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寅敏 朱立樹
多維度下看浙江GDP增速
孟寅敏 朱立樹
近日,全國31個省市GDP數據也已陸續出爐,重慶以11%的增速領跑全國,21個地區GDP增速跑贏全國,與一季度相比,除山東、安徽兩地增速與一季度持平,內蒙古、西藏GDP增速低于一季度外,其余各省GDP同比增速均高于一季度。上半年,浙江經濟增長(8.3%)呈現“三個好于”:好于年度目標(7%)、好于去年同期(7.2%)、好于全國(7%)。
——從全國層面看,地區間GDP增速分化特征明顯,浙江作為對外開放度較高的省份,經濟活躍度更高。
東北三省經濟增速仍在低位。從數據上看,2014年GDP增速位列全國倒數的東北三省,2015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依然未見好轉。遼寧省上半年GDP增速僅2.6%,黑龍江和吉林分別為5.1%和6.1%,三省GDP增速都遠低于全國,顯示重工化地區經濟轉型陣痛仍在持續。
長江經濟帶沿線保持活力。中西部地區繼續發揮其優勢,逐步承接東部地區制造業產業轉移,成為新的增長極,尤其是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地區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占全國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5.5%上升到46.6%。重慶和貴州兩地增速均超過了10%,除上海(7%)外,其余地區的增速也均達到8%及以上,遠遠超過了全國水平。浙江(8.3%)作為長江經濟帶中為數不多的外向型經濟省份,經濟活力較強,開放先導地位進一步鞏固。
京津冀協同發展勢頭良好。得益于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推進,上半年,河北經濟出現穩定態勢,GDP增速(6.6%)雖仍未趕上全國平均,但分別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0.4和0.8個百分點。天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9.4%,在全國排在第三位。作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京津冀區域的經濟地位日益凸顯,占全國GDP的10.9%,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
——從沿海省市比較看,金融業帶動下的服務業發展較快,浙江GDP增速是同比提升最快的省份。
服務業穩定作用更強。上半年浙江、上海、山東、江蘇、廣東服務業分別增長11.4%、10.2%、9.2%、8.9%和8.6%,均高于二產增速。股市活躍使得金融服務業高速增長,上半年,上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增長30.1%,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6.7%,首次超過了15%。廣東、浙江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18.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17.9%和17%,江蘇、山東也分別增長15.8%和14.5%。特別是浙江在服務業增速同比加快3個百分點的同時,占比也提高3.8個百分點,較好地彌補了工業放緩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成為沿海省份中GDP增速同比提升最快的省份。
房地產政策效應釋放更快。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政策持續松綁,公積金新政、降息等政策有利刺激,推動整體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但從政策的效果看,對各地房地產市場改善程度不一。上半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大幅增長,分別增長49.6%和48.5%,在沿海省份中回升較快。同期,廣東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長25.5%和31.7%,而上海(12.6%)、江蘇(9.6%)、山東(5.5%)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較為平緩。
——從浙江自身發展看,一系列轉型升級組合拳持續發力,新經濟增長點逐步展現。在全國各地投資基本穩定、消費增長回落、出口不振的大背景下,浙江經濟增速依然保持了去年一季度以來的持續回升態勢,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年來全省上下打出的一系列轉型升級組合拳,倒逼企業加快適應形勢變化,正向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從短期看,深度轉型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服務業大幅領跑一、二產業,上半年增速、占比分別高于二產5.6和4個百分點;傳統產業逐步向新興產業轉型,七大萬億元產業整體穩健提升,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信息經濟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上半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3.2%,網絡零售額增長51.4%,省內居民實現網絡消費增長45.1%。
從中長期看,服務業增速已連續4年高于二產,2014年“三二一”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50%,服務業對經濟、就業拉動作用增強。在當前省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和條件已明顯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服務業發展優勢更加凸顯,經濟增長動力正在以工業拉動為主導向工業、服務業協調拉動轉變。同時,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和轉型升級組合拳等重大戰略舉措仍將支撐經濟增長的基本面,以“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等為載體的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引領作用增強,各項綜合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浙江經濟正在進入“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的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