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云
(江西省萬安縣人民醫院 萬安 343800)
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療效觀察
毛華云
(江西省萬安縣人民醫院 萬安 343800)
目的:觀察對脂肪肝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173例脂肪肝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對照組單純采取西藥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各項肝功能及血脂指標、各項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肝功能及血脂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療效較好,各項肝功能及血脂指標有明顯改變,可減輕多數患者各種癥狀所帶來的痛苦,促進康復。
脂肪肝;中西醫結合療法;療效觀察
引起脂肪肝的因素非常多,如患者長年保持一定含量的酒精攝入、患者消化系統功能較差或日常攝入蛋白質不足等,尤其與患者自身肥胖的程度有關。此類患者多數在體重獲得較佳控制時,疾病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好轉[1]。初期病程多呈隱蔽狀態發展,患者無不適感,或可出現疲憊感,待病情演變至中重期,臨床表現會逐漸嚴重并增多,給患者造成較為強烈的痛苦[2]。該病若及時治療、控制病情,多數可獲得臨床治愈,因此治療方案非常重要。中西醫結合可取中、西醫的不同優勢,發揮更好的療效,越發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及重視[3]。本文對實驗組87例脂肪肝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取得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脂肪肝患者173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經CT、肝功能、血脂等檢查診斷確診為脂肪肝,且排除其它肝臟疾病。其中89例肥胖、113例長期飲酒史、36例高脂血癥、24例糖尿病。實驗組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齡25~69歲,平均(45.26±11.39)歲;病程 1.7~14年,平均(6.96± 4.21)年。對照組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齡26~71歲,平均(46.72±12.69)歲;病程1.6~13年,平均(6.53±3.7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服用辛伐他汀,每日劑量為10~20 mg。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中醫治療,組方:五加皮、山楂、黃芪各30 g,丹參、赤芍各20 g,金錢草、郁金、麥芽各15 g,雞內金、川芎、白術、蒼術各10 g。若有乏力,加仙鶴草、菟絲子;若上腹痞滿,加大腹皮、枳實;若有脅痛,加白芍、延胡索。兩組療程均為30 d。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各項肝功能和血脂指標、各項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情況。(2)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體征消失,CT檢查病灶基本消退,肝功能、血脂指標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CT檢查病灶明顯消退,肝功能、血脂指標好轉程度≥60%;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CT檢查病灶有所消退,肝功能、血脂指標有所好轉;無效:癥狀、體征、CT檢查、肝功能、血脂指標無變化或輕微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3.91%,對照組為70.9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后肝功能、血脂指標 實驗組治療后ALT、AST、CCT、TC、TG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肝功能、血脂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后肝功能、血脂指標比較(±s)
組別 n ALT(U/L)AST(U/L)CCT(U/L)TG(mmol/L)TC(mmol/L)實驗組對照組87 86 30.92±6.28 42.76±10.72 31.66±9.31 36.13±11.93 36.85±12.31 45.67±13.99 1.79±0.81 2.35±0.72 4.21±0.76 5.13±0.98
2.3 兩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 實驗組各項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例(%)]
導致脂肪肝的重點病理為脂肪在肝細胞中積攢過量而引起病變[4]。目前,該病是全部肝臟類疾病中非常多見的一種,病因多是漫長積累演化而成,如任由病情發展可導致惡化,造成肝硬化,嚴重影響患者健康[5]。西藥在治療方面有優點,但缺少針對性和特效性,藥物多以保肝、養肝為重點方案,部分藥物還會造成比較明顯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在用藥期間承受不良反應所帶來的不適感[6]。脂肪肝屬中醫“脅痛、積聚”等范疇,疾病的形成是由于個人體質不同、飲食不調、生活缺失規律等,造成患者出現血瘀脾虛、瘀阻血絡等表現,需對癥治療。因此在選用中藥方面當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為主,雞內金、山楂能消除瘀積,金錢草、郁金疏肝理氣,蒼術、白術健脾化濕,丹參、赤芍活血祛瘀。同時黃芪還可改善人體免疫力,促進患者的自我修復功能,中藥與西醫合用,有利于提高療效。雖中西醫結合可發揮更多的優點,但同時需引起重視的是,病因與該病有著密切關系。營養不良者應多注重攝取所需的營養物質,肥胖者多減少高油脂及高糖等攝入。應積極尋找主要病因,調節生活習慣中不利于健康的行為方式,長此以往,對于疾病的治愈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根據本次治療結果顯示,對實驗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更好,總有效率83.9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93%。同時在改善各項肝功能、血脂方面較為明顯,患者的各項癥狀及體征情況也明顯減少。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更能提高療效,促進康復,讓患者盡早脫離疾病所帶來的各種痛苦及困擾,改善生活質量。
[1]鐘建標.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4):198
[2]肖本富.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7):2298-2299
[3]廖茂杰.中西醫結合治療35例脂肪肝的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670-671
[4]詹軍華.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重度脂肪肝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3):21-22
[5]朱旭光.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78例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4):1647
[6]王光尚.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66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 2011,33(10):1389-1390
R575.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1.006
2014-06-25)