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偉
內容摘要:現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解答這部分題目往往感到無從下手,不能準確迅速地從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不能深刻地領會題旨,不能準確判斷信息所在的有效區間,不能借助原文準確進行表達等。針對這些現象,在平常備考訓練中,我試圖從培養學生語感入手來解決現代文閱讀備考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從現代文閱讀備考的誤區中走出來。
關鍵詞:高考 現代文閱讀 語感培養
怎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從歷年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中我們可以發現,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即能讀懂一篇文章的能力。讀懂了才談得上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怎樣讀懂一篇文章?就是要獨立閱讀,自主感受,即培養語感,這一獨立自主的感受過程可以切切實實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獨立思考,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而語感能力的培養、提高過程,也是學生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鑒賞能力提高的過程。
一.語感能力培養的內容
洪鎮濤老師指出:“通用的現代漢語話語系統的語感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分寸感、和諧感、情味感。分寸感是指對語言合乎規范,合乎邏輯,合乎情景的感受能力。和諧感是指對書面語言材料(文章)整體上的多樣統一;組合上的搭配相宜和表達上的生動流暢的感受能力;情味感,是指對文章、文質、文勢、語味的感受能力。”洪老師對語感能力的劃分,為我們培養語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結合《考試說明》的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感能力方面,應著重注意以下內容:
1.品味語言的表現力。好的語言作品一定是準確、鮮明、生動的,高考命題也往往抓住這一特點,在語言表現力方面設題考察,讓學生去具體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究竟有哪些妙處。
例:2012年湖南卷第15題:談談你對文中“沉靜著,又嚙碎了自己的心”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①韋素園這樣的人面對當時的社會,如果保持沉默的話,內心就會十分痛苦;②表現了魯迅對韋素園認真、激烈性格的透徹了解,及對他這種性格嚴重影響健康的痛惜與無奈。
這道題便是對語言運用的鑒賞評價,考查學生對語言表現力的品味能力,語感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用詞的分寸感、和諧感、情味感,能把對文章的局部確認與整體把握結合起來。全文表達了對身體病弱、命運悲苦然而認真、善良、關心時局、執著追求的韋素園的同情、傷感、贊頌和深摯的懷念之情。語句“沉靜著,又嚙碎了自己的心”所在段,寫到他“似乎沉靜”,意即在他沉靜的外表下,實則因其認真和思想較為豐富廣大而有著激烈動蕩的情懷,對于“生著病”的“他”而言,這種壓抑著的情感“嚙碎了自己的心”,即意味著他痛苦的深重,甚至可能“發揚則送掉自己的命?這體現了作者對他的認識、理解,也蘊含了作者對他的憂慮與擔心,體現了作者的真摯情懷。有了這樣的把握,評價鑒賞便容易與答案契合。
2.品味語言的思想觀點。文章思想觀點的表述,可采用議論、說明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記敘、描寫方式。通過具體的議論或說明,讓學生透過一些現象分析本質,在冷靜的述說中捕捉作者的傾向性,在具體的記敘、描寫中提煉出潛在的觀點。
例:2012年福建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15題:請結合本文簡要探析作品蘊含的情感。
[參考答案]①惋惜雙琴一毀一廢;②同情兩位演奏家一死一瘋;③哀嘆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毀滅;④悲憫世人毀滅了美好的事物而始終不知。
這道題考查“對作品豐富意蘊的挖掘和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本文傳達的載體“雙琴”、“演奏家”、“世人”人手,標題是“雙琴祭”,“祭”是“祭奠”,答題可從祭奠的是什么來挖掘和思考作品蘊含的情感。
3.品味語言的情意感受。閱讀文章能領悟其豐富的情感,捕捉其中細膩的情感,產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鳴,作者與讀者之間通過語言文字的溝通構筑起來的“同感”,是閱讀活動中所追求的一種較高境界,也是語感能力的最充分的體現。高考試題在這方面已做了成功的嘗試。
例:2012年天津卷第20題:你讀完本文后有怎樣的感悟?請用兩個詞語概括,并加以說明。
這道題實質上是考查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這篇短文,能否與作者產生“同感”,從短文本身引發到短文之外。真正讀懂了。由此及彼展開,與作者產生類似的感覺,就不難得出答案。女主人公對“掐辮子”的認識,有從表層到深層的認識過程,文章內蘊的揭示也有一個由表及里的過程。因此考生應整體把握全文,從表層和深層作答。表層角度如“愛”、“親情”、“感動”等。深層角度可從對人性,對生命的理解認識作答。
二.現代文閱讀中的語感訓練及運用
語感總是和語境、情境結合在一起的,離開了情境就無所語感了,因此,要訓練語感就離不開規定的情境,離不開對文章的閱讀分析。現代文閱讀語感能力的培養運用,離不開訓練,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
首先,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生樹立一種宏觀把握的意識,培養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感受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迅速把握文章的話題范圍、相關背景、思路脈絡、情景基調、主題宗旨等內容,在較快閱讀中感受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到整體把握。高考現代文閱讀所選材料,大都是完整的篇章。只有通過整體把握,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現實態度。因此,只有整體把握了原文,才具有解答問題的基礎。只盯著試題而不注重讀懂原文,很可能犯斷章取義的錯誤。因此,有了整體把握的意識,閱讀效率才會提高,才能在訓練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培養學生細讀、精讀的感悟語言的習慣。良好的預感能力不僅體現在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文章局部的確認方面。要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敏銳抓住文章的提示語、隱含信息、關鍵信息,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把握,能夠挖掘篩選出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并能敏銳地感知這些信息能夠幫助閱讀者迅速把握文章思路、結構、表達技巧等,使閱讀活動能夠有效地進行下去。
第三,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對語言操作規范的感悟能力。在解答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時,有些學生往往會有這樣的困惑,明明自己理解對了,但寫出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對照都有很大的區別,在考試中往往因此丟了不該丟的分數,造成了一種“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優”的狀況。這就涉及到對語言的情意感受和語言操作能力的敏感能力了,理解對了,寫不出規范的答案,說明缺少對語言操作規范能力的訓練。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特別是主觀題,如:能對具體的材料加以概括的答題規范是“概括性與具體性的統一”。概括內容要全面不能有遺漏,語言要簡潔,說多了就要不叫“概括”了。“具體”就是在概括時要結合具體事物,說出事物特點,使人能夠了解。又要概括,又要具體,關鍵是要找適當的詞語,有時原文中有要能敏銳地抓住;如果原文不存在,就得自己措辭了。
第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深化學生的語感能力。前邊已經提到,學生在答題時存在著以偏概全、孤立思考、生搬硬套等問題,實質是學生思維品質存在這樣的缺陷。良好的語感能力是從良好的思維品質中獲得的,而良好的思維品質反映出學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因此,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深化語感的重要途徑。從文章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要素人手,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嚴密性,努力將自己精湛的思維品質在語感能力運用中加以表現和運用,這樣就會自如駕馭各種語言,使語感能力達到一個新的層次,使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迅速把握文章信息及命題考查方向,完滿地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是現代文閱讀成為一個新的增分點。
總之,現代文閱讀應試能力的提高,要靠長期的積累,語感訓練與培養也離不開長期閱讀實踐獲得的感悟。以上方法的介紹,只能是起一個引導方向的作用,關鍵還要靠學生本人的領悟與思考。培養語感,“悟”現代文閱讀解題技巧,要想實現“悟”的目的,還要靠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