劃。
各類風險防控問題。6月末不良貸款比年初新增25.5億元,不良率比年初上升0.34個百分點;涉貸出險企業和涉貸金額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雖然去年以來防控和化解企業風險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尤其是伴隨不良處置力度不斷加大,6月末不良情況較1-5月稍有好轉,但不良率短期難以明顯改善。
外貿需求疲軟問題。從先行指標看,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在800點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20%;從展會成交看,5月初的廣交會意向成交金額同比下降10.9%;從匯率風險看,人民幣呈現對美元貶值、對其他主流貨幣大幅升值的“結構性”走勢,企業出口收匯風險加大。受此影響,1-6月,出口下降7.7%。
在穩增長防風險上求突破。一是著力擴投資。重點是以謀劃“十三五”三個重大為契機,利用城市建設、招商選資、產業發展、戰略投資者、上市企業、閑置廠房和倒閉企業、擴大再投資、高端人才和團隊招引、資源要素整合、人脈資源等“十方面渠道”生成項目。二是著力促消費。研究制定促進消費的指導意見。利用好信息消費政策和電商專項政策,創建一批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和示范園區,爭創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發揮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政策作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銷售。三是著力穩外貿。堅持完善“商務聯席會議”機制、發揮“大通關”作用、實施出口檢驗“直通放行”、借助“義新歐”擴大陸路出口、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爭取出口退稅“天天退”、融入上海自貿區、爭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爭取創建海關特殊監管區、爭取納入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十措并舉,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四是著力防風險。健全不良處置機制,落實“四方聯手、三級聯動、兩手并舉、雙向著力、長短結合”的企業幫扶機制,制定“幫、保、關、并、轉”分類幫扶方法和“一企一策”解困方案,持續開展打擊惡意逃廢債專項行動,及時妥善化解企業風險。
在調結構促轉型上求突破。一是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機制。實施高端紡織、先進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材料、金屬制品加工、生命健康、文化旅游、信息經濟、現代住建八大重點產業培育提升工程,三季度全面組建“八個一”推進體系。二是優化發展平臺建設機制。扎實推進中心城市“五網一心”建設,不斷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輻射力。實施開發區提檔升級工程,激活開發區動力活力。做好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試點爭取工作和市級特色小鎮培育建設工作,將特色小鎮打造成為經濟增長新高地。三是優化招商選資機制。實質性運轉內、外資招商局。優化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強化區、縣(市)和開發區主體責任。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和越商回歸機制,落實精準招商、重點招商、專業招商、主動招商機制,落實異地越商組團回鄉投資、領頭雁工程等政策。
在推改革強創新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進一批重點改革。落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重點突破14項、繼續深化11項、先行先試10項、超前謀劃5項。分層推進國家級杭州都市經濟圈轉型升級綜合改革、國家級中小城市綜合改革等各類改革試點,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二是加快創新區域融合發展機制。制定實施三區融合系列專項行動計劃,破解制約三區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編制嵊新融合發展試點方案,深化兩地規劃政策銜接、重大設施共建共享、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優勢產業聯動發展。三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三三三”計劃,出臺加快發展眾創空間促進創業創新的實施方案,重點突破機器換人、兩化融合和科技創新試點,以“兩站、三中心”、科創園為重點的創新平臺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團隊、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培育;以“三轉一市”、行業領軍企業以及科技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為重點的創新主體培育等關鍵環節。
在提效率優服務上求突破。一是深化審批服務。籌建政府“云中心”,大力推廣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改革試點,全面推進“零土地”技改項目不再審批制度改革,制定出臺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指導意見,探索實施“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清單”和“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清單”。二是深化要素保障服務。優化土地、用能、排污和信貸等要素資源配置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積極探索政府產業基金市場化運作模式。加速推進民營銀行籌建工作,深化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廣泛開展各類銀企對接活動,緩解企業融資難。三是深化企業服務。全面實施駐企服務員制度,扎實開展新一輪市級部門“一對一”聯系走訪活動。深入開展企業減負“陽光”行動,嚴格執行涉企收費清單,加大利好政策宣傳力度。
此外,還將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繪制好“十三五”紹興發展“新藍圖”。
作者單位:紹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