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簡介 】
楊承軍,二炮司令部軍研部研究員,教授,軍事運籌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全軍軍事學學科評議專家,全軍裝備理論專家,《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終審專家;二炮導彈專家,核戰略專家,核軍控專家,軍事理論專家,二炮軍史專家。多次應邀為國家和軍隊首長機關提供相關咨詢。
城市是國家組成中最重要的細胞,是一個國家、一個省區或一個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和樞紐,這里各級機構集中,人口稠密,構成多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或地區的先進程度及發展現狀。
城市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我國社會現狀,雖然穩定和發展是我國當前社會的基本形態,但在城市安全領域,不和諧、不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并呈現發展趨勢,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當前國際社會及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的現狀分析
在大中城市中,一旦發生重大危機事件或社會騷亂等惡性案件,都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惡劣影響,這就使得城市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格外尖銳。
其中,危及國際社會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一再發生。最近發生的巴黎一雜志社遭恐怖襲擊事件,連續發生的馬航、亞航空難事件,都一再震驚著世界。
同時,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現狀也不容樂觀。當前,在我國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存在著諸多不安全的因素,突出表現在政治體制、官員廉政、收入分配、勞資關系、貧富差別、地區與行業差距、農業生產、人口流動與就業、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社會心理、人倫道德、交通安全等多領域和多個問題上。我認為,當前影響我國城市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城市居民貧富懸殊距離拉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經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使不少人通過多種方式走向了致富之路,其中也不乏一些城市居民通過鉆政策空子、打擦邊球之舉,甚至利用一些企業事業改制之機,將國有資產、集體資產據為己有,形成了鮮明的貧富差別,這樣的現實,也在很多的城市居民心理上造成了當今的“仇富”心理。
二是城市一些官員存在貪污腐敗問題。部分官員貪污受賄巨額財產,大搞任人唯親的用人路線,以及貪污腐敗、作風不正等問題制約不力,使得部分城市官員已經失信于民,導致社會出現了“仇官”的社會現象。黨的十八大后這種情況雖然得到了遏制,但是滋生腐敗的機制和土壤并沒有得到消除。
三是人為事故引發的安全問題。由于城市對生活需求相關的產業布局集中且人們對其的依賴性大,人為事故很容易引發社會慌亂,直接影響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
四是恐怖分裂勢力活動猖獗。打、砸、搶、燒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還多次出現自殺式炸彈爆炸襲擊、在公共場所引爆汽車炸彈或人肉炸彈等。國內“東突獨”“藏獨”“民運”等分裂勢力與國際上的敵對勢力相互勾結,策劃了多種破壞活動,一些城市重要目標已成為他們破壞的重點,對我國國家安全和城市安全都帶來了嚴重損害。
五是各類刑事破壞活動引起的公共安全事件。主要表現在投毒、爆炸、搶劫、綁架、間諜、敵特等社會治安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及有國際背景的政治事件等。
六是邪教組織披著種種合法外衣大搞破壞活動。分布在境內外的“法輪功”等多個邪教組織,經常組織各種反政府活動,通過散發傳單、發送反動郵件、打匿名電話、靜坐示威、甚至自焚等方式,竭力蠱惑人心,力圖造成城市社會秩序混亂。
七是自然災害或帶來的連鎖反應所導致的安全問題。如地質性災害主要是地震、火山爆發、斷層滑坡、地面塌陷、海嘯、泥石流等;氣候性災害主要是風災、雪災、洪災、雷擊等;連鎖反應性災害主要是橋梁坍塌、交通中斷、停電停水等直接影響居民生活的事件,這樣的情況很難預防,但對城市的正常秩序往往會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造成我國城市公共安全不安定的主要動因分析
造成當前我國城市公共安全問題的原因很多,有機制方面的,經濟方面的,分配制度和就業方面的,也有人口大量流動因素帶來的。從以上提出的我國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看,我認為其主要動因有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人們的城市安全危機意識淡薄。城市公共安全問題還沒有引起有關城市管理者、管理機構的足夠重視,還缺乏對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重要性及嚴峻形勢的認識,更缺乏運用有效手段和得力措施積極預防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存在著處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中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和隨意性大等問題。
二是城市公共安全體系還不夠健全和完善。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安全設施體系,特別是在應急決策、組織指揮、設施設備、應急行動等方面的建設還不配套,致使在發生重大事件時無力應對,仍然缺乏對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不同程度的各種刑事案件應對的方式方法,存在著對城市安全管理缺乏統一協作平臺和統一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
三是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還不夠健全。在建立城市安全信息渠道、向全民發出安全預警、快速組織相關力量的編成及應急出動、還有行動中的協調與保障等機制上,我國大部分城市都沒有建立或完善,即使有,也存在著預防和應對機制運行還不夠暢通,反應慢、效率低等突出問題,還不能做到對突發事件進行隨機預警和快速應對。
四是一些城市建設發展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由于城鄉生活質量的懸殊,致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但由于缺乏頂層規劃和縝密論證,所造成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加劇了城市公共安全風險。如出現了生活區與工作區的分布不合理,道路橋梁建設缺乏長遠考慮,基礎設置建設嚴重不足,安全隱患分布點多面廣,一些地下公共設施如地鐵、各種線路管路、地下商業網點等安全設備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甚至沒有,一旦遇到意外事件,就會成為引發重大事故的導火索。
五是城市自身建設發展所帶來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結構性的宏觀調整不斷深化細化,從而帶來了諸如城市格局的重大調整、大量新建項目的啟動、新的機場、道路重新布局等問題,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企業破產、改制重組、職工下崗、入學就業、勞資爭議、住房拆遷補償、醫療保險、養老問題以及農民工待遇等問題,這些都極易引起矛盾糾紛甚至會造成社會動蕩。endprint
六是國際敵對勢力的介入和插手。當前,境外敵對勢力通過各種方式收買拉攏和支持國內的敵對份子,在一些城市已形成了團體,他們打著民主、人權的旗號,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慫恿下,有計劃、有預謀、有步驟、有目的地在國內的一些大中城市組織、策劃或發動多種形式的示威游行、絕食靜坐甚至進行各種形式的破壞活動。
七是城市人口大幅流動增加了維安難度。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北京市流動人口總量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最新統計,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1992萬人,有戶籍人口1266萬人,登記流動人口863.8萬人,實際已超過1000萬,占到了全市實有人口比重的45%以上,未來這種增長勢頭還將長期延續。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無序流動,已成為引發城市秩序混亂、治安形勢惡化的重要動因。
八是計算機網絡及媒體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產業高速發展,截止2014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57億,手機網民規模達5.03億;各種媒體的觸角已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隨時隨地反映著城市信息,但也成為散布消極信息和不安定因素的重要媒介。
抓好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的總體規劃設計
面對我國城市安全事件頻發、并在表現形式、手法、規模和危害程度上的不斷變化或翻新,我們必須把搞好城市安全問題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
首先,科學規劃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的頂層設計。要有效維護我國城市安全,當前應著重抓好兩個方面:一是政府部門要將抓好城市安全列為履行職責的第一要務。深入研究城市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分析造成的機制原因、社會原因和主要誘因,在此基礎上形成針對性強的對策指導,同時不斷完善城市安全的運行體制機制。二是發揮專家及居民的智慧。更有針對性地研究、認識、預測和處置城市安全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從而生成對其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為確保城市安全提供科學前沿的理論指導。
其次,科學確立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的理論指導。我們必須從宏觀上確立科學的安全防范規劃、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使城市安全防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是確立城市公共安全的總體目標。對于大中城市的安全建設,應確立這樣的建設目標: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安全防范體制機制、較為完善的重要目標安全防范體系,基本具備能夠應對常見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及處置能力;健全法規制度和配套齊全的技術設施;技術手段先進適用,應急處置快捷高效,能夠快速遏制和平息各種意外突發事件和重大政治案件。
二是確立城市公共安全的指導思想。盡快確立“積極預防,快速應對”的城市安全建設指導。該指導思想所體現的主要理念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觀念,堅持科學預防、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積極防范重大安全問題,不斷完善法規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倡導安全文化,加大安全投入。調動各級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社會、輿論和文化等資源,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安全問題的發生、發展和升級;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有能力快速干預處置,將其負面影響控制到最低限度。
三是確立城市公共安全盡早預防,爭取主動;快速決策,迅速行動;優化組合,資源共享;密切聯絡,信息暢通;全面規劃,扎實建設等五個方面的基本原則。
最后,深入研究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理論與特點規律。針對存在的重大現實問題,我們亟需從理論上、觀念上深刻認識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的現實和潛在問題,當前,我們應重點抓好四個方面:一是緊緊抓住體制性結構性問題。二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三是正確看待和處置研究城市公共安全問題。四是緊密結合我國的國情實際處置問題。
把握好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的六個重要環節
當前,我國正處于向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正經歷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人治向法治、從封閉半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的全面轉變。在這個重大的歷史轉型進程中,出現多種社會問題及城市安全問題并不奇怪,關鍵是我們如何把握并處置好各種現實問題。
抓好城市各級政府及官員的廉政建設。廉政建設是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特別是城市管理機構面臨的最重要、最緊迫的現實問題,也是搞好城市安全的根本。首先,強化城市各級官員的公仆意識。其次,有計劃地逐步改善城市各級領導的福利待遇及相關保障,積極借鑒一些國家和港澳地區實施的高薪養廉做法,使他們看到貪腐所付出的高昂代價是得不償失的,從而不去觸及這個雷區和底線。最后,加大對城市各級官員獎勵和懲戒力度。
解決好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問題。城市生活,與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方面很多,主要體現在住房、出行、物價、工資、就醫、就業、就學、養老、保險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城市各級政府要對居民的切身利益問題加強檢查、監督、處置的力度,及時發現問題,盡快解決矛盾,努力消除糾紛,盡力將各種直接關系城市公共安全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努力縮小貧富兩極分化差距。城市管理機構應在本級職權范圍內,盡可能地使各個行業的收入趨于合理,根據本城市的消費水平及物價指數,科學確定基本工資、地區性補貼、工齡補貼、崗位津貼以及其他福利補貼等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逐步形成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良性循環。同時,合理征收各種稅款,并做到透明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解決好農民工的各種實際問題。應高度關注農民工問題,引導社會尊重他們的地位和付出,建立健全保障他們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為他們解決和保障好工資收入、就醫看病、子女入學和養老保險等切身利益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其作為城市的建設者而充分享受國家改革開放的物質成果,成為城市安全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抓好城市安全的手段能力建設。從國際層面上加強國際反恐情報共享機制建設,源頭上防止國際恐怖主義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從國內層面上要確定軍警結合、警民結合的反恐情報保障體制,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指揮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安全預警與應急救援體系、城市公共安全教育訓練機制,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全民安全教育及訓練演習。
抓好網絡與媒體的管理與導向。城市政府應主動抓好對互聯網及各種新聞媒體的管控,充分利用這些手段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搞好城市安全的方針、路線、政策及有關的法律、規章等,不斷提高城市居民對搞好安全工作的認識;充分利用這些手段揭露和打擊影響城市安全敵對勢力的各種非法活動,號召城市居民隨時揭發舉報各種違法行為,及時消除人為造成的各種安全隱患;充分利用這些手段及時向城市居民發布安全警報信息,使其不僅在思想上、意識上做好防范準備,更要在行動上具備防護、自救和救援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