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索雯雯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100083
體驗型書店吸引力評價
——以北京“單向空間”書店為例
文/索雯雯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100083
近年來,實體書店在網絡書店的沖擊下尋求轉型,體驗型書店是其一大出路,它常和咖啡廳、沙龍等結合成為體驗型服務的一部分。調研以體驗型書店為對象,通過文獻篩選及50份問卷提取體驗型書店吸引力的影響因子;在北京“單向空間”書店中進行因子的具體描述,并發放50份問卷以確定各因子權重;最后發放200份普查問卷,以確定各因子對體驗型書店吸引力的具體影響。結論確定體驗型書店吸引力的14個影響因子,并歸納為區位特征、基本要素、視覺效果、人群影響和多元體驗5個主因子。且體驗型書店吸引力的提高需注意多種因子的同步構建,其中提升服務質量與多種功能的復合是最重要的。
體驗型書店;吸引力;影響因子;單向空間
1.1 體驗型書店發展中的疑惑
隨著當今社會網絡文化的迅速傳播,實體書店運營遭受了巨大的沖擊[1]。在尋求實體書店突破的過程中,發展出多種實體書店形式,其中體驗型書店以其新穎性、可行性脫穎而出,成為實體書店發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體驗型書店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缺乏深入研究,導致如今的體驗型書店吸引力不足。
那如何增強體驗型書店的吸引力?
因此,我們選取了北京市體驗型書店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希望通過研究實現以下目的:
(1)根據調研方法的綜合,提取體驗型書店影響因子,并通過實例驗證影響因子的提取及其在書店中的應用與改進方向。
(2)為進一步確定影響因子對書店吸引力的作用,通過普查提出影響因子的權重并進行應用分析。
1.2 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的對象為體驗型書店,其理念源自體驗型消費。體驗型消費中指出,體驗不是一種客觀的經濟產品,更不是由企業創造和提供的產品[2]。而是指消費者為了獲得某種消費情緒,親身去特定的消費環境中進行消費的行為產品 。
體驗消費對象包括體驗型自然景觀、體驗型人文景觀、體驗型主題項目活動等8大類型。其中體驗型書店正是體驗型主題項目活動中的一種。體驗型書店中體驗的不僅是書,還是一種閱讀環境、生活方式的體驗,書只是引子,體驗的是人與書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商業藝術與自然的關系。
2.1 從既往文獻提取
根據既有的研究,查詢知網上與體驗型書店相關的所有文獻[5-23],總結出24個與體驗型書店相關的影響因子。分別為空間高寬比、材質、創意、燈光、氛圍、風水、服務員、工藝品、功能、面積、建筑質量、經營者、可達性、可識別性、歷史、品牌、其他消費者、書籍、香味、音樂、營業時間、周邊用地、裝飾風格、面積。
這24個影響因子在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分別從1次至12次不等,由于因子次數是知網所有書店相關文獻的總結,具有一定參考性。因此根據影響因子的出現次數對它們進行與書店之間相關性的篩選。
篩選在文獻中出現次數3次以上(含3次)的影響因子,作為與書店相關性強的影響因子。最終篩選出13個影響因子:材質、燈光、服務員、工藝品、功能、面積、經營者、可達性、可識別性、品牌、書籍、周邊用地與裝飾風格。
2.2 主因子提取
綜合文獻與問卷得到14個影響因子:可達性、周邊用地、可識別性、品牌、面積、裝飾風格、材質、燈光、服務員、經營者、其他消費者、功能、書籍與工藝品。
通過主因子提取法,對14個影響因子進行分析,得到5個主因子。主因子一的荷載排序為可達性、周邊用地、可識別性,可歸納為區位特征因子;主因子二的荷載排序為品牌、面積,可歸納為基本要素因子;主因子三的荷載排序為材質、裝飾風格、燈光,可歸納為視覺效果因子;主因子四的荷載排序為服務員、經營者、其他消費者,可歸納為人群影響因子;主因子五的荷載排序為功能、書籍、工藝品,可歸納為多元體驗因子。
3.1 “單向空間”書店概況
基于初次調研的結果,選擇了最具有體驗型書店代表性的大悅城“單向空間”書店作為調研對象。從2005到2015年,“單向空間”書店輻射的領域已經不僅僅是書店,還包括沙龍活動、美食、飲食文化、線上音頻節目等。
北京朝陽大悅城位于四環與五環之間,鄰近青年路和朝陽北路,緊鄰地鐵六號線青年路站。
“單向空間”書店位于北京朝陽大悅城五層北側的“悅界”街區內,占地300m2。
“單向空間”書店所處的“悅界”街區,正是一個體驗型主題化街區,它不僅是購物的場所,還是消費者能夠直接參與,進行休閑社交的空間。因此區內設計大量公共空間,包括店內與店前空間。“單向空間”書店也不例外,消費者可在內外空間內進行休息、交流、講座與閱讀。
3.2 影響因子在“單向空間”書店中的表現
區位特征因子中,“單向空間”書店可達性較強,它鄰近城市主干道,緊鄰城市地鐵站,方便到達。關于周邊用地因子,“單向空間”書店位于朝陽大悅城五層“悅界”內,與其他31個別具特色的品牌商戶業態組合混搭,共同營造一個不只是釋放購物需求的地方,更是一個兼具主題、話題和人文關懷的生活空間。可識別性因子主要為“單向空間”書店的入門空間及其招牌,它主要有兩個入門空間,分別位于店面兩側,招牌與店面融合度高。
基本要素因子中,品牌正是“單向空間”書店獨特之處,它是北京的文化地標,由單談(沙龍品牌)、單讀(出版物)、單廚(餐飲品牌)、單選(原創設計品牌)組成,已具有自己的品牌體系。
視覺效果因子中,“單向空間”書店主要以木色為主,風格簡約。書架、桌椅、格柵等均為木質,臨窗座椅材質為布藝,燈光為暖色,給人以親和感。
人群影響因子中,“單向空間”書店的設計元素能讓消費者對經營者的品味有一定了解。服務員對于消費者有足夠耐心,并有能力解決一定的問題。消費者大體分為購書人群、看書人群以及聽取講座人群,他們可在“單向空間”書店中形成空間上的集聚,從而產生志同道合的感情(圖9)。
[1]李桂君,王楚.北京市實體書店的分布現狀與存在的問題[J].出版發行研究,2011,(08):16-19
[2]葛魯嘉.對心理學研究中環境的理解[J].人文雜志,2007 ,(5):39-43
[3]郭增利.商業地產沒有白銀時代[J].中國房地產業,20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