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平 ,李洪鵬
(湖北省利川市林業局,湖北 利 川445400)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著手于生態林業的建設,對于促進林業事業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優化改造也發揮出了積極作用。生態林業建設工作完善了自然與人工森林生態系統,以生態標準對林業資源進行經營與利用,不但推動了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同時也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雖然現階段生態林業建設工作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我國森林覆蓋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是森林質量卻并未得以提升,同時林產品的供求關系依舊處于相對緊張的狀態,生態環境惡化以及環境破壞問題依舊尚未得以解決。因此生態林業建設工作要求我們要通過積極的保護對策,強化天然林保護,挖掘森林的生態功能,盡快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規范化科學化經營。
(1)思想觀念上存在某些問題,并未真正樹立較強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于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林業生態建設屬于推動我國林業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但從目前的實際狀況而言,很大一部分林業從業人員或者相關管理部門并未真正注重此項工作,一些地區因為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松懈反而出現了林業建設倒退的問題。
(2)林業生態建設缺乏一整套完善的體系作為支撐,因為過去一直以來國內一些地區的林業管理部門并未真正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相應的資金和配套設施建設沒有跟進,特別是一些新造林區并未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后期的維護工作難以開展。另外因為針對林業生態建設的科研力量不足,科技水平較低,存在很多的資源浪費現象[1]。
(3)林業生態建設工作質量不高,即便是近年來我國針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工作中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工作等,但對于林業生態建設工作而言,除開一些重要的建設區之外,其余各個地區的生態建設質量整體來說相對較低。
(4)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很容易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干擾,特別是最近幾年以來全球氣候異常,各種極端天氣較多,一些十年百年難得一遇的旱災、水災頻頻發生,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和火災預防工作也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林業生態建設形勢嚴峻。
應當盡快轉變過去一直一來的林業建設發展模式,將工作重心放在林業工作質量的提升上,盡可能的發揮林業生態建設的積極作用。當地的林業管理部門應當將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模式的轉變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真正強化對林業資源的管理,認識到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林種優化以及林苗管理的規范化進程,加強對植樹造林的監管工作,保證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實效性;其次應當建立完善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機制,用健全的制度來支撐林業生態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增加資金投入;同時應當善于利用市場機制進行引導,確保各項生產要素盡可能的參與到林業經營管理之中,加強撫育改造工作,尤其是對部分中幼林和低產林來說,應當進一步的提升撫育改造工作力度;最后可以通過樹立典型模范的手段,在地方上建立一批生態林、原料林等,將林業資源的積極作用有效的發揮出來,確保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發揮出實際的社會經濟效益[2]。
唯有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教育工作,才能夠為推動我國林業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對于林業工作來說,可以通過媒體宣傳、森林建設活動等方式來提升廣大林農和群眾的林業生態意識,增強廣大林農和群眾對于林業生態建設的認識。同時可以組織進行生態建設教育宣傳活動,讓更多的群眾對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認知從過去的單一認知逐漸朝著林業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三是當地林業管理部門應當積極組織社會中的第三方團體利用各項活動來宣傳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確保廣大林農和群眾都能夠主動樹立林業生態保護意識。當地宣傳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廣播、報紙、橫幅標語等不同渠道來組織進行宣傳工作,保證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達到預期效果,創造出較好的工作氛圍。
堅持落實科技興林,憑借科研技術力量推動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逐漸強化科研支撐體系的建設,促進當地林業管理部門與科研組織機構的合作溝通,加強對適生鄉土樹種的優化改造、加大對荒漠化治理技術的研究,發揮出科研力量在林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大科研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推廣先進科研成果,培育推廣適生林種,推廣各項現代化林業技術,做到少走彎路;二是要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作為指導思想,進一步提升科技力量的投入,不斷充實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林業建設工作質量;三是要不斷完善林業科學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緊密圍繞廣大林農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到的核心技術,加大科研攻關,組織進行科學技術推廣活動,將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為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做出應有貢獻;四是要加強對應用技術的研究工作,把科學技術融入到林業生產建設的全過程中來[3]。
首先,是推行以獎代補,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屬于投資性的社會公益性事業,相關管理部門在制定以保護林業生態為導向的工作任務時,應當要進一步的增加林業生態建設資金的投入;其次,是堅持項目整合,做到建設資金的捆綁使用,林業生態示范區的補助資金應當盡可能的應用在綠色示范鄉村的建設工作中來,對于低產林改造項目的資金必須要向鄉村綠化稍微傾斜,鼓勵各地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利用招標、經營權拍賣等途徑引入社會閑散資金;再次是要積極鼓勵當地龍頭企業帶頭出資,通過對綠化景觀、綠化公園以及公共綠地冠名的方式來保證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是在落實好國家重點生態林建設項目的基礎上,發動社會群眾的力量投入到林業生態建設中來,通過全方位、多渠道來籌集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制度。
過去一直以來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都處于粗放式的狀態下,在現階段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實際情況下,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與環境保護工作相統一,因此對于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業生態建設觸及點多、涉及范圍廣,要求林業工作人員必須要從長遠的戰略眼光出發,將其納入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整體規劃之中,將如何確保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高效率當作重點問題來對待,確保各單位各部門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推動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良性發展。
[1]時文友.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28.
[2]陳雁平.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農業與技術,2015(14):15.
[3]熱依曼·買買提江.關于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政資源管理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