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義翠

北京新機場的開工建設可以說是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區的一件大事。總投資約800億元的新機場不僅是一項大工程,更是拉動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的一匹馬車。新機場的選址出于什么考慮?其建設將有怎樣的輻射作用?關于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新機場建設指揮部,他們對北京新機場建設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細回答。
《祖國》:從籌劃到國家發改委批復,到最終開工建設用了20年時間,20年間,北京新機場的選址幾經變遷,從張家灣、龐各莊到河北廊坊地區的舊州、曹家務、河西營和天津武清的太子務,到最終選在大興區榆垡鎮,有哪些方面的因素考慮?
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北京新機場選址工作始于1993年。2003年經國務院審議通過,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首都機場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明確提出:盡早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選址論證工作。2006年民航局啟動了北京新機場選址論證工作。2008年《北京新機場選址報告》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會的評審。2010年民航局開始《北京新機場預可研報告》編制工作。2012年1月《北京新機場預可研報告》編制完成,上報國家審批。2012年4月國家發改委委托相關方面組織了專家評審,隨后又進行了多次專題會議,對《北京新機場預可研報告》進行評審,于2012年9月向國家發改委提交評審報告。2012年10月“有關建設北京新機場的請示報告”上報至國務院。2012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
經過多年的深入論證、比較分析,到項目立項階段,意見已集中到北京南各莊與河北彭村兩個備選場址。在立項階段,針對這兩個備選場址,通過凈空、空域、地形地質、交通和公用設施配套條件以及征地拆遷、環境噪聲影響等多方面的比較分析,南各莊優于其他所有場址。后確定南各莊場址作為推薦場址,并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同意。
南各莊場址位于永定河北岸,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直線距離天安門46公里、首都機場67公里、天津機場85公里、河北石家莊機場197公里。
《祖國》:國家發改委表示,為促進北京南北城區均衡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更好地服務全國對外開放,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您認為,新機場的建設,將給京津冀地區帶來怎樣的輻射作用?
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國家發改委對北京新機場可研報告的《批復》明確:為滿足北京地區航空運輸需求,增強我國民航競爭力,促進北京南北城區均衡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好地服務全國對外開放,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
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新機場處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間的中心位置,是京津冀地區規劃發展重點的疊加區和銜接區,依托新機場發展臨空經濟,有利于發揮產業集聚作用,利用好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引導北京部分交通物流、教育培訓、商貿市場等服務功能向外疏解轉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新機場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重大舉措。工程建成后,不僅能夠緩解首都機場容量飽和的運行壓力,滿足北京及周邊地區航空運輸快速增長的迫切需要,提升我國民航業的國際競爭力,并將積極促進北京世界城市建設、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
《祖國》:按照國際慣例,“一市兩場”一般情況下都是距離城市近的機場主要是國內航線兼顧國際;距離城市遠的機場是主營國際航線兼顧國內航線。北京新機場的定位有沒有考慮這些?客運、貨運等,新機場與首都國際機場將如何做到分工與合作?
新機場建設指揮部:2012年12月2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的批復》明確:北京新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其原則為:“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新機場的市場定位是,實施北京雙樞紐戰略,統籌考慮兩機場的航班時刻資源、航線航權資源的配置,航空聯盟的網絡構建,采取與首都機場差異化的市場定位。更多地滿足增量需求,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地區,積極發展低成本航空,帶動臨空經濟區發展。
北京新機場建成后,將在空管運行、跑道構型、航站樓設計、綠色環保、綜合交通、功能流程等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將更好地滿足北京和周邊地區航空運輸需求,增強我國民航競爭力,并通過發展臨空產業和航空經濟,集聚高端產業,促進北京南北城區均衡發展,助力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亮點,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新機遇,為國家戰略轉型提供支撐。
《祖國》:相比于首都機場,新機場在旅客吞吐量、跑道設計和綜合交通網絡上,分別有哪些創新或優勢能提高服務質量?在新機場建成后,對緩解首都空域擁堵將起到哪些作用?
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北京新機場本期工程按2025年客流量7200萬人次、貨郵量200萬噸、飛行起降量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飛行區為4F等級,主要建設機場、空管、供油及航空公司基地等工程,其中,機場工程總投資799.8億元,新建4條跑道、7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和各類保障設施。項目工期5年。
在跑道設計上,新機場本期建設的4條跑道采用三縱一橫“全向型”構型,這在國內尚屬首次。這種跑道構型適合京津地區的空中運行特點,為空管運行提供了多種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區緊張的空域資源,減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時間,有利于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并減少了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
在綜合交通發展上,在綜合交通方面,打造以新機場為核心的“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干網絡,將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多種交通方式整合,以大容量公共交通為主導,形成具有強大區域輻射能力的地面綜合交通體系。具體是:南北向建設一條快速軌道、一條鐵路客運專線、三條高速公路,東西向建設一條機場北線高速、一條城際鐵路。新機場軌道專線可直達北京市中心區域并與城市軌道網絡多點銜接;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可在2小時內實現與周邊主要城市的連接;高速鐵路接入新機場為開展空鐵聯運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新機場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
新聞鏈接
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成立
2010年12月23日,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正式獲批成立。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劉彥斌出席成立大會并作重要講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亞波代表指揮部領導班子在會上表態。
會議宣讀了民航局《關于成立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的批復》。該《批復》同意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成立,并設立相應的領導班子和臨時黨委,任命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董志毅為總指揮,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亞波為執行指揮長。
會上,劉彥斌對指揮部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姚亞波代表指揮部領導班子在會上表態,對民航局黨組和集團公司的信任表示感謝。他同時深感北京新機場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表示將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T3精神,開拓進取,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北京新機場的建設當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嚴格要求,做好表率,帶領指揮部同仁克服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絕不退縮,堅決打贏集團公司的第四場硬仗,實現“助力世界城市建設,打造全球空港旗艦”的宏偉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