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江
技術創新和藏智于民
王寧江
從去年達沃斯論壇上總理發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6月國務院文件提出的“大力推進”這一關鍵詞,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的經濟新常態特征之下,舉國上下正激發起產業創新的激情和活力。
從分析影響經濟增長的勞動、資本、效率等三要素看,我國“人口紅利”退減已經成為共識;大規模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但同時邊際效用遞減、資源稟賦支撐不夠、擠出作用加大等消極影響不容忽視;唯有技術創新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有很多好文章可做。在當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改革轉軌的大背景下,技術創新應當承擔起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大局的重擔。新常態下,經濟動力將從人力資源、資本等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經濟基本面已連續保持回升態勢,在眾多專家驚嘆貨幣作用的同時,卻忽視了技術創新的力量。美國經濟本輪復蘇較快,一個重要因素是強大的科技實力以及科技實力背后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正是依靠了技術進步,獲得了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在西方國家資本市場泡沫破滅后,美國提出了制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兩大戰略,資本陸續地從虛擬經濟和房地產領域回流到實體經濟,可以說,美國的社會技術創新基礎和系統、完整的工業體系,守住了美國經濟的全球霸主地位。
就如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演講時說,美國打算成為未來100年內的世界領袖。幾個案例更見端倪,2011年美國取消航天飛機計劃后,美國航天局的解決方案是雇傭私營公司,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頂尖科技,這樣的決策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想象,足見其雄厚的民間創新實力。美國的頁巖氣革命重塑了美國能源格局,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很生氣,如果頁巖氣革命和石油價格波動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話,那么,這次對決不是以往地緣政治的對決而是傳統與創新的對決。還有Google人工智能技術,這些創新都是站在科技最前沿的創新,對于未來生產、生活的改變將是顛覆性的。
從國內來看,對于創新驅動,我們承受的壓力會更大,激發出來的原動力也會更強?!?1世紀經濟報道》提出了“2015,中國‘黑科技’元年”的觀點值得大家期待,深圳的布局更前瞻。但是,對于創新的態度,我們還需要很多轉變:一是管理者思維要變。要有“天使”的心態和“平臺”的理念,“天使”心態就要求管理者對待創新要包容、接納和開放,既要控制風險,也要允許試錯;“平臺”理念要求地方管理者從擅長抓招商引資、項目引進轉為抓綜合平臺建設,更多是的搭建宜居平臺吸引創新者入住。二是企業家思維要變。未來“山寨”、“簡單復制”的土壤只會更加貧瘠,創新絕不只是科技企業的專利,同時,企業還應在生產方式、組織形態上積極改變,以適應創新的需要。三是科研思維要變。中國改革開放30余載,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差距縮小,僅僅依靠跟隨戰術已難以支撐經濟發展的體量,除了基礎理論創新之外,對于大多數研發人員而言,更需要綜合性、交叉性技術的自主創新,以掌握更多的知識產權。
對于浙江的創新發展,我們有人文精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優勢,浙江當實施“以夢想小鎮為平臺、重提小型巨人戰略、鼓勵藏智于民”策略。藏富于民是藏智于民的基礎,藏智于民是藏富于民的發展,但是藏智于民之路會更加艱辛和漫長。從總量來講,浙江民營企業不缺錢,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創新的。創新沒有國界,我們的競爭對手也不在國內。我們要有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鼓勵創新的政策扶持、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同時,也需要有適宜創新的金融環境、“便宜易取、不計成本”的創新資金,比較國內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海外融資市場極低貸款利率之間的反差,我們的起點高了些。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