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珂KK,青年旅美導演,做過記者、攝像、剪輯。2008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攻讀MFA(藝術碩士);2011年以交換生的身份進入紐約電影學院學習FILMMAKING(電影制作)。2012年由他擔任編劇、導演、攝像、剪輯的18分鐘短片《Relationship》獲得第一屆美東華語電影節最佳剪輯獎和第十二屆“半夏的紀念”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微旅行系列短片《一個人》(Trip For One)同時斬獲2014土豆映像節金映像獎,以及2014中國網絡十佳品牌視頻等多項大獎。
作為導演的柯珂,除了對自己的領域十分關注以外,對服裝、設計師、時尚也尤為的關注,在他看來這些元素也是在整個電影的制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柯珂說自己喜歡簡單,對生活如此,對穿著更是如此。他的衣櫥里最常出現的品牌就是CK,因為它的黑白灰,也因為它一貫的極簡風格。“除了CK之外,我的衣櫥里還有一些沒有品牌的服裝,但是它們很舒服,棉麻的,質感很好,也很容易搭配。”
柯珂說因為工作的需要他會特別留意每一季的流行趨勢,“比如INSTAGRAM里我有關注一些國外的時尚類的ID,平時休閑的時候就在那里看一些最新的流行。”除此之外,平時逛街買衣服的時候也會從店外的宣傳海報上面了解到當季最流行的元素。“我覺得反而這種方式會很快,很直接。”
王培沂是柯珂很喜歡的一位設計師,在他看來王培沂的設計是用簡單的元素彰顯一種文化和內斂。“而且他的服裝色彩明快,不復雜,不做作。”除了設計師王培沂,柯珂也對時尚達人劉雯,時尚博主貓力molly比較關注,“劉雯因為是超模,國際時裝秀和時尚活動總能看見她的身影,所以她是行走在時尚的最前沿,但她的風格卻不張揚,不浮夸,我很喜歡這種調調。而貓力molly屬于當下年輕的一類人,關注她也主要是想知道現在的這類年輕個性的人群喜歡的是什么。”
作為70后的柯珂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穿衣的風格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比如說,以前年輕點的時候穿衣服可能還可以嫩點,追個流行,趕個時髦。不過如今年齡大了一些之后反而比較偏向于沉穩內斂的風格,在我看來人到了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這個年齡的風格,不是嗎?”
《時尚北京》:你最常穿著的風格是什么樣的?會挑選什么樣的服飾來搭配這樣的風格?
柯珂:我買了很多CK的T恤,還有牛仔褲,搭配起來很方便,就是簡約卻不失風格的那種。嗯,這個沒什么特定的,看當時的情況咯。
《時尚北京》:你一般會只遵循一種著裝風格,還是會選擇不同的著裝風格?為什么?
柯珂:就一種吧,簡單點比較好,至于說為什么呢,很簡單怕麻煩啊。
《時尚北京》:你的心態的變化會對時裝的風格有影響嗎?有過表現最明顯的時期嗎?
柯珂:有,當你覺得自己的作品被認可,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你會覺得你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風格了。而如果有一段時間,你沒有什么新片子,或是沒有拍到你認為有價值有成就感的東西,那段時間,就可能穿著很隨意了。
《時尚北京》:有沒有最想嘗試改變的風格?為什么想去嘗試這種風格?
柯珂:有想要嘗試很MAN的男裝風格,但是我真的不合適,唉!
與大部分人相比,生活中的柯珂還是比較喜歡追尋一貫的簡單風格,“因為基本上我永遠都是在工作,在家是工作,外出也是工作。感覺自己永遠在拍片、做前期、后期。對我個人而言我比較追求安靜的工作,簡單的家庭生活。”工作之余的柯珂喜歡看電影,他覺得沉浸在別人的故事中,仿佛那也是自己的人生。但他把這種所謂的“消遣”也當作是一種學習,學習其他導演的拍攝技巧和方式。除了看電影、看書,彈吉他也是柯珂喜愛的休閑方式,“但是目前來看,這些只能是一種奢望了,因為不工作的時候太少太少了。唉……”
雖然柯珂工作很忙,但他還是會“忙里偷閑”的給自己安排健身的時間,因為好身體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保證。“如果實在沒有健身的時間,我就選擇跑步。其實有的人總是想健身,但總說沒時間。在我看來即使工作在忙,如果你想做一件事,總能擠出時間。所以我把健身列為我生活休閑的一項重大計劃。”
《時尚北京》:你為什么會選擇導演這個職業?
柯珂:在我看來電影是屬于導演的藝術,在這個位置上,可以做自己的東西。
《時尚北京》:你怎樣看待導演這個職業?
柯珂:在沒成為導演之前,我覺得這是一個遙不可及,充滿著神秘的工作。當進入這個行業后我發現這絕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職業,即使做導演很多年,還是覺得這條路很長很長,永無止境。
《時尚北京》:希望成為什么樣的導演?
柯珂:我想成為拍科幻片的商業導演。
《時尚北京》:你覺得自己的成就感來自何處?
柯珂:來自于自己對自己作品的肯定。
《時尚北京》:如果可以有選擇的機會,你會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
柯珂:做導演太早了,應該先去學幾年表演,現在沒這個時間了。不過還好,我之前做過攝像和剪輯,也算是導演必備功課。
《時尚北京》:近期的一些工作安排和計劃?
柯珂:《一人行》在2015年有更多的拍攝。同時會推出新的旅游類型短片,主要拍攝地將會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