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倩
討論環節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預先設計和組織好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師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探討啟發,共同尋得真知和各種思維的發展。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加強討論環節,教師在討論環節中做好指導的角色,是很好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能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形式提高自我能力。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討論環節,重要性體現在哪里呢?
語文是一門集語文、文化、藝術與一體的學科,其教學內容之豐富讓每一次咬文爵字都耐人尋味。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就某一重要內容進行討論,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課堂討論環節中強調合作學習,有利于討論的順利進行,能保證學生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形成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在經過個人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活動,在與他人討論的過程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吸取他人優點,并從中學會協作和分享,增強班級凝聚力。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細節教學時,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
1.文中對賈母描述并不多,但其性格特征已大致展現出來了,請問,她在賈府占有什么地位呢?
2.對于王熙鳳,賈母認為其“辣子”性格,體現在哪里?試從聲音、體態、衣著、語言等方面分析,相比之下,林黛玉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3.請對寶玉在賈府中對各位女性的態度作出評價。
4.課文寫了25次“笑”,6次“哭”,你從中讀出了那些人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以上問題細節較多,學生單獨完成任務繁重而且效率低下,而小組內的分工合作便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在小組討論后的資源整合中的得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語文學科很多內容是開放式的,但傳統的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方式讓語文學科成為無源之水,學生常在教師的“權威答案”中獲取知識。新課改提倡學生要大膽質疑,發展自身的探索和創新能力。學生在高中階段思想水平會出現較大差異。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這個時期的特點,引導他們對同一問題進行討論,提出不同的見解,組內成員的不同思考方式會促使頭腦風暴的產生,從而使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例如在學完《孔雀東南飛》一課后,學生都被帶進“焦劉雙雙殉情”的悲傷情緒,認為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實在痛苦。但是,有一位學生卻站起來說:“我并不認為要為他們的不幸感到悲哀,造成最終的結果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焦仲卿不夠堅定,不敢反抗他母親所致,作者的本意不應僅僅教給我們悲傷的情緒,而是告訴我們當時制度的不公,更多的是我們要為自己認為對的事作些堅持、做點犧牲,結果也是會不同的。”這一句話似乎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同學們紛紛討論如果怎么怎么樣,結果就會怎么樣,期間也有同學反駁說當時的社會情況根本就不允許那么多假設條件的成立……同學們討論得十分熱烈,加入了他們的討論,連筆者也感覺到要對這篇課文重新定義。奠定基礎。
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討論環節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科學安排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在討論中發展各種思維,敢于質疑權威,探索新知識,更要學會在討論過程中學習他人優點,培養團隊精神,為更好地進入大學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是新語文課程提倡的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旨在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再逐步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慢慢與大學的教學方式接軌。高中學生努力學習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考上心儀的大學。但是很多優秀生習慣了高中老師“規定學習計劃”的教學方式,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強,以致于不適應十分寬松的大學學習環境,難以在短時間內與大學的教學模式磨合;另一方面,高中階段學習能力不夠強的學生往往自制力也相對較低,來到大學這樣寬松的學習環境更是讓他們不能自我約束、不能有計劃有效率地進行大學知識的學習。
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加強討論環節,讓學生通過團隊討論、自我思考等行為獲取信息,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