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健
在當下的高中教育教學中,分課教學帶來的影響就是學生學科知識碎片化的現象很嚴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出學科滲透、文理互融的思想,以至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可行的新路,將是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的責任所在。如果我們在挖掘語文學科深度的同時,試著拓寬一下語文學科的廣度,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多學科的融合,這必將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思維和語言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而語文課有著發展思維能力的廣闊空間。只有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語言訓練,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又是智力發展的核心因素,因而,在眾多的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中,思維訓練應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諧結合,語言和思維能力得到共同發展。教師的語文教學工作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學科內的知識融合,而可以大膽的借用數學、化學、物理等理性思維學科的方式方法,形成多學科的融合。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語文學科教育不同于其他理性思維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理性思維學科在知識之間具有嚴密的系統化和序列化特點。語文學科似乎沒有系統的知識結構。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語文學科在知識和能力上也具有系統化的特點。如果我們將語文比作成一棵樹,那么可以將語文知識歸納為聽、說、讀、寫四大枝。如在“寫”這個大枝上,又可以分成中心、題材、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五個小枝;而在“表達方式”這一小枝上還分成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五枝;“描寫”這枝上又分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等丫枝;“人物描寫”又分成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通過這種方法,完全能把表面雜亂的語文知識系統化。由此,對于語文學科的知識結構,我們也可以通過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條理連接等方法進行整理。通過分析比較,可以認識各種知識的共性和個性;通過分類歸納,可以將相同性質的知識歸在一起,分成幾大類別;通過條理連接,可以將各類知識加以排列,找出線索,理清脈絡,按各種不同關系結成語文學科的知識網絡。
在東方文化中,文學和美術歷來就緊密相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詩就被認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那么,今天的語文學科又可以向美術學科學些什么呢?教材中有些課文給了學生無盡的想象空間,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補情節或續寫故事,借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語文詩歌教學中融入美術,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平淡的語言描述化為形象生動的圖形,學生在這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和想象能力。教材中的插圖除了畫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還包含著深刻的“弦外音”。或根據授課內容邊講邊作一些簡筆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畫的直觀性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如看圖說話、作文、編故事時可以應用。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對于凈化孩子的心靈,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的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愛因斯坦就是在音樂中發展了自己的理想和夢想。羅曼·羅蘭也是在音樂的海洋中發展了他的思維,獲取了創作的源泉。語文學科可以向音樂學科學習“情緒感染教學法”,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采用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渲染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利用音樂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們留意我們的語文教科書,就會發現,我們的教科書的內容跟以前相比,在題材的選編上,涵蓋的范圍和內容更加廣泛和豐富,并且不再僅僅局限在歷史文化等方面,而是擴展到了飲食,生物科技,民俗民風,建筑等各個方面,其范圍包括生活常識,人文地理和科普知識等方方面面。例如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一些篇目《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飛向太空的航程》《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動物游戲之謎》《宇宙的邊疆》《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中國建筑的特征》《作為生物的社會》《宇宙的未來》,從這些課文可以看出,各學科之間大融合的趨勢已經開始,并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學科大融合的趨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或者說是綜合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智力和精力的限制,人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的知識。但是,不精通不代表不了解和不知道。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充分備課,不僅要吃透課文中有關的語言點和知識點,還要更進一步地了解這篇課文的相關知識和背景材料,特別是當它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時。我們既要借助其他學科的優勢,拓寬語文教育教學的豐富性,也要堅持語文學科的長處,保持語文教育教學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