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菲
內容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素質教育的迅猛發展,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語文教師也越來越重視探索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語文標準》強調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啟發式閱讀,啟發式閱讀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體現“以生為本”的個性化教學理念。實施啟發式閱讀教學,不斷引導學生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以及想象和表現的欲望,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活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本人以多年初中語文教學的從業經驗,在啟發式閱讀教學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文教育 閱讀教學
一.營造啟發式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參與,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我們往往發現,學生如果對某位老師很親近、很喜歡,對這位老師的課就會感興趣,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好這一學科的知識,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因此,啟發式閱讀首先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給學生創設一種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啟發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并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生活經驗,努力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吸收時代信息,收集閱讀資料,來擴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生動。所以,閱讀教學也要打破課堂和校園的圍墻,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向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探究,引導學生將教材里的一些課文與生活中的觀察實踐結合起來,這比教師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動。
三.鼓勵質疑,培養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發散性思維和探究意識。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為學生提供“再創造”活動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動地獲得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質疑時機。一般來說,質疑可分三個階段,即課前、課中、課后,每次質疑的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選用恰當的誘導方式,并進行調控。
四.倡導感悟學習,探索個性化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其成為知識獲取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除了要注重學法傳授,還要強調個性。可先由教師典型示范,展示學法,再舉一反三,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悟出學法。每一篇課文都是一曲優美的旋律,在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用心去感悟、內化課文內容,放膽讓學生去想象和聯想,讓學生能夠在多種思想和觀點中碰撞,迸發出創新的火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結尾處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學生由此展開想象:“如果于勒體面地回來了,結果會怎樣?”這樣肯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像打開了潘多拉的匣子,同學們將會暢所欲言,討論的場面該會是多么得熱烈。
五.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培養啟發式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能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開展語文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和機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語文活動中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新課改后,《語文標準》也更加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那么,要開展哪些語文課外活動呢?
1.課外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創辦圖書角、剪貼材料、故事會、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報告會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還應當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把讀書的感受寫下來,并摘錄精彩的詞句。
2.個人活動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只有提供給學生個人活動的各種機會,如采訪、出黑板報、自編手抄報、自編童話故事書等,才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和獨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獨立實踐能力。
3.興趣小組活動
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文興趣小組,如讀報小組、讀書小組、評論小組、創作小組等,通過對文藝作品的閱讀評論,提高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通過學習創作,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和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