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耘
巴渝袍哥的別樣人生
——《義字五哥》評介
□文│楊 耘
重慶作家萬啟福新近推出的長篇小說《義字五哥》(重慶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以鮮活的人物形象、清朗的年代敘事,為我們呈現出一段令人感懷、風格獨特的巴渝風情。
波瀾壯闊:袍哥題材的新開拓。不少人對袍哥的認識是朦朧和粗淺的,常不把他們看作“正常人物”,更不會是“正面人物”。在筆者的調查走訪中,一些受訪者甚至談“袍”色變,袍哥被簡單定義為“土匪”。
其實,袍哥作為中國最神秘的民間社團,在1949年之前,其組織脈絡幾乎涵蓋了半個中國,涉及社會的每個角落。這個組織堂奧難窺、“密碼”繁復,《義字五哥》以活躍于長江中上游地區的袍哥為原型,首次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重慶袍哥群體形象。他們在前期多為船幫力幫,后期發衍至商賈,乃至軍、警、憲、特和公務員。袍哥的命運起落各異,但他們亂世不茍且,重壓不沉淪,遇事敢擔當,同情并參與中共領導的革命斗爭,堅決抗日,因而其生命力極有韌性,其人生極有厚度和張力。這些浸潤著巴山渝水靈氣的袍哥們,不斷行走江湖、侵犯他者,又不斷自我救贖、感恩社會。
作品不僅向讀者交代了袍哥文學形象的特質,也寫出了他們的生命意義:在大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中,大起大落,大張大合,大破大立,大俗大雅,他們的人生經歷,乃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奮斗史。作品時空感濃烈,故事奇特,情節曲折,人物的心路歷程始終處在一波又一波的矛盾中,人性的復雜和特定的歷史風貌被表現得入木三分、波瀾壯闊。在小說這個虛擬的世界中,作品呈現了一群人和一個時代的雕塑般的真實。
靜水深流:人物性靈的新發掘。作品敘事的歷史跨度自民國初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作者緊貼主要人物的人生軌跡,再現其生存空間,表達其精神訴求,展示了“男一號”岳桐和他的群體的歷史命運。跑輪船、拜碼頭、走私、內斗、當干部、做農民、在鄉村大有作為、逃亡、恢復名譽、兒孫滿堂……從抗日戰爭至改革開放,以岳桐、金谷為代表的巴渝袍哥一路走來,風雨雞鳴,救贖不止。
筆者覺得全面呈現袍哥群像頗有歷史價值和認識價值。在舊時代,岳桐的袍哥生涯的復雜與地下斗爭的驚險相互糾葛,他穿梭于血與火,踩踏在黑與白,他既是袍哥首領,又是革命的同情者和參與者;他既是足智多謀的江湖大俠,又是玉樹臨風的情場高手;他既是唯利是圖的資格商人,又是為革命事業可以一擲千金的地下黨員家屬和外圍人士;他既是吃喝玩樂的“新派”人物,又是古道熱腸的傳統名士,可謂無限風光。在新社會,這兩種身份發生相悖和疏離,彼時的風光都衍生出此時的無奈與苦澀:曾經的 “紅旗五哥”和袍哥當家人,必然被打入另冊;曾經的風流韻事讓他陷入生活的尷尬;曾經的革命行為因為地下黨某區領導人在“文革”中被打倒而成為不光彩的歷史。作品可貴之處,就在于不斷開掘出在新時代主人公面對榮辱毀譽,其道德出發點依循道義正行,樸素而執拗地堅持行正道做善事,因而能實現人性錘煉和復歸,且得到多元的體現和發展。岳桐的身上,集中體現了稟賦出眾、少年早慧、引領風潮、勇于擔當、善抓機會、終身學習等多種品行,岳桐天才的適應能力和向善的人性追求,這個舊時代的風云人物,在新中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時代,依然可以散發出新的魅力。
大千世界中,曾經的袍哥組織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圈子,但《義字五哥》并未局限于這個圈子的生活,而在時空轉換中傳遞著海量的信息,作者所關懷和關切的,正是一群人和一個時代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充滿堅毅、寬容、體貼和溫暖的感情基調。
(作者單位:重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