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傳華
(北京林業大學 林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香山紅葉保育措施及病蟲害防治的探索
丁傳華
(北京林業大學 林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指出了隨著城市的發展,香山紅葉面臨著環境變化、游人量增加、樹勢衰弱、病蟲害加劇、水土流失嚴重等各方面壓力,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香山紅葉的景觀質量和生存發展。從香山紅葉的現狀出發,通過在紅葉管理實踐工作,提出了紅葉保育的措施,并以香山常見的幾種病蟲害為例,探討了紅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香山紅葉;生態保育;病蟲防治
黃櫨是香山紅葉的主體樹種,每當霜秋時,香山十萬余株黃櫨迎暉飲露,葉煥丹紅,如火似錦,極為壯美。香山紅葉不僅是一處風景林,也是北京市郊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的生態林;以香山紅葉為主題開展的旅游活動每年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外游客,為香山地區乃至北京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香山紅葉的生長狀況也出現了許多問題,現從香山紅葉養護管理、封育等措施及病患蟲害兩方面,探討香山紅葉的保育。
香山紅葉林以黃櫨為主,總面積1 300畝。然而,香山黃櫨總體景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有:樹齡老化趨勢得到一定控制,少量老黃櫨樹勢開始恢復,但總體樹勢仍較弱;因山區土地瘠薄、立地條件差,使山地植樹難度大,是平地的幾十倍,導致新植黃櫨遭破壞比較多,難以在短期內形成景觀;部分林區雜樹多,特別是構樹、荊條、孩兒拳等生長迅速,影響黃櫨正常生長;影響黃櫨生長的病蟲害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嚴重影響黃櫨生長的黃萎病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樹齡老化、缺水、黃萎病、水土流失成為影響紅葉景觀的重要因素。
3.1 撫育
通過多年的對香山黃櫨撫育工作的跟蹤調查,根據黃櫨的實際生長狀況,分兩個等級進行有針對性的撫育。撫育原則:留優去劣,留強去弱,分布均勻,疏密適度。
3.1.1 一般管養
將生長良好,適當修剪,樹形美觀,死樹、枯枝不影響景觀效果進行重點養護。使黃櫨林地內雜灌草分布合理,通風透光條件良好。具體措施如下。
(1)去蘗。結合苗木生長情況,適時開展去蘗工作,均勻保留3~4個健壯的枝條進行培育。去蘗工作不可一步到位,應分多次進行。生長量大的枝條可以適當短截,保留40~50 cm即可。
(2)修剪。①小黃櫨樹修剪:黃櫨小樹修剪以疏剪為主,均勻保留幾個健壯的枝條進行培育;短截為輔,盡量保留現有樹冠、樹形,盡快撫育成形,達到觀賞效果。②黃櫨壯年樹修剪:黃櫨壯年樹修剪主要以疏剪為主,適當去除過密的重疊枝、內膛枝,局部進行整形修剪,保證樹冠飽滿、枝葉繁茂,禁止短截破壞樹形,形成大的鋸口。③黃櫨老樹修剪:老樹修剪要根據樹木的樹形、樹勢和實際情況,分別進行輕短截、重短截等。樹冠較小,頂部枝葉量較少的高樹,若根部發有新枝,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輕短截或重短截,保留新枝。
(3)施肥。①新植黃櫨小樹:新植黃櫨小樹在每年春、秋季重點施肥,每年2~3次,每次用量為樹木干徑(單位為cm)的50~60倍(單位為g),沿樹坑坑幫周圍埋施。②黃櫨壯年樹:黃櫨壯年樹施肥可根據樹勢酌情處理,可施可不施。若要施肥每年1~2次即可,每次用量為樹木干徑(單位為cm)的40~50倍(單位為g)。③黃櫨老樹:黃櫨老樹施肥要埋施,打穴或開溝,施肥穴的規格為20 cm×20 cm×10 cm,溝的規格為20 cm×10 cm。每年2~3次,每次用量為樹木干徑(單位為cm)的50~60倍(單位為g)。施肥后應及時澆水,并填平踏實。
(4)清雜。黃櫨清雜應根據實際情況在生長季節不間斷分多次進行,做到除早、除小、除凈。黃櫨林內的地被植物如螞蚱腿子、大花溲疏、繡線菊、杭子梢、胡枝子、花木藍、小紅菊、菊花腦、甘野菊等在不影響黃櫨生長的情況下應充分保留,重點區域內可進行適當疏剪。
(5)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早發現、早防治,同時精心管養,增強植物抗病蟲能力。采用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的綜合防治措施[2],以生物防治和人工物理防治為主,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減小對害蟲天敵的傷害和對環境的污染,確保病蟲害受害率在5%以內。
3.1.2 特種管養標準
黃櫨特種管養的標準要高于一般管養,保證生長旺盛,枝繁葉茂,修剪適度,樹形優美。無死樹,無枯枝殘葉,景觀效果優良。黃櫨林地內雜灌草分布合理,通風透光條件較好。
(1)黃櫨實生苗養護。在黃櫨林內選擇壯實,有一定高度(>20 cm)的黃櫨實生苗進行養護。每個季節,尤其是秋季變色時,都應選實生苗進行養護,選定的苗木要做明顯標記。清除周邊影響黃櫨生長的雜草和小灌木,用樹枝做好支撐。在實生苗基部上20 cm處挖魚鱗坑,并做好引水和截流。
(2)重點黃櫨老樹養護。每年對養護區域內的掛牌黃櫨老樹做一個養護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標準。挖魚鱗坑、做樹池、修剪、澆水、施肥、清雜、病蟲害防治等養護措施按一級管養執行。認真做好養護記錄,并錄入檔案。分析黃櫨老樹衰弱原因,建立黃櫨老樹復壯措施。
3.2 病蟲害綜合防治
3.2.1 黃櫨病蟲害加劇原因
(1)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氣候變暖,生態破壞,空氣污染、使位于近郊的這片黃櫨林區受到嚴重干擾;
(2)游人量增加,特別是10、11月份日游人量能夠突破7萬人,對黃櫨林的踐踏破壞,使得黃櫨林區的自然更新能力降低。林區內很難到見黃櫨實生苗;
(3)純林面積比例過大是易形成病蟲害的又一大因素,公園黃櫨面積主要分布在山坳的西南部,約1 177畝,其中純林面積達500余畝,占了近50%。大面積的純林使種群間制約因素減少;
3.2.2 黃櫨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以及對黃櫨病蟲害資料的收集,對常見于香山的病蟲害提出防治方法。
(1)黃櫨黃點直緣跳甲的防治方法。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有卵塊樹枝,減少卵塊數量。在幼蟲孵化盛期(4月底5月初)噴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或相似藥效的高效低毒生物農藥。保護利用天敵-赤眼蜂。清運修剪枝條,并及時燒毀。
(2)黃櫨麗木虱的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在木虱第一代若蟲危害高峰期(花序危害期,5月底6月初)和第二代若蟲危害高峰期(新梢危害期,6月中旬),進行人工補充釋放天敵昆蟲——異色瓢蟲。②物理人工防治:在木虱第一代成蟲高峰期在黃櫨林間懸掛黃色引誘板,利用害蟲對黃色敏感,具有強烈趨光性的特點進行誘殺害蟲,同時在木虱若蟲危害高峰期結合去蘗、修剪,可有效減少害蟲數量。③化學防治:根據害蟲數量,結合景觀,視情況在部分景點、景區或道路沿線采用6%吡蟲啉可溶性劑液(或相似藥效的高效低毒生物農藥)1 000倍液進行局部水劑噴霧防治。
(3)黃櫨木撩尺蠖的防治方法。①每年5月在黃櫨林間均勻設置黑光燈誘殺。②每年7~8月空氣濕度大、氣壓低時加強林間巡查,危害初期檢查葉片出現被啃有半透明的網狀斑,特別是葉尖部位。③化學防治:于低齡幼蟲期噴施高效低毒生物殺蟲劑,如25%滅幼脲Ⅲ號1 500倍液、20%除蟲脲懸浮劑5 000倍液、20%殺鈴脲懸浮劑1 000倍液等;高齡幼蟲期用BT、苦參堿類或阿維菌素類藥劑。
(4)黃櫨黃萎病的防治方法。①修剪:通過適當的疏剪、短截,可大大降低新生枝條的感病率,但同時修剪措施必須輔以適當的養護措施,尤其是施用氮素為主的全肥,以保證樹木修剪后所需的營養。②栽培管理:清除重病株,防止病原物侵染其他的健康植株,加強養護水平,提高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
3.3 封育
封山育林是對被破壞了的森林,經過人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種及萌蘗更新能力,促進新林形成的一項有效措施。紅葉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為保存和恢復植被,應盡量劃作封山育林區。根據香山游人主要集中在北山和中路附近,且該區域的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特點,北山及蛤蟆山附近、南山主景區可實施封山育林,封堵結合,到植被恢復良好的時候再對游人開放。
黃櫨中國重要的觀賞紅葉樹種,黃櫨也是香山的靈魂所在,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保護好香山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營造自然、優美、高品質的風景區。此次,通過對香山保育及病蟲害工作的跟蹤調查及研究、匯總,旨在總結以往實踐工作的經驗,為色葉樹種的推廣提供實踐理論。
[1]宋立洲.香山公園黃櫨養護和管理淺議[J].北京園林,2008(4):46.
[2]宋立洲,杜萬光,李維維.香山公園黃櫨枯萎病防治技術研究[J].北京園林,2011(2):53.
[3]皇甫銀剛,楊 眉.淺談彩葉植物的應用與前景推廣[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8(4):62.
2015-10-20
丁傳華(1982—),男,江蘇南通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園林設計與施工管理工作。
X171
A
1674-9944(2015)12-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