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興,程可明,沈必芳,柳海林
(1.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林業局嵐頭木材檢查站,浙江 景寧 323500;2.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望東垟高山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浙江 景寧 323500)
景寧縣實施林業項目建設的思考
周賢興1,程可明2,沈必芳1,柳海林2
(1.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林業局嵐頭木材檢查站,浙江 景寧 323500;2.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望東垟高山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浙江 景寧 323500)
分析了景寧縣林業項目的建設情況,提出了推動林業建設發表的建議,以期有效實施林業項目建設,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態建設“雙贏”。
林業項目;林農增收;浙江景寧
1.1 林業現狀
景寧畬族自治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全縣土地總面積292萬畝,林業用地242.4萬畝,占83.01%,其中有林地225.47萬畝,占林業用地的93.01%,農民人均林業用地16.3畝,竹林24.32萬畝,人均擁有竹林2.32畝。全縣活立木蓄積量761.46萬m3,森林覆蓋率77.9%。
1.2 發展思路
近5年來,景寧縣林業局認真貫徹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定、指示,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產業富縣、文化名縣”的發展戰略,結合林業實際,以“生態林業,富民林業,人文林業”為目標,建設森林生態、林業產業、森林文化三大體系;以“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指導,在生態建設保護、生態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的情況越來越好。
2.1 林業項目
林業項目包括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優勢和特色產業培育工程(提升筍竹產業、擴大用材林產業、鞏固提升中藥材產業、加快發展油茶產業、加快發展香榧產業、拓展水干果產業、助推森林旅游產業、強化林產品加工業)、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等。
2.2 取得初步成績
景寧畬族自治縣先后實施了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城鄉綠化美化工程、優勢和特色產業培育工程、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等項目,這些林業項目在農村實施,逐步夯實林業發展基礎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態建設“雙贏”。據不完全統計,1993~2010年,景寧縣先后開展了消滅荒山、世界銀行貸款造林、經濟林開發、跡地更新、闊葉林培育、珍貴樹種造林、木本油料產業提升等時期,全縣共造林36萬畝。從2001~2010年,培育用材林基地53 391畝;到2010年,全縣省級以上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達到129.2萬畝;鞏固提升厚樸中藥材基地3萬畝;1993~2011年,全縣森林撫育面積11 656萬畝;9年來,建成竹林道720 km;到2013年已新建油茶基地11 249畝,低改基地2 799畝;到2012年,全縣完成毛竹低產低效林改造9萬余畝,建立筍竹兩用林基地6萬余畝;全面推進大東景現代農業(林業)綜合區、景東毛竹產業示范區、厚樸產業示范區、用材林產業示范區建設、城北板栗精品園等綜合區、示范區、精品園區建設,完成投資7 399萬元,建設面積56 640畝,建成高效生態林業基地面積26 140畝;省欠發達縣群眾致富奔小康特別扶持項目安排1 200萬元用于森林城市建設,高效林業基地2.5萬畝,項目累計投資約1.6億元,僅年度投資就達2 800多萬元。林業行業社會總產值超250億元。
2.3 林業項目實施的效益分析
2.3.1 增加農民收入
林業項目的實施,直接或間接增加農民的收入。例如黃洋口村建立板栗興林富民示范基地,板栗基地面積達到1 000余畝,年度產量達15萬kg左右,產值達100多萬元,人均增收1 500多元,其收入占家庭經濟收入的70%左右;建設竹林道,受益竹林面積達10余萬畝,發放補助資金2 783萬元,受益竹林每百斤毛竹出山費用從原來肩扛的10~20元下降到現在用車運的4~5元,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顯著地提高了經濟效益,很好地促進了林農增收致富。人工造林項目以勞務費等形式,將項目資金撥付給了農民。
2.3.2 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旅游業發展
實施了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望東垟高山濕地自然保護區等建設工程改善了“畬鄉景寧”生態環境,提高“畬鄉景寧”綠色生態屏障,該縣的生態環境質量是名列前茅的,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5位,形成“浙江最美的地方在麗水,麗水最美的地方在景寧”的格局,境內原始森林、溪澗峽谷、高山濕地,生態類型豐富多樣,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98%以上,95%的地表水水質達到國家Ⅱ類以上,縣城PM2.5平均在15,每年吸引數十萬都市市民到“畬鄉景寧”度假休閑養生。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農民收入增加,又投入林業項目建設中,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態建設“雙贏”。
2.3.3 生態經濟快速發展
“十二五”以來,景寧畬族自治縣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建設綠色屏障、增強富民能力、繼續走在前列”的全省林業發展目標,深入實施麗水市的“綠色崛起,科學跨越”及“生態立縣,產業富縣,文化名縣”的“三縣并舉”發展戰略,加快新山區建設,以林業增效、林農增收、林區發展為目標,著力發展具有明顯區域優勢的林業主導特色產業。2012年,林業總產值201 484萬元,其中一產61 028萬元,二產60 073萬元,三產80 383萬元。據數據分析2012年景寧農村居民人均林業純收入為4 939元,增加了629元,增長了14.6%,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9%,林業增收對農民收入增長為65%。
2.3.4 增加森林資源總量
林業項目;林農增收;浙江景寧實施林業項目,完成營造林面積數十萬畝,同時通過封山、管理等技術措施有效促進林木生長發育,提高森林覆蓋率2%,增加森林資源總量,為山區農民營造一個“綠色銀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里得到體現。
3.1 林業項目的難度
林業項目建設均在山上,因此,要真正落實好林業項目,實施林業項目的人員必須經常深入山頭地塊,工作量大,條件十分辛苦,所以林業項目的難度比其它項目難度要大。
3.2 林業項目資金
國家、省、市下達該縣林業項目是補助性項目,需要當地有一定配套資金,而該縣是貧困縣,縣財政配套資金有限,如能使林業項目順利開展,希望增加林業項目資金額度。
3.3 技術指導服務
該縣在實施林業項目總體來說,技術指導服務薄弱,科技化程度不夠,希望得到中國科學院植物園研究所、浙江省林科院、浙江農林大學等有關專家提供有價值的林業技術指導服務。
3.4 林業項目實施單位全力以赴
林業項目資金存在有一定壓力,希望林業項目實施單位要全力以赴,按照林業項目標準要求實施,適當給于實施林業項目工作人員補貼,以提高其積極性。
4.1 林業特珠性和林業項目性質
林業特珠性和林業項目性質決定了其項目收益期相對比較長,使大部分實施的項目不能實現短期收益的愿望。杉木用材林的林木生長周期較長,致使人們比較關注的林木經濟價值收益時間要相對延長,如人工杉木用材林造林項目,一般要15~16年才有受益,甚至30年左右才皆伐;板栗基地項目建設,一般要3~4年才有受益,達8年以上才是盛果期;香榧基地項目建設,一般要8~9年才有受益,達15年以上才是盛果期,這樣就導致一些通過造林致富的項目,不能短時間給項目投資人帶來經濟效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參與林業項目建設投資熱情。
4.2 以生態建設為主的項目
如正在實施香榧、油茶等特色產業培育工程,主要是通過項目實施,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因此在人工造林技術上要求按照8∶2比例營造經濟樹種和生態樹種,同時,在幼林期套種旱稻、西瓜、黃豆等農作物,增加其經濟效益。
4.3 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
林業項目均要求地方政府要配套一定比例資金,如竹產業發展工程要求地方配套20%項目資金,由于該縣財力有限等原因,配套資金落實到位率不高,導致項目資金不足。另外,林業項目大多屬于靜態投資,比如,營造林工程補助標準靜態沒變,有些林業工程實施以來一直未作相應調整,執行標準還是按20世紀基數的各項補助標準,導致林業項目資金不足,實施林業項目進度相應緩慢,不適應現代林業發展。
4.4 技術人員責任意識不高
由于體制機制問題,目前該縣林業局還沒有實行定崗定員,還是混崗,已經取得中級職稱林業技術人員,沒有得到聘任,個人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林業技術人員積極性不高、責任意識不強、工作重心出現偏差等,因而造成林業技術人員指導服務林業項目不到位現象。
4.5 現行項目組織實施機制不健全
目前,該縣營造林建設等林業項目,大部分主要依托鄉、鎮、街道組織進行實施,使建設林業項目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因鄉、鎮、街道林業技術人員缺乏、老中青結構不合理,考核機制不健全等。
5.1 統籌兼顧,搞好兩個結合
一是要把林業項目建設與惠民富民有機結合起來,林業項目建設與特色林業產業發展兼顧起來,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以關系民生、產業發展基地為重點,集中規劃,統一實施;二是把項目建設與就地消化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統籌起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工程建設,讓更多當地群眾在林業項目建設中得到實惠,脫貧致富,增加收入;三是利益激勵機制,激發調動廣大群眾投身林業項目建設的積極性、自覺性,形成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推進機制。
5.2 加強人員隊伍管理,增強項目建設責任意識
縣林業局組織相關人員,成立相應辦公室,盡快、盡早與縣編辦、縣人事勞動保障局銜接,落實縣林業局干部職工定崗定員,使取得中級職稱林業技術人員得到聘任,個人切身利益得到保障,這樣一來,林業技術人員積極性會大大提高。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摒棄影響發展的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責任追究,切實增加林業項目管理以及林業項目建設人員責任意識,為林業項目實施提供及時有效優質服務。
5.3 完善林業項目實施管理機制
委托鄉、鎮、街道組織實施管理的林業項目,要實事求事進行總結分析,對存在那些問題,影響到了林業項目質量,就必須進行完善、整改,建立林業項目實施考核管理機制,明確參加林業項目建設人的責任,獎罰分明,增強責任意識,提高人員積極性,推動林業項目建設順利完成。
5.4 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項目資金壓力
林業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對林業項目質量以及林業項目建設影響較大,因此,要多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引進工商資本投入,切實增加林業項目資金投入。同時,政府應逐步加大對林業項目資金的配套力度,確保林業項目配套資金不落空,足額配套到位,有效解決林業項目資金不足的局面。
5.5 嚴格程序,確保林業項目建設質量
嚴格程序一是要把好任務落實關;二是要把好規劃設計關;三是要把好造林整地關;四是要把好種苗關;五是要把好栽植關;六是要把好檢查驗收關;七是建立監督機制;八是要有長效管理機制等,確保林業項目建設質量。
5.6 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部門林業項目建設積極性
林業項目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是支農惠農好項目。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林業項目的認識,加深對林業項目的了解,積極投入林業項目建設,使該縣林業事業更加美好。
[1]景寧縣林業局.景寧畬族自治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報告[R].景寧:景寧縣林業局,2009.
[2]王禮先,解明曙.山地防護林水土保持水文生態效益及其信息系統[M].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3.
[3]張建康,石大興,辜云杰,等.論我國發展現代工業人工林[J].林業建設,2003(6).
[4]金先來.林業生態工程[J].現代農業科技,2006(5):26~27.
2015-09-19
周賢興(1962—),男,浙江景寧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林政執法等工作。
S7
A
1674-9944(2015)12-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