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忠
摘 要:前滾翻教學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它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協調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控制身體的平衡能力和時空感,但是,在教學中最常見的八種錯誤動作,嚴重制約了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及素質的發展。通過對這些錯誤動作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設計糾正方法,對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前滾翻;錯誤;糾正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5-0062-02
前滾翻教學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它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協調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學生控制身體的平衡能力和時空感,而且還是學生學習較復雜技巧的重要基礎。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學生難以完整的完成動作,發掘這些錯誤根源,是提高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整理出八種學生常見的錯誤,并附上糾正方法,希望對老師們的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錯誤一:用頭頂著滾翻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成蹲撐后兩手放平,頭放在兩手前20~30厘米處,滾動時先用前額點地(1),然后過渡到頭頂點地(2),這時胸腹展開(3),繼續滾動,產生摔背的現象。
糾正方法:
1.倒三角法:讓學生蹲撐時頭放在兩手的后邊,成倒三角,然后低頭、提臀,讓枕骨先著墊子,完成滾翻。這種方法由于要求學生用力低頭,枕骨會自然著墊,就不會產生摔背的現象。
2.頭飾法:讓學生滾動時頭上戴上小頭飾,由于學生對頭飾非常喜愛,自然會用力低頭,形成含胸效果,滾動就會圓滑很多。
錯誤二:滾翻前兩手前爬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蹲撐(1),開始滾動時,兩手向前爬行(2),或者兩腿后退,致使兩腳與兩手之間的距離太大,無法形成有效的滾翻(3)。
糾正方法:
固定位置法:學生練習之前,教師要在墊子上貼上兩個即時貼的小手模型,讓學生練習的時候,兩腳不動,兩手放在小手模型上,這樣強化學生的精力,解決前爬的錯誤動作。
錯誤三:滾翻后坐在墊子上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滾翻時,當背髖著墊時(2),沒有形成曲膝抱小腿的動作,難以形成團身的效果,滾動就不會圓滑,如果再加上滾動的速度不夠,只能夠坐在墊子上(3)。
糾正方法:
1.抱膝法:學生仰臥在墊子上,然后抱緊兩膝,胸和大腿用力靠近,前后搖擺,體會團身與抱膝的感覺。
2.斜坡法:讓學生在斜坡上練習滾翻,以提高滾動的速度,利于形成抱膝蹲撐的效果。
錯誤四:滾動時胸腹展開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在滾動至背臀部著墊子時,沒有團身意識(2),等滾至臀著墊子,只能坐在墊子上(3)。
糾正方法:
1.胸腹夾物法:學生練習時在胸和大腿之間夾一小沙包,這樣能夠增加團身的意識,以培養學生團身習慣的養成。
2.鉆圈法:蹲撐時,在墊子下面豎立著放一呼拉圈,讓學生滾動時時刻注意團緊身,并始終保持。
錯誤五:直腿滾翻
錯誤動作分析:這個動作的關鍵是當學生滾動至肩腰著墊時,缺少收小腿抱膝的動作(2),從而導致直腿坐在墊子上(3)。
糾正方法:
1.搖擺收腿法:仰臥在墊子上團身,讓大腿盡量貼于胸并滾動,當后滾至肩頸時,兩手放在肩上,同時,展小腿,用腳尖觸地,然后,兩手迅速推墊子,收小腿,形成抱膝團身前滾,反復練習,提高收展小腿的意識。
2.鉆圈法:由于學生練習沒有曲膝抱腿動作,因此,呼拉圈應該放在墊子的中間,讓學生在滾到腰臀落墊時,必須收小腿抱膝團身才能夠鉆過圈,這就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團身意識。
錯誤六:倒小臂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從蹲撐開始滾翻(1),由于有怕摔的心理,學生前滾時小臂曲臂(2),做了一個類似抱頭的動作,這個動作使身體失去平衡(3),所以出現向一邊滾偏的現象。
糾正方法:
1.講解法:給學生講清楚動作的要領,確定動作的安全性,并且請動作優秀的學生進行展示,給學生樹立自信心。
2.提醒法:教師在學生練習的時候提前注意學生是哪只小臂倒地,并在學生的側方蹲下。當學生成蹲撐時,用手扶在學生的小臂上,并提醒學生不要倒臂,一般情況下,學生有一次成功的體驗后,就能夠掌握兩臂平衡支持的方法。
錯誤七:蹬地時分腿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從蹲撐開始滾翻,為了能夠有足夠的滾動速度,提前將一腿上舉擺動(2),以帶動身體快速滾動。
糾正方法:
膝間夾物法:學生在蹲撐時讓學生的兩膝或大腿之間夾住一個小沙包,滾動時盡量保持不掉下來,提高學生并腿意識,同時加強兩腿同時蹬地的體驗。
錯誤八:分小腿
錯誤動作分析:學生在完成滾翻后,兩腳分開(3),成蹲撐。
糾正方法:讓學生在蹲撐時,踝關節夾住小沙包進行滾動,養成小腿并緊的習慣,從而提高滾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