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老男孩》是筷子兄弟2010年推出的一部微電影,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如同《阿凡達》重新啟動了3D電影市場一樣,《老男孩》是互聯網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微電影開山之作,在當年《老男孩》引起的轟動,可以稱為一種文化現象。
《猛龍過江》是李小龍1972年自編自導自演的功夫電影,該片打破全亞洲票房紀錄,讓世界認識了香港電影并為之著迷。在包括筷子兄弟在內的70后、80后觀眾心目中,《猛龍過江》不但是一部藏在記憶深處的電影,更成為不少人少年時期的生存姿態,“到異鄉打出個天下”,鼓舞著無數少男背井離鄉、赤手空拳去闖蕩。
《老男孩》加上《猛龍過江》,組成了筷子兄弟第一部電影長片的名字,其意已經昭然若揭,肖央和王太利這兩個純草根滿懷明星夢來到了紐約,沒想到卻與黑幫糾纏在了一起,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倆,“變身”為兇狠的白虎兄弟,將黑幫打得落花流水……以弱抵強,以搞笑消解沉重,以剛直不阿換來善惡有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中清晰可見以往周星馳電影常見的元素。
但單以周星馳是無法解開筷子兄弟的創作謎團的。在編劇、導演、表演這三個層面,無論怎么看他們都是獨立于國內創作群之外的一個獨立而又充滿個性的存在。追蹤筷子兄弟的首次曝光,會發現他們的首部音樂電影作品《男藝伎回憶錄》,帶有濃厚的日本同性文化色彩。最新作品《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又能看到南北朝鮮歷史與文化對他們的影響,片中那首《小蘋果》的MV,干脆把故事背景設置為韓國,足見筷子兄弟對本土之外流行文化的興趣所在。
好萊塢黑幫電影,邁克爾·杰克遜,這兩個標志性的流行元素,也浸淫到筷子兄弟的創作思維中。由于走紅于網絡時代,他們的語感也一直緊緊依附于互聯網流行文化身上。還沒有發現,有任何從事電影創作的人,能像他們那樣,自由游弋于由各時期、各種流行文化構成的娛樂河流中。他們在《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中所體現出來的悲傷、幽默、勵志、奮斗等等,都是過去一個時代最鮮明的符號,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無需過多用力,他們即可引起眾多人的共鳴。
脫胎于微電影《老男孩》的大電影《老男孩》,自然不會放棄它的既有優勢,校園、青春、音樂、夢想,這些符號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有著無往不利的吸引力,貧困、被歧視、被欺騙、破罐子破摔,這些灰色情節因為角色的夸張與表演的惡搞,竟然沒有一點兒負能量之感,反而因喜劇色彩濃厚具備了優雅的氣質——沒錯,優雅隱藏于這部喜劇片背后,只是,這里的優雅更多指向生活態度的灑脫。
黑幫戲份和動作場面占據了影片大約三分之一的篇幅,這些戲份增強了影片的商業屬性,使得它更值得進入影院一看而非僅僅通過網絡免費觀看。
在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舉行的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上,受同時提名最佳新人導演影響,《老男孩之猛龍過江》與最佳影片擦肩而過,最終肖央獲得最佳新人導演獎,這算是對影片的一種肯定,盡管影片在市場意義上有更大的價值。筷子兄弟和他們的新電影闖入市場,帶有實驗性質,這部電影若獲得票房成功,將會激勵新生代影人在電影創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嘗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