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劉華一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經驗總結

2015-02-01 02:30:44楊柳蔡玲玲劉華一張豐川李元文裴桂芳天津市中醫藥研究天津3000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北京00078
中國醫藥導報 2015年19期

楊柳 蔡玲玲 劉華一 張豐川 李元文 裴桂芳.天津市中醫藥研究:,天津3000;.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北京00078

劉華一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經驗總結

楊柳1蔡玲玲2劉華一1張豐川2李元文2裴桂芳2
1.天津市中醫藥研究:,天津300120;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北京100078

腸易激綜合征是指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的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劉華一教授從事消化系統疾病診療近30年,臨床上善治腸易激綜合征,劉華一教授認為本病病因病機是由于外感風寒暑濕熱諸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先天稟賦不足,或年老大病久病、產后體虛、脾失健運,心神失調,機體氣機紊亂,致使水谷運化失常,輸布失職,并自創專方用于本病治療。本文從劉華一教授對腸易激綜合征病因病機的認識、辨治原則、治療要點等幾個方面,全面總結了劉華一教授對本病的治療經驗,并列舉實例分析佐證。

中醫;脾胃病;腸易激綜合征;經驗

腸易激綜合征是指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的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屬于中醫學腹痛、泄瀉及便秘范疇[1-2]。劉華一教授(以下簡稱“劉師”)從事消化系統疾病診療近30年,臨床上善治腸易激綜合征,現將其治療該病的經驗介紹如下:

1 病因病機

劉師結合古典醫籍理論和現代生活狀況,認為腸易激綜合征是由于外感風寒暑濕熱諸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3]、先天稟賦不足,或年老大病久病、產后體虛、脾失健運,心神失調,機體氣機紊亂,致使水谷運化失常,輸布失職。無論是以泄瀉還是以便秘為主癥,總由乎腸道傳導失司[4]。總而言之,本病的病位雖表現在腸,但與脾不健運、升降失司密切相關,腸道傳導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機。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于肝脾氣機不調,肝郁和脾虛總是相互影響:或肝郁導致脾虛,為肝木克脾土的過程;或脾胃虛弱,則木反侮土,為土氣虛木氣盛,形成了既有肝郁又有脾虛的雙重表現。肝郁脾虛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吳鶴臯“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泄”,高度概括了肝氣橫逆則腹痛,脾氣虛則泄瀉。腸道傳化失司,不但發生泄瀉,還可導致便秘[5],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由于體質不同[6-8],心神失調、腎陽不足亦可加重肝脾兩臟病理環節,致使病情復雜,變化多端,纏綿難愈。痰瘀是腸易激綜合征在發病過程中所產生的病理因素,往往在腸易激綜合征病程后期出現。“痰”的產生,一般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水濕停滯,聚濕成痰,濁痰、水飲流于腸間,使本病病勢纏綿不愈。“瘀”則由于肝氣失于疏泄而發,氣機郁滯,不能行血。濕為陰邪,其性黏滯不易祛除,可以使血液運行不暢,或濕邪損傷經絡,久病絡瘀;或泄瀉日久而傷及脾腎,脾氣虛弱,無力行血,腎虛寒從中生,陽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為寒氣凝滯;或久病正虛,因寒、熱、濕、積留連腸中,邪客脈絡,絡傷血溢,出現瘀血留滯癥狀,而瘀血又可影響水液運化,導致因痰瘀互生,產生惡性循環,造成本病遷延難愈,這也是在本病治療過程中,很難取得速效的原因。

2 專病專方

劉師在多年的臨床探索中,積累了治療本病的豐富經驗,形成了以調理氣機為核心的學術思想。他認為腸易激綜合征的基本病機性質是本虛標實,脾(胃)腎虛弱為本,肝郁心神不寧、氣機升降失司、腸道傳導失常、濕(濁)瘀為標[9-11]。治療本病要標本兼顧,補脾腎,顧護正氣,兼以祛痰瘀治標,柔肝安心神,調暢氣機貫穿始終。劉師強調補與瀉都通過氣機的氣化功能來實現,調理多臟腑氣機升降出入是直中病機,并創立了謹守病機的加味痛瀉藥方專方[12]。該方由白術、白芍、陳皮、防風、當歸、川芎、木香、桔梗、枳殼、升麻、烏梅、茯苓組成,具有疏肝宣肺健脾、寧心安神之功。該方從痛瀉要方化裁而來,白術為君藥;白芍柔肝緩急止痛;陳皮理氣醒脾,共為臣藥;當歸、川芎養血和血;木香、枳殼行腸胃之氣;桔梗宣肺;茯苓健脾利水,寧心安神;防風可散肝醒脾、發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升麻升舉陽氣;烏梅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共為佐使。全方用藥精當,實為調理肝、脾、肺、腸道氣機,緩急止痛之良方。劉師在臨床中多用該方加味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3],認為痛瀉要方雖為泄瀉立方,但法為抑肝扶脾,能起到調節腸道功能之用。使用時可不必拘泥,因有調理肝、脾、肺、腸道等全身氣機作用,亦可用于治療便秘型、泄瀉便秘交替型腸易激綜合征。因患者在便秘的同時伴有胸脅脹滿、噯氣、納少、脈弦等肝郁脾虛之癥,用本方能起到順氣導滯、解郁通便之功。全方配伍可起到升散酸斂共濟、舒肝健脾宣肺共用、調暢氣機的作用,使升降出入有序,肝脾調和,腸道傳導正常。

3 劉師對于本病辨治的體會

3.1 突出整體觀念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臟腑之間通過經絡相連,在生理上相互協調,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臨床辨證論治時要強化整體觀念思維,不但要注重肝、脾、腎之間的關系,還要注意它們與其他臟腑之間的關系,以及與氣血精津液生成的關系,注意發病與體質、自然環境相關聯[14-17],只有這樣辨證才能全面準確,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基于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劉師強調在辨證腸易激綜合征時不但要考慮肝克脾土,脾腎兩虛,還應注意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功能失職,影響脾運化水液,造成脾胃氣機升降失常,腸道傳導失司,更不能忽略膽、小腸的參與。膽附于肝,與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里關系,共為甲乙之木。膽得肝之余氣,位于半表半里,是人體的樞機,與全身氣機升降出入關系密切。膽汁排泄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肝疏泄失常,克于脾土,脾失健運,肝脾不和,進而形成腸易激綜合征。小腸為受盛之官,接受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將水谷分化為精微與糟粕,并將水谷吸收,把糟粕輸送到大腸。小腸泌別清濁,在水谷化為精微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是脾胃升清降濁功能的延伸和體現。小腸功能失調,影響脾胃升清降濁,同樣也能形成腸易激綜合征。

劉師在治療中秉承前人“因人、因時、因地”天人合一的整體理念,認為三因制宜充分體現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性和靈活性[19]。在治療中劉師特別注意因人制宜實為因體質制宜,即根據年齡、性別、稟賦、生活習慣等因素形成的不同體質。自然界的生命體都有其各自獨特的體質,因此《醫門棒·人體陰陽體用論》提到:“治病之要,首當察人體質之陰陽強弱。”各人的體質可以反映出氣血、寒熱、陰陽、內臟盛衰的情況,這些因素又影響了病情的發生、發展、傳變、轉歸及預后。綜合體質進行辨證分析,可以對診治疾病產生重要作用。劉師采用中醫體質理論,在辨證論治、遣方用藥以及后期調理等治療過程中加以應用,此外劉師也認識到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也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如濕邪在居于高且干燥之地,或者多晴鮮雨時節,其病情多熱勢重,濕邪輕,且容易化熱生燥,損傷陰液;如居處潮濕,或多雨少晴之季,則病情多見濕邪重熱勢輕,而且極易損傷陽氣。一些陽氣不足微,濕邪偏盛患者有可能轉變為寒濕為病等。此外,還要注重合理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競爭強,壓力大,人們心神俱疲,心懷不暢,起居無常,久食膏粱厚味,或者盲從跟風,追求養生之道,偏嗜某味,或者安逸過度等等造成機體陰陽失衡,五臟功能失調,氣血失和。情志不暢是腸易激綜合征之所以產生的重要因素。對于每一位患者劉師都詳細詢問其日常起居、工作壓力、生活環境等,同時對于有不良之處給予指正。

情志活動是臟腑功能的一種外在表現,與臟腑尤其是五臟有著相對應的關系,其物質基礎是臟腑精氣。五志者,心志為喜,肝志為怒,脾志為思,肺志為憂,腎志為恐。《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說明了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從日常生活環境中接受信息并加以處理并且反映客觀世界,從而進行意識、思維和情緒情感的過程。思維、意識和情緒情感不僅是生命活動的重要部分,還能主宰和影響人體各個方面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以此使人體內環境達到“自穩態”。這一功能正常,則人的生理活動旺盛,這一功能活動失常,則五臟六腑十二官危。情志雖然分魂、魄、意、志等,但只是心神分處五臟而以不同的形式表現而已。情志太過或不及都會影響五臟,不同因素作用于人體,都可能使臟腑功能受到影響,都可影響心神,因而出現和五臟相關的情志變化。各種情志刺激,都會影響臟腑的氣血陰陽寒熱,致使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各異的病理變化。但也不能因某一情志變化,便責之于相應臟腑。無論何種情志為病,皆是由于影響心神,在心神被破壞或干擾的情況下而致病產生。五臟為情志所傷,都是由于首傷心神繼而轉傷他臟,出現種種臟腑失調。脾胃最易為心神所傷,在脾胃病中,患者也最易出現情志異常,究其原因是由于脾之經脈聯絡與心。腸易激綜合征歸屬中醫脾胃病范疇,該病患者所出現的胃腸功能失調癥狀的同時,亦常伴有情緒變化,如焦慮、恐懼、抑郁等。因此劉師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心身同治,在臨床處方中常加入綠萼梅、遠志、菖蒲、郁金、酸棗仁、夜交藤、合歡皮、梔子、淡豆豉、龍骨、牡蠣等調養心神藥。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耐心解釋病情,使其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性及預后,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減輕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康復[18]。這種在整體觀念下的心身并治觀點恰與現代醫學腦-腸互動導致本病的病因病機學說相吻合。

3.2 區別健脾化濕與運脾化濕

劉師針對腸易激綜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濕”邪,采取祛濕治則時,注重“健脾化濕”與“運脾化濕”的區別運用。所謂健脾化濕就是益氣健脾,恢復脾的運化功能,用參苓白術散、四君子湯之類。脾主運化水谷,以升為健,方中加用桔梗,能夠開肺氣且載藥上行,使脾運化水谷之精氣上歸于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通過脾向上輸布水谷精微,肺氣得到充實,有助于更好地發揮肅降、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達到祛濕的目的,祛濕有利于健脾。運脾化濕就是用芳香溫燥的方法解除脾為濕困、氣機被遏、清濁不分、運化失職所致的泄瀉、腹痛、便秘等癥狀,藥用蒼術、厚樸、藿香、白豆蔻等。因脾虛致瀉者健脾,因濕邪困脾致瀉者運脾,兩者靈活應用最為關鍵。脾為濕困,中氣下陷,需振興脾氣,宜加入升陽藥,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風、葛根之類,使氣機流暢,恢復轉輸。應少量用之,輕可去實,若用量大則反而疏泄太過,損傷脾氣,泄瀉更甚。

在治療中劉師強調,脾喜甘而惡苦,用藥不可過于苦寒;喜補而惡攻,用藥不可攻下;喜溫而惡寒,苦涼之品當慎用,以少火生氣;喜流而惡滯,故用藥不可呆補;善升而惡降,故當升陽補氣;喜燥而惡濕,故當以甘溫,苦溫之品為宜。總之,在健脾運脾之中,強調以和為主,即君子貴流而不貴滯,貴平而不貴強。對于病程綿長之本病,更應注意這一點。

3.3 調理氣機,伍用風藥

腸易激綜合征肝脾不和是導致肝郁脾虛的主要病機。劉師在調理氣機時,常常加用具疏風與疏肝雙重作用之藥物,如柴胡、薄荷、防風,其中防風使用最多,以助肝的疏泄條達,遏制其進一步克脾土。《濕熱病篇》謂“風藥能疏肝”,《本草從新》謂“辛能散氣”,《藥鑒》則謂“辛能快氣”,“辛散郁”。肝郁宜疏,藥宜辛味,而諸風藥俱以辛味偏盛,風藥能疏利肝氣全在其辛散疏達,升發鼓動之性,正合于肝氣升發活潑之機。人身諸臟皆主氣,而以肺、肝、脾、胃尤為重要。味辛之風藥,可分別作用于肺、肝、脾胃等臟腑而發揮調理氣機的作用。辛開肺氣、散肝氣、升脾清氣。風藥之中,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肺、肝、脾經,《神農本草經》稱:“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功擅解表祛風,勝濕止痛,止痙。又《本草正義》謂:“防風通治一切風邪……誠風藥中之首屈一指者矣。”說明防風以辛為用,升浮發散,善走全身,最能發表祛風,勝濕止痛,善治諸風疾,是祛風之要藥。防風味甘而不峻,微溫而不燥,是“風藥中之潤劑”。另外,防風祛風勝濕之中,還有升發陽氣、止瀉、止帶之能,所以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時,加入防風,搜肝氣疏肝散肝,又有升陽氣而醒脾之功,李東垣曾謂防風“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防風含揮發油、甘露醇、苦味苷等,有解熱、鎮痛、鎮靜及抗驚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防風的這些功效恰能解決腸易激綜合征的肝郁脾虛導致的泄瀉、腹痛、情緒不穩定的臨床癥狀。

3.4 顧護脾陰

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時,目前多數醫家注重脾陽。劉師強調,在腸易激綜合征發病過程中,由于腹瀉的遷延不愈,往往易傷脾陰,脾陰不足貫穿始終。在治療本病健脾化濕時,古人雖有利小便之說,但由于本病病程長,利水之舉當慎用,要時刻顧護脾陰,求得脾陰陽平衡。對于脾陰的生理功能,《養生四要》明言:“受水谷之入而變化者,脾之陽也,散水谷之氣,以成營衛者,脾胃之陰也。”《慎齋遺書》也云:“胃不得脾氣之陰,則無運轉,而不能輸于五臟。”唐容川《血證論》更直言:“脾陽不足,水谷不化,脾陰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飯,釜底無火固不熟,釜中無水也不熟。”可見水谷入胃,將其腐熟、蒸化、輸布五臟六腑,除脾陽的作用外,必須依賴脾陰的資助,脾之陰陽缺一不可。劉師強調,治此疾當調和脾胃。胃為涼土,得陰自安,用藥當以甘潤、甘涼之品,如山藥、石斛、寸冬,方合胃合柔弱之說。水谷入胃化為營陰,脾陰包括營血、津液等,是濡養人體臟腑、四肢百骸的重要物質,是各臟腑津血的源泉。脾陰充足則“諸經恃此而長養”;“臟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脾陰不足,不能滋養肺金,則癥見口干咽燥、干咳少痰,下不能充養腎精,則見頭目眩暈,爵膝酸軟。心失所養則心悸怔仲、失眠健忘;木失所養則眼干目澀、肢麻震顫,可見脾陰一虛則五臟疾病互作,諸病生焉。故《醫學衷中參西錄》云:“脾為太陰,乃三陰之長,故治陰虛者,當以滋脾陰為主,脾陰足自能灌溉臟腑也。”憂思勞倦,情志所傷,以及脾胃虛弱、腎陽不足等因素可引發腸易激綜合征,致脾陰虧損。脾陰不足當治以甘平,《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脾欲甘。”然甘有甘寒、甘涼及甘溫、甘平之別,脾陰不足治以甘平育陰,使受傷之脾陰有修養生息之機,甘平育陰補而不燥,滋而不膩最為合適。《素問·刺法論》也云,“欲令脾實……宜甘淡也”,常用藥物有懷山藥、茯苓、芡實、蓮肉、薏苡仁、扁豆、玉竹、甘草、太子參、石斛、沙參、花粉、竹葉等,最常用一藥多效之茯苓、山藥。茯苓為《本經》上品。原文:“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恐,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茯苓多用于四君子湯。四君子湯是補氣健脾的基本方,脾陰充足,能健運水谷精微,氣血生化有源,故有“不饑延年”之說。劉師認為用茯苓滋脾陰宜小劑量,以6~12 g為好。山藥,《神農本草經》曰“補中,益氣力,長肌肉”,《本草綱目》曰“益腎氣,健脾胃”,性甘,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功效。劉師臨床經驗,山藥補脾益氣,滋養脾陰效果明顯,對脾肺腎三臟氣陰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4 劉師臨床用藥原則

劉師臨床用藥配伍精良,常常諄諄告誡我們用藥要重視歸經、性味,把握量效關系,認真炮制,注意配伍,以平為期。

4.1 注重量效關系

古人云,“中醫不傳之秘在藥量”,說明掌握藥量的重要性。臨床用藥劑量的變化對于功效的影響早為歷代醫家所關注,《傷寒論》中各藥用量與藥物之間的主次比例是我們應認真學習的。如黃芪用量即有在表在里之分,治療虛勞不足的黃芪建中湯,黃芪用量只為1.5兩,而在治黃汗病的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中,黃芪用量為5兩。劉師治自汗、盜汗、浮腫等病證,在表時黃芪多用50~90 g,個別曾用過120 g;治腎陽虛弱、手足不溫時,常用附子10~15 g以溫陽,手足厥逆,冷過膝肘時,則附子用量常至50 g以上,甚至達90 g,以回陽救逆;對利水健脾、平悸安神之茯苓,健脾化痰、利水時常用量很少超過30 g,而在平悸安神時,則重用50 g以上。劉師還強調,劑量與療效并非完全正相關系,如白術少量健脾、止瀉、利水,而大劑量則可通便,用于便秘。因此,在治療中一定要因藥、因人、因病而宜,靈活運用。

4.2 重視炮制

不同的炮制方法,既可補強療效,又可避免其副作用的發生。如白術功能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多用麩炒白術;健脾止瀉時用焦白術;通便用生白術。又如生大黃清熱通便,熟大黃厚腸止瀉,而大黃炭則止血不留瘀,用于多種血癥。注意部分藥物煎煮前的處理,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吳茱萸湯的吳茱萸就強調洗,用開水沖洗以減輕對胃的刺激;肉蔻用于止瀉時,劉師告訴病家要炒裂去油之后再用,以加強止瀉之效。實驗證明此法可以去除部分油脂并改變理化性質,抑制腸胃的蠕動。

4.3 注意配伍平和

前人把不同藥物配伍之間的關系總結為“七情”,主要目的或為增進療效、或為消弱原有功效、或為減除毒副作用,而其中的“相須相使”為劉師所關注。如在使用黃芪補氣之時常佐用少量當歸;在柴胡疏肝之時常伍用少量性味酸甘之白芍,以達到理氣不耗氣的目的;在用熟地補腎養血之時常佐用砂仁,以達到滋補但不過膩的目的;在用溫陽之淫羊藿、巴戟天時常與女貞子、旱蓮草同用,以達補陽之中必有陰藥、養陰之中必顧陽氣的目的。這種配伍關系不是單純地求平衡,而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物的治療功效。

5 典型病案

張某,女,42歲,教師,2012年9月初診。腹瀉間斷發作6年,發作時大便每日十余次,瀉糊狀便,瀉前腹痛,瀉后痛減,腹部喜溫喜按,喜熱飲,口酸苦,納可,寐不安,脅肋竄痛。平素工作強度大,情緒易緊張,焦慮不安,每日大便2~3次,溏便且不盡感。情緒波動時誘發腹痛、腹瀉或加重。曾多方求治,行電子腸鏡、胃鏡檢查、便常規檢查均未見異常,中西藥用后無顯效。因腹瀉頻作,影響其授課,痛苦不堪,遂求治于劉師。劉師查其舌,淡紅,邊有齒痕,苔白厚,診其脈,弦滑,觀其面容,焦躁不安。患者長期工作緊張、強度較大,造成情志刺激,心神失調,肝疏泄太過,氣機失于調暢,故見脅肋竄痛,焦躁不安,口苦而酸,寐差;肝克脾土,脾胃升降失司,腸道傳導失職,見腹痛,腹瀉,瀉后痛減,舌脈均為肝郁脾虛之象。予以柔肝健脾,調暢氣機治則,擬方:白術20 g、白芍30 g、陳皮20 g、防風10 g、木香15 g、桔梗15 g、枳殼15 g、升麻10 g、烏梅20 g、茯神20 g、當歸10 g、川芎10 g、赤芍1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服180 mL。服后,腹痛緩解,大便每日3次,溏便,情緒焦慮明顯好轉,舌淡紅,苔白,脈弦。繼服1個月,大便每日1次,諸癥消失。半年后隨訪未復發。

6 討論

劉師認為本病發生的關鍵是本虛標實,主要以脾虛濕盛、肝郁脾虛為主,故在治療時不能見到泄瀉或便秘等大便異常的情況,就直接應用止瀉或者通便藥物,而需要進行辨證分型,凡是符合肝強脾弱的特征,即可以采用調和肝脾法進行臨床辨證治療。同時也提到本病的復發加重除與飲食密切相關外,與人體情志變化甚為密切。臨床上應分清標本緩急,以調和肝脾為大法,每獲良效[19]。因本病患者中大部分伴有焦慮煩躁之癥,所以在診治過程中一定要向患者詳細解釋病情,消除疑慮,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趙立波,王迎寒,劉玉玲,等.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河北醫學,2014,20(6):1052-1054.

[2]楊柳.劉華一教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驗[J].光明中醫,2010,25(3):377-378.

[3]朱振紅,郭朋,唐旭東,等.腸易激綜合征從肝論治探討[J].中醫雜志,2014,55(23):2061-2062.

[4]劉麗,吳杞納,樊辰,等.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證候要素現代文獻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12):148-150.

[5]姜慶宇,李華南,張瑋,等.王金貴腹部推拿對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組織中腦腸肽CGRP、SP、VIP、CCK的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12):70-72.

[6]黃妙珊.淺論腸易激綜合征的中醫病因及療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1):28-29.

[7]彭美哲,王思玉,李享,等.疏肝健脾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4,9(12):1595-1598.

[8]楊毅.疏肝健脾化濕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0):115-116.

[9]李上云,吳耀南.中醫藥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研究進展[J].中醫藥通報,2014,13(6):64-66.

[10]薛小東.關于心理治療腸易激綜合征30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120-122.

[11]卞立群,陳婷,唐旭東,等.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藥治療模式分析[J].環球中醫藥,2015,8(1):119-123.

[12]吳皓萌,徐志偉,敖海清.情志與腸易激綜合征證候的相關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1):28-31.

[13]董博,卜秀梅,宋艷麗.腸易激綜合征病人心理評估及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14,28(11):4188-4189.

[14]邵琴,邢海燕,石成蘭,等.護理干預對腸易激綜合征治療效果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7(4):626-628.

[15]唐麗明,宋寧,,紅霞,等.中藥復方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9):355-360.

[16]付強,許東升,蔣士卿,等.疏肝理脾止瀉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68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6):301-304.

[17]施曉萍,顧勤.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肝郁脾虛證的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3,6(12):948-951.

[18]李柏群,王恩元,王奎,等.風芍六君子湯治療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評價[J].成都醫學:學報,2014,9(1):25-27.

[19]李奧杰,徐遠,高彩霞,等.印會河教授從肝論治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經驗舉隅[J].世界中醫藥,2014,9(4):465-467.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u Huayi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YANG Liu1CAI Lingling2LIU Huayi1ZHANG Fengchuan2LI Yuanwen2PEI Guifang2
1.Tianj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20,China;2.Dongfang Hospital,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fers to a group including abdominal pain,abdominal distension,bowel habits and stool abnormal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al disorders.Liu Huayi professor engaged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clinics nearly 30 years,the clinical good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Liu Huayi professor thinks this diseas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s due to exogenous cold summer heat damp heat evil,diet of injury,emotional disorders, congenital deficiency,or old disease chronic illness,postpartum deficiency,spleen,heart disorders,Qi disorder of the organism,resulting in water valley Yunhua arrhythmia of Qi,dereliction of duty,and from the special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fessor Liu Huayi's experience o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mprehensively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hogenesis,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principle understanding of key points and other aspects,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

Chinese medicine;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Experience

R574.4

A

1673-7210(2015)07(a)-0097-05

2015-02-24本文編輯:張瑜杰)

楊柳(1983-),男,黑龍江人,天津中醫藥大學2014級中醫內科學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內科脾胃。

劉華一(1963-),男,山東人,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研究員,天津市首屆中青年名中醫,先后師從于國家級名老中醫高金亮教授、中國工程:張伯禮:士;研究方向:中醫消化內科。裴桂芳(1983-),女,湖南人,醫學碩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操天天噜|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伊人电影|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色噜噜久久|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青青久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欧美啪啪网|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婷婷伊人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久久一级电影|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911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色135综合网| 58av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日本91视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偷拍久久网|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91毛片网|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亚洲天堂首页|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青青久久91|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综合视频|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伊人AV天堂|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成人精品区|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青青极品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