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光,劉明菊
(1.吉林財經大學 稅 務學院,吉林 長 春130117;2.吉林財經大學 亞 泰工商管理學院,吉林 長 春130117)
誠信和愛心在中國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古典書籍的記載內容和現代的模范事跡,都體現出了中國誠信和愛心理念的發展和延續,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反而出現了與社會文明進步不和諧的行為和聲音。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群體,高校生活中樹立明確的誠信和愛心理念已經被眾多高校所認同,作為培養經濟領域人才的財經類高校更應對誠信和愛心文化加以發揚和延續。
在經濟和文明發展迅速的今天,在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下,各個社會層面落實“三嚴三實”的時候,財經類人才是否能夠做到“三嚴三實”對于經濟領域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廉潔自律、誠實守信是經濟類人才工作中的基本準則,在財經人才的預備役隊伍——財經類高校大學生,開展誠信和愛心文化教育就更顯出其重要性了。
根據高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同,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都是能力和素質各具特色,而財經類高校培養的人才目標將是綜合型的通用人才和目標明確的專業人才,以吉林省某財經高校的近三年就業數據情況統計,該校2013~2015年,三年的畢業生總數分別為2 506、2 947、2 578,當年就業去向中進入政府機關,金融單位,國企、三資和會計類事業單位的畢業生數量比例分別占當年總畢業生的71.8%、57.4%、51.6%,這些畢業生的工作崗位與權力和經濟相掛鉤,在這個領域中要求的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無可厚非的與“誠信”二字相聯系。
近些年的財經類人才已經由最早的供不應求逐漸轉變成為了供求平衡,甚至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所以在行業角度中來分析財經類學生的擇業需求和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很多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方面就更加注重畢業生的綜合考察,德行不高的人對待工作的態度以及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的弊端將會越來越明顯,經濟和金融領域的人才要“做人要實,嚴以修身”,隨著閱歷和工作層次的提高更要達到“嚴以律己,嚴以用權”,這樣才不會出現貪污腐敗的情況,通過高校中的誠信和愛心文化的熏陶,財經人才也必然將誠信和愛心文化帶到工作崗位當中,打造和諧的誠信社會和愛心社會。
財經類高校培養的基本人才由于其自身屬性——青春、活潑、可塑性強也決定著在財經類高校學生中開展誠信和愛心文化教育的必然性。在財經類高校中培養的學生具有誠信理念和愛心素養,會使學生從愛心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學會感恩,學會誠信,學會奉獻,學會無私,而這些品質,正是與樹立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大學階段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好的品質不是你的豪言壯語,而是點滴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在這樣的氛圍中生活必將把他周邊的人帶動起來,進而影響社會,影響工作環境,這也是在財經類高校開展誠信和愛心文化的必然。
社會上的不誠信現象使得我國每年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人誠信,社會才能誠信,社會才能和諧。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和先鋒隊,同時大學生的愛心文化教育也會讓他們成長為社會具有愛心文化和誠信意識的骨干和精英,從而在掌握重要的國家機器時能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因此財經類大學生的誠信和愛心文化教育對于整個社會經濟領域的誠信和愛心文化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國優秀的品德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中華五千年歷史,優秀的品德傳承不斷,但是新時期新時代賦予他的表達形式越發變化,財經類高校作為培養經濟類人才的基地,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否優秀在很多場合也被重視起來,例如在人才招聘中,用人單位對應聘學生的品質和道德的審查,對學生在校期間的獎懲情況的了解都納入到了用人標準當中;針對畢業生從事的未來職業也涉及到了個人的誠信和愛心問題,這些本應屬于社會人群和整個社會都需要存在的理念卻恰恰成為了現在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嚴于律己、做人要實成為了考核的重要內容。
財經類人才在高校畢業后成為經濟領域內的新鮮血液,他們的群體數量雖然不及原來領域內的原有部分,但是他們的新思想、新態度將會帶動和逐步影響周邊的環境,在經濟領域內,很多部門崗位都涉及到了保密、財務、廉潔等性質的工作,這些都需要自身思想過硬,達到遵守制度,誠信辦事等等的素養,如果能在高校期間就讓學生培養出這些素養,進而樹立正確的觀念思想,將使他成為整個生活和接觸的環境中宣傳和傳播正能量的一個“載體和媒介”。
“實現中國夢 青春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廣大青年的寄托了他的希望:“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廣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創新創造、廣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斗、廣大青年一定要錘煉高尚品格”。
作為財經領域發展的承載者,財經類高校大學生群體是社會中經濟人才的重要儲備庫,在高校當中就要練就過硬的本領,堅定好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在財經高校環境中樹立起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正的用誠信和愛心搭建起自己的信念和品格,讓中國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財經類高校開展誠信和愛心文化的方式方法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不一定所有的高校千篇一律,但是目標結果將是一致的,培養出具有高端素質、在經濟領域內合格的人才,所以發揮學校特長,總體可以結合以下幾種途徑。
每一所高等學府隨著年代的更迭,都會積淀下這所學府的特有底蘊文化,財經類高校的底蘊文化也需要發掘并延續出他的精華部分,隨著年代的日新月異,優秀的底蘊文化將伴隨著年代的進步而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的同時將煥發新時代的氣息。
在財經類高校中,很多優秀的校友在工作領域當中的卓越成績、很多當年在校期間的奮發圖強的事跡,甚至是不同時代中的在校學子的楷模榜樣,這些都應該適當的發掘出來,凝練成學校的精華所在,宣傳引導,讓現今入校學習的學生耳濡目染的被熏陶著,潛移默化之中達到思想教育的目標。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師在學校當中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是一個學生校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是教師傳授學生財經類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在學生面前展現自身素養的一個場合,因此,發揮課堂授課教師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對這些青年學生的思想影響還是較大的,所以授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發揮出他們個人的誠信和愛心品質,并在課堂上或者自習中通過個人的誠信和愛心品質引導學生。
高校不僅是授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教育,在整個學校運轉系統中的各個部門都應該達到全員育人的目標,財經類高校的運作模式同其他高校有相同之處,但是集中發揮財經類高校的優勢,通過重點系統部門的表率楷模形象,發揮出學校的系統優勢,例如學校各個部門都和經濟有關,而財經學生踏出校門后也要進入社會的各個經濟領域,所以財經類高校的各個系統部門正好模擬了社會上的不同經濟領域,財務部門的業務水平和誠信辦事;后勤管理部門對學生的愛心奉獻,以人為本理念;各教學單位開展的誠信考試、誠信做人做事;各主要權力部門的嚴以用權的表率作用,通過這些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支持和管理中,將會達到全員育人的效果。
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是根據每個學校的不同風格和不同的文化氣息開展的,在財經類高校當中圍繞著誠信和愛心開展的精品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切身感悟和影響是巨大的,例如在財經類高校當中開展以誠信教育為主的金融和經濟類的活動,以愛心教育文化為主的志愿者服務,這些精品校園文化定義和開展后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是巨大的,這些文化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從第一視角感受到誠信和愛心文化的力量,特別是通過讓財經類的學生直接面對一些警示教育和不誠信而造成的惡果事件將會大大的刺激其思想,從而促進其自身樹立起嚴于律己和做人要實的思想理念,從而達到切身感悟,提高思想意識。
財經類高校是培養經濟類人才的基地,更需要在他們思想純潔的“階段”對其進行引導和約束。財經類高校當中的相關制度法規的建立健全將會對在校學生起到外界約束的作用,例如出臺好的獎懲制度,建立誠信檔案和健全相關法規,雖然思想上的引導會在精神層面達到個人品質道德的約束,但是外界的約束力也是很重要的,畢竟誠信和愛心文化的發展也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也會或多或少地在某些層面出現不和諧的音符,那么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法規來對其進行外界的約束。
[1]新華社.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者[N].中國青年報,2013-5-4.
[2]何國清.論大學生誠信道德的現狀及對策[J].長沙大學學報,2006(1):129~131.
[3]邢巨娟.高校誠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13.
[4]張穎香.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5]李春秋,賈淑斌,王保江.誠信助你成功——大學生誠信建設讀本[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