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蓉 西安工業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32
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文/王蓉 西安工業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32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正在日益惡化,霧霾、沙暴等天氣狀況頻發,在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生活的同時,對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的建設也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加強對生態文明的建設,構建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從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社會經濟的綠色化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結構較為復雜的系統,各個子系統科學地組合,得到最優化的系統整體效應。在這一指標體系當中,對于生態文明社會的本質,應當通過其中某一個側面進行反映。融合所有的指標,能夠對一個區域生態文明社會的建設與發展進程,以及整體發展情況等內容,從各個不同的側面進行系統、全面的反映。
在當前社會中,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正在日益嚴重。氣溫上升導致的冰川融化,帶動了海平面的升高,甚至對一些海拔較低的國家的生存產生了嚴重威脅。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各種由動物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得到了綿延和滋生的空間。不同物種的變化速度加快,物種的生存互動范圍不斷遷徙,從而造成了生物鏈的紊亂。對此,各個國家都在不斷的尋找解決和處理方案,謀求更大的合作。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其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往往都是全球性的,因此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幸免。對此,發達國家應當承擔起國際和歷史責任,對于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排放量,應當率先進行降低,同時積極的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的援助。而發展中國家也應當在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排放。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發展經濟的任務較重,但是,為了能夠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也應當積極的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能源結構的優化、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并通過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對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加以完善,應當積極構建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在評價過程中,注意采取因地制宜的合理方式,對一個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系統、完整的體現,從而真實的反映出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情況。
(一)環境質量狀況評價
采用生態環境質量指數方法,可對生態環境質量狀況進行評價。生態環境質量指的是生態環境的優劣程度。基于生態學的理念,在時間、空間的特定范圍內,通過生態系統,將環境對人類生存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反映和體現。結合人類社會的實際要求,評價生態環境的性質及其變化狀態。對于指標體系的選擇,應當注重其易于操作性,同時利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被考察地區生態環境的特征及情況進行真實、準確的反映,從而對生態環境的時空分布規律進行分析。采用合理的生態環境質量指數計算方法,對相關的數據進行計算,最終實現對被評價地區的綜合評測。
(二)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的解釋
在評價體系的構建中,可以包含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生態人居系統建設、生態保障系統建設、廉政高效系統建設、生態安全系統建設、生態經濟系統建設等多種指標。而對于這些評價指標,其具體的解釋分別為財政收入的人均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耗能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耗水量、城市回用水綜合利用量占城市用水總量的比例、轄區清潔能源使用量與終端能源消費總量之比、一年降水酸度的平均值、反映隨經濟發展造成環境污染程度的指標、反映隨經濟發展造成環境污染程度的指標、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城市建成區內認證點位每日空氣污染指數、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理率、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比例、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利用手壓井和自來水廠形式取得飲用水、體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城市和鄉鎮常住人口平均居住面積、平均一生繼續生存的年數、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不平均分配收入占比、百戶家庭電話擁有量和百戶家庭電腦擁有量、科技進步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用生態法安葬占總安葬的比例。
(三)保障措施
在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當中,為了對其進行有效的保障,應當統一思想,提高指標任務的執行力度,通過各類培訓和學習的組織,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對于目標的考評機制,應當進行充分的組織和保障,對于相應的統籌和領導力度,應當加大力度,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協調、檢查和監督[4]。在體系構建過程中,應當對保障機制的投入加大力度,對建設和投入的項目加以明確。對于監測能力與指標認定能力,應當進行有效的強化,從而使其能夠及時的解決相應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當中,充分的融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對細節方面的問題加以重視。此外,對于監督和檢查的力度,應當進行強化和提高,從而確保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有效的完成既定目標,達到社會經濟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結論:在當前社會中,經濟發展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發展目標。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大多數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有些經濟發展活動甚至是以破壞環境和放棄生態為帶價的。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的增長,但是對于長期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對此,應當積極構建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從而使其在社會經濟的發揮在那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1]趙芳.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0.
[2]何天祥,廖杰,魏曉.城市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地理,2011,11:1897-1900+1879.
[3]曹蕾.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建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4]于秀琴,張欣宜,鄭丹丹.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3,03:14-21.
王蓉 漢族 女 1986年生 工作單位是西安工業大學 研究方向是市政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