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近百年的繁華歷程。千百年來,無錫不僅在民族工商業、民族音樂、繪畫藝術、經濟理論研究等領域人才噴涌,呈現出巨大的歷史作用,享譽全國,在國學研究方面,這座城市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影響力。
創建于公元1111年的東林書院為北宋理學家楊時講學之所,明朝中后期東林學者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在此聚眾講學,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國學研究重鎮和針砭時弊的輿論中心。
經典誦讀:少年強則國強
2003年以來,東林書院以未成年人傳統文化教育為切入點,發揮資源優勢,整合社會力量,開展“瑯瑯讀書在東林”少兒經典誦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累計開展誦讀活動近2000場次,吸引無錫市萬余名少年兒童積極參與,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瑯瑯讀書在東林”少兒經典誦讀活動創辦已有11年,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嘗試的過程,更是一個堅持的過程,能堅持十年,而且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來參加,主要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針對特點,因材施教。以3至13歲少年兒童為教學對象,以《老子》《論語》《大學》《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為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在濃厚的教學氛圍、反復的吟誦練習中掌握傳統文化知識。二是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根據少年兒童喜新、好動、求知欲強等特點,采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傳統節日詩篇誦讀、古代禮儀模仿復原、文物古跡游學參觀等,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確保活動常辦常新、少兒增長知識。三是成效顯著,廣受好評。以中華傳統國學經典為載體,通過誦經典、學知識、懂禮儀、育素養,促進了少兒全面發展,發揮了無錫市屬文化設施在建設未成年人“第二課堂”中的主陣地作用,受到家長學生歡迎。
目前,東林書院少兒經典誦讀班每周六、日定期開課,每年開展誦讀190余場次。此外,成立“瑯瑯東林”少兒國學文藝團,推動經典誦讀走進學校、社區,擴大誦讀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東林書院少兒經典誦讀活動現已成為無錫未成年人學習民族優秀文化,接受人文精神陶冶,繼承優秀傳統美德的校外課堂和理想樂園。
國學講堂:沐經典恩澤受傳統洗禮
2014年,根據無錫市委主要領導利用好東林書院歷史文化資源的指示精神,東林書院圍繞“三個突出”創設了“東林國學講堂”,突出書院的文化載體,以講授國學為主,傳承傳統文化;突出鮮明主題,堅持弘揚傳承東林精神,以傳統文化中治國理政、廉潔從政、修身養性等為講堂主要內容;突出時代性,發揮文化為現實服務的優良傳統,以黨員干部為對象,以“以史為鑒”為宗旨,講評經史子集等國學經典中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義精髓,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在古圣先賢的經驗教訓中感悟正直做人、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著力打造無錫市黨員干部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課堂”。
今年“東林國學講堂”已舉辦了四期,復旦大學國學社名譽社長、哲學院副院長鄭召利教授主講《國學與人生》,如何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氣節精神中汲取養分、提升境界;人民大學教授、“百家講壇”唐朝系列節目主講人孟憲實主講《以史為鑒——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則讓大家在一代明君的理性執政經驗中感悟到正直做人、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的道理;無錫市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方錫強主講《〈道德經〉中的“處世之道”》用經典指導人生言行;醒獅國學院院長、醒獅國學雜志社主編張雪峰主講《國學解悟人生智慧》更是不知不覺中使人重新認識了自我與他人,這種智慧總是帶給人們后知后覺的領悟。
宋代大儒張載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短短四句,精煉概括出一位儒者的襟懷,開顯出儒者的器識與宏愿,也是古人對于生命存在意義的表達。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多元而包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能領悟其中。講座中,張雪峰為在現代社會生活的我們所普遍面臨的九大困惑,從四個角度做了精彩的人生指引:“儒學入世”即我們要經世濟民自強不息,始終抱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偉大抱負;“西學治世”即要積極改造、借鑒西方先進的民主自然科學,為我所用;“佛學出世”即用佛家慈悲、智慧之心洗滌我們的心靈;“道學世外”即也要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逍遙自在。東林書院道南祠內,近百人聆聽了講座,近百粒智慧的種子在這個六月播撒、抽芽、成長、沉淀。
這個六月也因此讓人回味無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