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提出打造“無線城市”口號已有數年,近日,南都民調中心、大粵網對廣州公共場所免費WiFi現狀進行了調查,在逾1880名受訪者當中,有91%的受訪者對公共場所免費WiFi現狀表示“很不滿意”,“基本滿意”者占8%,此外,92%的受訪者“不知道”公共場所有免費WiFi。(7月3日《南方都市報》)
近年來,建設無線網絡城市已經成為我國多個城市的新目標,但是“智慧城市”建設顯然需要執政者更多的智慧、關注和探索,否則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終會得到老百姓的“差評”。
誠然,免費WiFi城市的建設在全球尚屬難題,因為它必然要面臨投入成本和用戶體驗的難題。由于沖擊傳統流量業務,在運營商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情況下,必然積極性不高。而網絡的建設需要長期大量的維護資金投入,沒有利潤吸引商家投資,免費公共WiFi的質量就無法保障,那么得到市民“差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君無戲言”,政府既然許出了宏愿,就不能因為前路的一點挫折而輕言放棄,如何讓WiFi長久良好地維持下去,找到用戶需求和建設維護成本的平衡點,找到生存的模式需要政府更多地思考。
僅依賴政府埋單模式,顯然不能長久,可探索多種模式的結合。例如,限時或限內容免費模式,上海就推出了兩小時免費額度,國外也有推出限內容(看視頻等)收費,讓免費的免費,收費的收費,保證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但額外的娛樂需求則需自行負擔。廣告模式利于吸引商家,卻可能損害用戶權益。多種模式探索,讓公共WiFi好看還要好用,方能得到市民“五星好評”。同時,政府還要注重宣傳,在已經設置公共WiFi的場合設立醒目標識,給WiFi網點起名,讓人們一搜索就可準確認出是自家政府的,避免92%的受訪者“不知道”公共場所有免費WiFi的被動“差評”出現。此外,還應鼓勵商家加入到WiFi建設中來,讓市民多一種選擇。
每建一個網點,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還需要鋪設固網光纖、架設電線、后期維修優化等等措施,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投入。這個難題在全世界都尚屬摸索階段,因此,人們應保持“平常心”,給政府多一點時間和期待。無線城市的真正涵義并非“免費無線城市”,而是實現無線網絡的無死角全覆蓋,這包括免費的公共WiFi,同時也包括2G、3G等收費網絡,是實現便利智慧城市的發展服務,而非天上掉餡餅的服務。同水、電、燃氣等基本生活需求一樣,基于公益,政府可負擔生活基本需求部分,但是額外的娛樂需求尚無法得到保障。
建設無線城市是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必然,相關部門要讀懂九成差評背后的民意期待,讓無線能連線,好看更要好用,不能只是一個口號,放置網點就萬事大吉,政績到手,更要關注質量。同時,也要注重安全,網絡都可能有漏洞,如何防范病毒侵犯也是政府關注的重點。(河南 王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