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北京:你認為2014APEC服裝需要承載什么樣中國文化與氣質?
趙卉洲:在設計之初,我思考了2014年APEC與2001年上海舉辦APEC時,中國的綜合國力與服裝的關系等資料。2001年,中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亟需用一個帶有強烈民族符號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唐裝在當時承載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意境,可以說是展示當年中國社會文化發展和精神面貌的一個窗口。而隨著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和中國服裝品牌、中國設計師資源的快速成長,2014 APEC服裝顯然需要民族元素的國際化手法進行表達,來凸顯本國的氣質和風貌。我認為將民族傳統、本國風范、領袖氣質、東方元素等要素融入一件衣服,用其來承載和傳遞中國的APEC氣質,就必須在服裝設計和元素使用上進行創新,必須將既歷史又現代,既民族又國際,既領袖氣質又百姓風范的氣質用一件衣服去表達。在面料的選用上,考慮到APEC開會期間的氣候,服裝需要既輕薄又保暖,所以其研發了羊毛和真絲的混紡面料;在顏色的選用上,主要以素雅色系為主,如:傳統的藏青、牡丹紅以及淺杏色;在廓形設計上,選用目前最流行的極簡大廓形設計,不僅簡約大氣,且對不同體型的包容性較好;在元素使用上,大量使用蘇繡等傳統工藝來進行細節裝飾;在工藝上,采用手工縫制內線等無縫處理手法。
時尚北京:2014APEC會議后,你認為設計師在產業轉型中的角色會有什么樣的轉變?
趙卉洲:APEC服裝設計當然有政治因素,也是體現民族風范的時候,我們這次強調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一個大國風范的感覺,所以除了有主辦方的心理,更多是站在對方,站在21個經濟體的領導人角度來考慮。在做的過程中,只是把我們對于領導人的理解、我們對于APEC會議精神的理解,包括我們設計師對于當下的這種時尚跟傳統的結合,領導人更親民,更加具備親和力,要大眾、老百姓喜歡,其實我們知道,這個設計,除了高層領導人認可之外,最后需要的還是老百姓的認可。實際領袖風范其實不僅具備國際風范,同時還具備老百姓認可的風范,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最終要回歸的就是,設計師設計的東西最后一定是老百姓喜歡的。
當前,中國的整個時裝產業正處于一個轉型調整期。對于中國的設計師來說,這才是僅僅開始,我們受到關注,我們才有未來,我們才能夠提供更好的品牌服務,更好的設計服務給全國,讓大眾感受到真正設計是服務于生活的,設計師是能夠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我們希望是每個人都能夠具備東方氣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