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先
在高中議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很多學生作文無法做到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內容上顯得特別空洞,有時只是提出一個簡短的論點,卻不能展開描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合理取舍、靈活運用。
議論文寫作主要是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根據觀點進行論證,因此文章的關鍵在于論述。但是特別多的高中生在寫議論文時,以寫散文的形式進行抒情記事,同時在使用的語言上也是不倫不類,導致文體不清,缺乏議論性,這直接體現了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邏輯推理能力的弱化。
因為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致使學生在寫作時舉的例子都是關于愛迪生、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眾人熟知的事件。有的學生甚至連這樣的例子都舉不出來。同時,由于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沒有聯系學生生活現狀來選題,忽視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得學生在寫作時不知道應該寫什么。除此之外,即便學生有了較好的論據,但是在寫議論文時仍然套用傳統格式,不知變通。通常是先寫論據,然后舉例論證,但是不太注重對于論點論據的銜接,使文章顯得特別生硬,這也是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欠缺的一個主要方面。
有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能從文章全局出發、把握主旨以及布局段落。很多學生因為不清楚寫作要求從而跑題,也有的學生在寫作前,沒有進行構思,而是直接動筆,想什么寫什么,跳躍性大,當想起較好的論點論據時已經無法對文章再進行更改。這表明了一些學生在文章整體邏輯推理能力上的不足。
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增設關于邏輯推理學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一些最基本的邏輯理論及應用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敢于懷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幫助學生學會對各種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合理的推理,進而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不僅要利用好現有的課本資源,同時也要從學生的生活情感出發,帶領學生了解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收集更多更貼近社會現實的資料,然后才能讓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勤于思、敏于行”。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進養老院、孤兒院,或者引導學生做一些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方面的調查實踐,從而使學生了解社會現狀,并且針對這些現狀發表自己的見解、感悟和體會。通過這種現實的體驗,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才能被充分激發出來,學生在寫作時才可以做到合理運用,使得文章有理有據,內容有血有肉。
學生議論文寫作時所需要的素材來自于平時的積累,這就要求學生要擴大自己的閱讀量,而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寫作時的合理運用意識,則需要學生在擴大閱讀面的基礎上,多進行獨立性的思考。首先,學生在利用現有資源的同時,可以適量閱讀一些名著作品,學習別人的文章構思思路以及邏輯推理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再加上學生平時的反復訓練,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要讓學生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不要刻意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套路并讓學生去模仿,或強迫學生去寫議論文,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便大同小異,沒有什么新意可言,并且使學生邏輯思維僵化。因此,要學會將學生自主思考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在傳統的教師單向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批改、評價文章,然后老師再進行總結性的講評。同學之間互相批改文章,可以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指出存在的問題,分享不同的觀點,這種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通過發現別人存在的錯誤來找出自己的問題,避免同樣錯誤的發生。在批改別人的文章時,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找出一些錯誤的句型及錯別字,交流一些自己的論據、邏輯表達手法和推理過程,進而實現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