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紅
【摘要】目的:觀察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92例隨機分成兩組,均給以抗感染、解痙平喘等對癥處理,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穴位敷貼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9%,兩組間療效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具體呼吸困難評分方面,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療效滿意且可明顯改善患者最主要的呼吸困難癥狀。
【關鍵詞】穴位敷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療效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因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沉重等特點,近年來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個國家所面對的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1];此類疾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一般治療上應用祛痰劑、鎮咳、平喘藥或抗膽堿藥、β受體激動劑、激素等對癥處理,但臨床上存在療效不顯著、耐藥和毒副反應等不足。穴位敷貼療法已經得到眾多研究證實,能夠很好的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2、3]。故本研究應用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科住院患者92例,兩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規定診斷標準;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氣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氣管炎15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6例,治療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齡41~82歲,平均(65.25±9.34)歲,對照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齡47~81歲,平均(67.50±9.6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肺功能、癥狀等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臟疾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過敏體質、局部或全身皮膚感染等。
1.2治療方法分別按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08年修訂的《COPD診治指南》,哮喘學組2008年修訂的《支氣管哮喘診治指南》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案:對照組:控制性氧療、支氣管擴張劑、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癥狀好轉后減量)、祛痰劑、霧化吸入等。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穴位敷貼治療,貼敷藥物為穴位敷貼治療貼(上海豐澤園醫藥研究所研發),貼敷部位:包括肺俞(雙側)、腎俞(雙側),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風門、定喘;貼敷時間:每天上午外敷相關穴位,1日1次,治療7天,每次貼2~4h,依個人皮膚敏感度不同,可適當增減時間。
1.3護理干預
1.3.1一般護理病房環境安靜、舒適;提前準備敷貼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治療的目的、方法、療效及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疑惑和不安情緒。
1.3.2操作護理操作護士敷貼前需洗凈雙手,操作時,一般站于病床右側,貼前清潔患者局部皮膚,確定貼敷穴位,將治療貼貼于相應位置,將雙手拇指指腹在貼有治療貼的穴位緩緩施加壓力至患者能耐受為度,局部感覺以酸、麻、脹為宜,按壓手法為先順時針方向旋揉1 min,接著逆時針方向旋揉1 min,每個穴位持續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貼的穴位,共持續15~20 min。
1.3.3操作后護理一般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若貼敷后局部皮膚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時,應立即取下藥膏,囑患者切勿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告知醫師,必要時聯系皮膚科會診。
1.3.4情志護理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加之社會、家庭、環境、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常常伴有焦慮情緒,對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護理人員需經常關心患者痛苦,耐心傾聽其主訴,并協助患者獲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關懷。
1.3.5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在貼敷治療期間,以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或軟食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飲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觀察指標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參照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慢性支氣管炎”章節所觀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癥狀、兩肺的聽診)及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mMRC),治療第1、7天各評估一次。
1.5臨床癥狀療效判斷(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療效評定方法:以治療前后的積分差與治療前的積分相比的比值來評定療效:療效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①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率≥95%;②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證候積分<95%;③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30%≤證候積分<70%;④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30% ;
1.6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土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或四分位數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正態分布),對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Mann-Whnitney U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 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結果
3討論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病程長,發展病情遷延不愈,導致患者肺功能明顯下降、呼吸困難等癥狀亦較明顯,因此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期望于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貼療法已經得到眾多研究證實,能夠很好的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貼,由治療膏、醫用膠布和保護膜構成,通過生物波效應和經絡穴位效應發揮作用。特別是它能通過吸收人體和周圍環境的能量,發射8~14μm的生物波,該波作用人體時通過“吸收”、“透射”、“反射”等過程,產生“生物共振”效應作用于人體穴位,通過經絡傳導發揮其疏通經絡、調節氣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體內確實存在由機體細胞為基本單位的生物場,該生物場自人體組織細胞的物理場效應而表現出來[5]。
同時,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廣泛應用于COPD、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評估,與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能夠很好地反映患者的臨床癥狀。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訂版,已將該量表列入病情評估體系中,其可靠性和反應性均較滿意,可以體現出患者的健康損害[6]。
本研究發現應用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臨床療效、呼吸困難指數指標方面均優于常規西醫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其具有費用低廉、操作簡便等優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姚建義,苗樹軍,紀雪梅,等.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0):15-17.
[2]崔宴醫.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貼敷治療緩解期哮喘500例[J].中醫雜志,2009,50(5):438-439.
[3]王蘭娣.中藥穴位貼敷聯合補肺益壽合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9,26(6):33-35.
[4]王超東,鄧柏穎,蘇莉.經絡實質假說的文獻綜述[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1):71-72.
[5]張懷亮,潘鈺蔚,李曉霞,等.中醫經絡細胞生物場與生物共振概述[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性病學雜,2009,8(5):329-330.
[6]GOLD Executiv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 ) [OEB / OL] . www. goldcopd. com, 2011-12-30 / 2012-03-15.
(收稿日期: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